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逸君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逸君

郝逸君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临江小学 138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想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除了丰富授课内容的呈现之外,也离不开数形结合思想的合理、灵活引用,也只有将其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环节与成果得到进一步优化,才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挖掘、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优势。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8-01

前言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所学数学知识。这一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灵活引用,既可以通过更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也能够因此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对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其教师应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研究,基于此来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全身心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为此,教师应重视、优化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灵活引用,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积极性,将其各方面潜能优势充分挖掘发挥出来[1]。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打电话”的教学活动时,就引用了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放假期间,教师接到了学校布置的紧急任务,要在规定时间内通知二十名同学回学校参加演唱活动,已知教师打电话通知一名学生会消耗掉一分钟时间,请大家计算二十个人都通知完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然后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其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也能够为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知识模型的构建也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得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解决各类问题。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其在数学学习中都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再加上教师引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吸收转化所学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其数学思维、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也难以取得理想授课成果。对此,在课堂上教学中,其教师应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引用来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以此来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从不同角度来培养、拓展其数形结合思想,带领学生亲身体会圆柱体积的形成发展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圆锥形容器、两个圆柱形容器,以及一定量的水。然后在一种让其中转满水再导入另一个容器当中,如此反复进行操作,然后比一比、量一量,思考探究两个容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分组探究、回报总结,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也能够对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三、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其教学重难点并非只是帮助学生解答学习探究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还要解决自身在实际授课中产生的困惑。将数形结合思想灵活引用到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当中,以此来真正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学生也能够更准确的理解、把握所学知识,为其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3]。

比如: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所学概念知识。在此背景下,学生虽然可以将概念清晰背诵出来,但对于实际应用,以及先关知识脉络的梳理却不够清晰,这也是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引用,既可以直观、生动的将原本繁琐、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够实现对其原理、知识脉络的清晰、准确把握。同时,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教师也要重视、加强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引用,通过有机整合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来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认知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学生也能够实现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引用,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题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体现,也是教学重点,不论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还是综合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在完善运算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是进一步理解运算知识脉络。此外,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引用,学生也能够对运算脉络做出更直观化的了解,促进其数学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对于58-20=?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引用木棒这一道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捆木棒、摆木棒等实践操纵过程来实现对运算脉络的准确把握。这样既可以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的引用价值,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与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除了要丰富、优化授课内容与方法之外,还要联系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探究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对数形结合思想产生全新的认识与深刻印象。且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灵活引用,其教师也能够更轻松、高效的完成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会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146.

[2]伊敏,张兰珠.以形助教凸显实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黑河教育,2019(01):57-58.

[3]桂晋梅.数形转换,优势互补,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18(23):38-39.

论文作者:郝逸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逸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