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省属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改革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李俊杰,吴婷婷,王伟平
(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以河北省3所省属普通高校的4个师范专业为样本,对其中300名学生和41名教师就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整理调查、访谈数据以及分析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当前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全人教育”难以贯穿课程建设和课程模块过于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和将“全人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的模块化师范类课程体系。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属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省属普通高校承担着为地区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应以课程为基础。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且需要不断更新的过程,要综合地区发展、学生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等需求。分析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把握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课程建设导向,细化导向子目标并建立多维目标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与更新课程知识内容,以从根本上改革当前课程体系。
一、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河北省3所省属普通高校的4个师范专业为样本,对其中300名学生和4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当前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当前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导向“重知识、轻能力”
对41名师范类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当前课程建设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5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当前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能力形成的复杂性”;6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课程知识的更新频率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5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存在“重视理论课程建设,轻视实践课程建设”的问题;4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课程建设重视学生知识的输入,忽视学生知识的输出”。由此可知,当前课程建设仍以知识为导向,即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科知识的循序渐近,却忽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应用,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装书袋”,而非知识的传承者、应用者和创造者。
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更多的是要求能够在陌生的素材和情境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已经积累的基础与经验,创新思维方式,快速准确地书写相应的方程式。
譬如,学生考试不及格会感觉难过,无端受到指责会令我们生气,失去心爱之物我们会觉得痛心……这些体验再正常不过了,碰上这样的事情,谁都会产生消极情绪。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的确产生了不良情绪,承认某件事某个人令我们悲伤、愤怒。产生这些消极情绪不关乎意志,不关乎能力,更不关乎道德。这种情绪是我们对一件事产生的个人体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感到悲伤,就痛快地流泪;如果感到愤怒,就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肆意地表达,紧张也好,焦虑也好,恐惧也好,好好感受你的感受。
(二)在课程建设中难以落实“全人教育”
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障碍,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为了解决当前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1],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三)课程模块设置单一
通过对4个师范类专业的问卷分析和41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存在课程模块设置单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模块只有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占59%,课程模块中选修模块可选范围小的占75%,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占63%,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没有区分的占49%,实践课程在课程模块中模糊化的占58%,各门课程的关联性不足的占48%。综上,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存在课程模块划分方式单一、实践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模块相比弱化以及各课程模块间的衔接不够等缺点。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对300名师范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业压力大,基本没有自主选课的机会”;4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多,需要的跨学科课程少”;5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毕业后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低,不能满足中学教师需求”;3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新生的入学教育限于考研教育”;4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全人教育’即素质教育”;5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推崇‘全人教育’就是完全符合学生期望设置课程”;8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融合类的课程很少”。由此可知,在课程建设方面,“全人教育”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只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沦为专业教育下的标准化零件,从而失去个人的特殊性,也被限制了个人发展方向的“专才教育”;另一种是摈弃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初衷,只重视学生需求而忽视社会发展需求的“全人教育”。总之,由于部分高校对“全人教育”的认识不清,导致人才定位不准、专业不专以及“全人教育”难以落实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等问题。
(一)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夜晚的布莱德湖在灯光和烛光的点缀下,显得十分绚丽多彩。欣赏完湖景,不妨品尝一下颇具当地特色的布莱德奶油蛋糕。薄薄的糖霜下是层层酥皮,酥皮之下是甜而不腻的奶油和滑爽的芝士蛋糕,蛋糕的口感一层比一层香醇,是很受欢迎的传统点心。
课程体系建设导向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能力为导向,一种是以知识为导向。社会需求的变革迫切要求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如应用知识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因此,课程建设应紧跟时代需求,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师范类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发展性能力。其中,基础能力是在社会转型期、地方产业变革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变革期所需要的成人必备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内驱力,对其他能力会起到支撑、推进和引领的作用;发展性能力是通过课程学习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专业的发展性[3]。3个维度的能力各有侧重,但相互影响。将3个维度的能力进一步分解,基础能力可划分为身体素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外语能力与礼仪素养能力[4];专业核心能力可划分为获取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其中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又分为教育与教学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以及反思与发展能力;发展性能力目前可划分为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需求分析能力。通过细化分解3个维度的能力,可实现对其的深入认知以及对课程培养目标的细化,有利于课程结构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5]。
(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落实“全人教育”
师范类本科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中学学科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培养的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全人教育”是“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两种教育理念的整合[6]。“全人教育”落实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满足学生对知识层面和社会对能力层面的需求,建立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有效衔接。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目标能力层面和知识层面的衔接应做到以下几点:1.身体素质能力与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安全知识与军事理论知识的衔接;辩证思维能力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法律知识、马列知识、社会主义知识及历史知识的衔接;数学计算能力与计算基础知识、高等数学知识和线性代数知识的衔接;外语能力与英语语法知识及英语理解知识的衔接;礼仪素养能力与教师礼仪及审美知识的衔接。2.获取学科知识的能力与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现代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发展知识及新课标知识的衔接;教育教学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反思与发展能力同教学实践知识的衔接。3.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需求分析能力与产学研知识的衔接[7]。综上,能力层面和知识层面的衔接,是落实“全人教育”的枢纽,保证一类课程内容同时实现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两维目标,能使有限的课程内容实现总体的教育目标。
(三)统筹课程模块建设
课程结构是“形”,课程内容是“魂”,课程模块是实现由“形”到“魂”过渡的关键。课程模块的统筹需考虑以下4方面因素[8]:1.课程管理体制。依据课程管理体制,课程模块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9];2.课程功能。依据课程功能,课程模块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发展性课程模块;3.教学方式。依据教学方式,课程模块分为必修课程模块与选修课程模块;4.课程形态。依据课程形态,课程模块分为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实验课程、社团课程以及社会服务课程[10]。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通过规范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强化实践课、提升活动课及丰富网络课等途径,建立省属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模块体系(图1)。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有利于师范类专业依据模块选择编制教材与实施教学内容[6]。
图 1课程模块体系
总之,地方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从根本上审视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且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能力为导向,并对能力进行细化,将“全人教育”落实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统筹整合课程模块结构,实现课程由“形”到“魂”的改革,帮助师范类专业趟过教育的“深水期”,为培养师范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爱民,夏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9):30-32.
[2] 王升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趋向探析:以地方行业性高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7(5):125-127.
[3] 卫振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22-23.
[4] 荣振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未来方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7(2):37-42.
[5] 张金福.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的区域适切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7(1):60-63.
[6] 林亚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46-48.
[7] 周有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49-53.
[8] 王慧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58-159.
[9] 黄剑,汪海津,尹贻林.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工程经济,2017,27(10):72-76.
[10] 刘海燕,陈红,杜鹏,等.应用型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营口理工学院以例[J].山东化工,2017,46(3):103-104.
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er -training Major i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LI Jun-jie,WU Ting-ting,WANG Wei-ping
(School of Science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teacher-training major in four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Hebei as a sample,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grams of the teacher-training major in these universities.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knowledge-stressed and competence-neglected,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annot realize holistic education,and the course modules are too simple.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it is suggested that a competence-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in which holistic education is cover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word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ordinary provincial universities;teacher-training major;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DOI: 10.3969/ j.issn.2095- 462X.2019.05.017
中图分类号: G 64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462X( 2019) 05- 0080- 04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kns.cnki.net/ kcms/ detail/ 13.1415.C.20190930.1040.024.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9- 09- 30 12: 11
收稿日期: 2019-04-26
基金项目: 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JG201719)
作者简介: 李俊杰(1968-),男,河北崇礼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教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和师范专业建设管理。
(责任编辑 张盛男)
标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省属普通高校论文; 师范类专业论文; 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