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图书馆论文,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以传播信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的图书馆事业,理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然而,中国图书馆目前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经济危机。本文在罗列我国图书馆经费危机的种种现象之后,分析产生这些危机的社会原因,提出解决危机的各种对策。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 经济危机 对策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了,由于信息的传播插上了电子的翅膀,商品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生产率得以成倍乃至数十倍的提高。从严格意义上说来,没有信息,简直就不可能存在相互依存的现代人类社会。以保存信息、传播信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的图书馆事业,理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迎来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然而,中国图书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正视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分析产生危机的社会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求消除这些危机的对策,是当前我国图书馆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陷入重重危机的中国图书馆

据《新华文摘》1994年第4 期侯样祥先生《图书馆喜忧录》载: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按人均比率为1∶47万, 远比欧美发达国家约一两万人就有1个图书馆落后得多。截止1992年末,全国还有254个县无图书馆。在已有的2197个县级图书馆中,每个馆平均拥有总藏书量不过5.5万册(件),有8个省的县馆平均藏书在4万册以下。1992年, 四川省图书馆曾对15个县市的17个图书馆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全年购书经费不足1万元的图书馆,竟占被调查对象的50%。94 万人口的仪陇县,图书馆藏书3.8万册,人均仅有图书0.04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自1980年以来,县财政从未拨过专门的购书经费。1993年,在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中,仍有约300个馆全年购书费为零。 以公共图书馆系统之首的北京图书馆为例,1991、1992年的购书经费都在2600万元左右,结果还是寅吃卯粮,年年欠债。1992年底,虽然从行政经费中调出150万元,累计欠债仍达250万元。1993年国家在原拨款指标的基础上又追加了800万元,欠债倒是还清了,迫于书价暴涨, 仍然难以为继。经费不足,只好压缩采购,1993年,北京图书馆的外文书已从85年的5.3万种削减到2.5万种,仅占世界年出书70万种左右的3.5%。 期刊虽然是北图“舍书保刊”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也由1990年的1.2 万种减至1993年的7700种,约占当年世界出版期刊15万种左右的5%, 这一订数还不到英国国家图书馆的1/6。199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合人民币0.09元,而这一年法国和英国人均购书费为5.4 法郎(按当年法郎与人民币1∶1.17的比率折算,约合人民币6.32元),美国为13法郎(约合人民币15.21 元)。 这一年底,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为31175万册(件),人均藏书0.26册(件), 距“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提出的各国公共图书馆至少应保证人均2 本书的最低要求还相差甚远。1994年8月, 我们曾到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参观,馆长向我们诉苦:因到这里参观的人较多,为方便联系,县文化局给他们安装了一部电话,结果每个月都让他为交几十元电话费而发愁。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在职不在编,哪里有什么电话费?请求拆掉电话,县里又不同意,真让人为难。

再以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为例:198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即“中科院图书馆”)用于购置外文原版期刊的经费为186万元, 订购期刊4948种。1993年, 该中心用于购置外文原版期刊的经费增加到409万元,却只订购到外文期刊1205种。在文献购置费增加近1.2 倍的同时,文献价格却上涨了9倍。中心被迫“舍书保刊”,即使这样, 到1994年,中国的外文原版期刊订购品种已由1980年的5377种减至1130种,减少订购4200多种。异常拥挤的空间是制约该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这个中心近600 万册(件)文献资料被“压缩”在只有1.3万平方米的馆舍内,每平方米馆舍得藏461册书,1/10的书刊只好打捆堆垒,长期束之高阁。先进的国际联机检索被搁在一间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里。就是这个中国科学院系统首屈一指的文献情报检索中心,阅览室仅有百来个座位,平均近200 名持证读者才能摊上一个座位。

高校系统图书馆的情况也不妙:据云南省高校图工委提供的资料表明,云南高校系统7个研究级图书馆〔1〕1990~1993年购书经费分别为2229496元、2193420元、1885584元、2032751元。4年来, 购书经费由学校事业费比率由3.35%分别降到3.28%、3.09%、2.97%,距国家教委关于高校图书购置经费不得少于学校年事业费拨款总额5 %的规定不是越来越接近,反而越来越遥远了。据罗依丽同志《关于外刊订购的有效协调问题》〔2 〕一文提供的材料表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经手为全国高校订购的外刊1991年以来年年递减, 1994 年的订购量仅为1990年的37.46%,内蒙、江西、新疆削减率均在90%以上。 云南高校图工委提供的材料统计还表明,1993年云南省23所大专院校购书经费合人民币3200773元,当年校内师生员工读者58712人,人均购书费合人民币55.19元。据方如章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情况分析》〔3〕一文介绍,该校6万学生,1700名职员,年经费10亿美元, 其中文献经费4555790美元,人均购书费73.83美元,按1993年美元与人民币1∶8.8的比率计算,合人民币627.55元,为中国校内读者人均购书费的11.3倍,差距就是这么大。

人类在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越来越重视。因为自然生态一旦失去平衡,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事实上,人类在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我国图书馆界目前普遍面临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生态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图书馆出现经济危机,从近期看,蒙受损害的仅仅是图书馆事业,如果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必然是我国的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图书馆界如果长期摆脱不掉经济危机,这个不平衡的“生态”环境,必然要对经济建设进行无情的惩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二、危机来自何方

图书馆的经济危机来自哪里?

