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陆春杞

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陆春杞

陆春杞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530000

【摘要】为了探析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采用调查法对胃镜室管理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总计,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经过分析发现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损伤感染等。针对胃镜室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改善胃镜室环境和布局,有效控制侵入性损伤感染,加强相关器械的安全管理。现就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胃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广泛开展,侵入性操作所致相关感染的问题与医疗纠纷越来越多。

1 胃镜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清洗后的胃镜未进行干燥处理

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长和传播,同时水源性微生物的存在有再次污染内镜的可能性。

1.2 医护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意识淡薄

不认真落实手卫生,使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3]。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能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

1.3 侵入性操作

行胃镜检查或治疗时,使患者皮肤粘膜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可使易感性增高。

2 预防方法

2.1 科学管理

2.1.1 医院领导重视,房间及设备符合要求。有独立的候诊、检查、清洗消毒房间,面积在20平米以上,有大功率排气扇,有五槽流动清洗装置,有条件可配整体消毒室。胃镜件数、活检钳等与医院检查人数相匹配。

2.1.2科室每位人员要严格培训上岗,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如内镜清洗消毒保养程序、院感知识、微生物检测、消毒剂的使用、胃镜操作技巧、沟通能力,心理护理等知识的学习。

2.2 严格管理

2.2.1 控制检查人数,保证清洗消毒时间。一般每条胃镜从检查到消毒结束时间在30 min。对检查后的胃镜一定要清洗到位。因幽门螺杆菌(Hp)虽可被戊二醛迅速杀死,但因胃黏液对幽门螺杆菌有保护作用,只有彻底清洗才可确保杀灭幽门螺杆菌[7]。消毒时间不少于10 min,终末消毒时间在30 min以上。各种治疗后的附件如活检钳一人一用一灭菌,浸泡时间在10 h以上,确与人数相匹配,把好清洗消毒质量关,确保医疗安全。

2.2.2 医院职能部门、院感控办、科主任、护士长要加强监管。要严格考核工作制度、措施执行情况,特别是薄弱环节的监控(如是否用多酶洗涤液,消毒液的浓度是否下降,消毒液是否够量,手套是否一人一换,消毒时间等)。不定期到科室检查及指导工作,或采集标本,反馈意见,以及时改进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做到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消毒技术规范》,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2.4 全面落实消毒技术规范,认真做好标准预防是防止院内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防护衣、口罩、帽子、戴防护面罩)。对每位检查者要做HBsAG、HIV、HBV筛查,阳性患者用专用镜或在当日最后做。严防因胃镜检查引起交叉感染。每天检查前对要使用的胃镜浸泡20 min。使用后的胃镜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实行五槽流水清洗、酶洗、冲洗、消毒、冲洗法,达到高水平消毒(2%碱性戊二醛浸泡,一般在10 min以上)。终末消毒时间延长至30 min以上,结核、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浸泡时间≥45 min,需灭菌的内镜必须浸泡≥10 h。胃镜及附件消毒灭菌彻底与否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医院感染观念和法制意识,避免因消毒灭菌问题引发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

2.5 加强胃镜室高危人群预防及危险因素预防

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及小儿、手术治疗的患者[8]。对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活检、高频电切、电凝、)尤为注意。对于有咽喉部有擦伤出血疼痛患者要交待清楚,告之用口含片、或用消炎药数天即可、或带到五官科直接用药。对于活检后、息肉切除后有小的出血可用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喷洒、电凝,如果出血多可上钛夹止血,或转外科治疗。

2.6 做好胃镜室的终末消毒

每日工作结束,将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及引流管、储液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浸泡,冲洗干净后备用。消毒槽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清洗,1次/周;湿式清扫地面,诊室工作台面、柜面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洗手池彻底清洗1次/d,所有物体表面必须做到无碎屑、无污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气,60 min/次;抹布、拖把及拖把桶,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彻底消毒后晾干备用,杜绝湿式保存,以免寄生微生物引起交叉感染。消毒好的胃镜在吹干后挂于消毒柜中。

3 结果

在近5年,每年我市疾控办抽样检查、本院每月微生物监测均达标,合格率100%。2005~2010年6月年我院胃镜检查人数 10000人次以上,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4 讨论

由于胃镜检查主要是门诊病人,院内感染率不易确定,临床上没有具体系统报道。从理论上讲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做到规范的清洗消毒及标准预防,医患双方均有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且胃镜使用频率高,若清洗消毒不彻底,胃镜就可能成为病原体如HIV、HBV、幽门螺杆菌等的传播媒介。

胃镜检查成为医疗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由此引起医源性感染不可避免,既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其经济负担,又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及内镜诊疗人员的在职教育,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行为,努力改善诊疗环境,确保医疗安全。

随着医院的发展,检查人次逐年上升,因此医院要严格控制检查人数,增加设备投入,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变被动执行标准为主动实施,才能防止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巍,张金顺,沈岭燕,等.胃镜活检后并发胃壁脓肿一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5):266.

[2]王育英,陈朝华.10所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

[3]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1-563.

论文作者:陆春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陆春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