首先来自社会舆论和某些政府官员低估图书馆在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经济建设,不少政府官员想到的总是定指标、立项目,“大干快上”;看到的只是“立竿见影”、“当年见效”;轻车熟路的则是在能源、交通等望得见、摸得着的事业上决意实行高投入,热衷于大轰大嗡,结果往往是大起大落。囿于传统观念,我们的社会舆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助长上述短期行为,关注的焦点总是对准那些“当务之急”的问题。缘于此,无论是公共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还是高校系统图书馆,都缺乏一个依据级别、规模而法定的适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经费定额。前面例子中购书经费年年起伏下降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个人随意决定的结果。其实,图书馆和读者双方在追求自身目标(前者为提高整个人类的科学知识而工作,后者为自身学习提高,消遣娱乐而读书)的同时,都促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遗憾的是,眼下我们的政府官员和社会舆论很少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来自信息量增加、书刊大幅度涨价、购书经费却相对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蕴含着大量信息的图书报刊激剧增加,以CAS ([美]化学文摘服务中心)为例,截止1984期为止,已摘录了1000万条化学文摘,其中1971年前的500万条用了65年时间, 而后500 万条只花了13年时间。现在,全世界每年的科技信息正以40%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1990年我国进口科技文献的国内价格平均上涨17.5%,1992年涨幅达到20%。一方面是信息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激剧增加,蕴含着大量情报信息的书刊报纸激剧增加,一方面是实际购书经费逐年递减,这是我国图书馆当前出现经济危机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来自图书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作个假设:急于投资的企业家们同时向两个图书馆提出咨询:在哪里能够开采到丰富的矿藏或石油天然气?A图书馆运用先进的检索手段, 查阅丰富的地质文献资料,在一个月时间内作出答复:某地确实存在大型矿藏或地下油田,其储量价值30~40亿元人民币,但必须预付300万元咨询费, 才能提供该矿藏或油田的准确位置及其埋藏深度。B图书馆经过3个月紧张的检索后作出答复:矿藏或油田肯定有,由于检索手段落后及其他技术原因,无法知道其确切位置。鉴于此,只收30万元咨询费。结果当然是可以预料的:精明的企业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花300万元去购买A图书馆那个及时而又准确的答复,只有傻瓜才会为节约270万元去接受B图书馆那个迟到而又含糊的回答。这实际上就是现代读者对图书馆进行选择的标准:越是馆藏丰富、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质量高的图书馆,越能获得社会帮助自身发展的资金。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正如同B图书馆那样,在设备越落后越缺乏资金、 越缺乏资金越落后的恶性循环中尴尬地挣扎着。此外,重藏轻用,大而全、小也要全的观念还束缚着一些图书馆领导人的思想。加上我国长期处于条块分割、各成系统、各自为政的分散管理体制等不合理的结构,本来就不多的图书购置费流入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后,又被分散使用、重复购置,造成浪费。已入藏书刊中的信息没有被及时开发利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形象,疏远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这是造成社会舆论不重视图书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图书馆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不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图书馆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然而,图书馆的工作又是从事物质生产和进行经济活动的现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正是从图书馆保存的文献信息中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弃旧图新、不断进步发展的。因而,解除图书馆的经济危机,应由受图书馆工作之益的社会负责,而不能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边为社会保存信息、传播信息。一边还要为自身的生存去奔波。当然,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必要的有偿服务,增加一些收入以补贴图书馆事业和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也是可能和应该的。作为图书馆开展这些工作,必须坚持一个前提:不能因此而影响为读者服务的社会职能;作为社会,不能由此而推卸积累文献信息的责任。图书馆的职责仅仅是保存信息、传播信息,它确实不具备自己筹资采集文献信息、解决工作人员薪金福利的能力。试想:如果图书馆的人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经商“下海”谋生活去,图书馆的正常工作还怎么开展?真到了那一步,“图书馆”还是现在这个意义上的图书馆吗?

三、走出危机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要求我们的政府象美国政府那样,每年拿出近2亿美元来投资北京图书馆购置图书, 那不切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岌岌可危、苦苦挣扎的状况,又能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0年我国的国内投资率高达39%,在125个国家中名列前茅。印度为23%,58 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也是23%,工业化国家为22%。这就是说,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拿出比其他国家多70%份额的积累用于发展。政府投资到图书馆事业上的费用比率却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得多。除了对能源、交通、农业等“立竿见影”的事业进行较高投入外,我们难道就不能再划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那一份资金来发展图书馆事业吗?

为了在21世纪的挑战中幸存和发展,中国图书馆必须寻找摆脱当前危机的对策。

图书馆既然是现代社会有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兴其衰当然就是一个不能孤立看待的社会现象。

发达国家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并不完全是在经济发达之后才出现的。早在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版权法中,就明确规定:凡在美国登记的图书、地图、照片、印刷品、版画、乐谱等,都必须无一例外地向国会图书馆无偿缴送两册或两份。1892年,英国就制订了公共图书馆条例。1950年,日本制订了图书馆法。即使象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在1987年颁布了图书馆总法。然而,素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美称的中国,至今却没有一部图书馆法。因此,我国图书馆界走出当前危机的第一步,就是尽快制定一部图书馆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国外经验,规定每年从国民经济总收入中划拨出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经费来,规定出版部门有义务向国家和当地政府图书馆无偿呈缴所有出版物的义务。一旦法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无法可依,凭个别领导好恶随意决定图书馆经费的“人治”状况。

图书馆既然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出现的“危机”,社会舆论有责任象倡导“希望工程”、赈灾救灾那样,倡导社会团体、企业事业、个人捐资,帮助图书馆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作为图书馆,只要我们坚持UNESCO1949年“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所称:“自由地利用图书情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的原则,图书馆事业就将真正成为一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事业,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同时,图书馆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从理论高度上不断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价值、评价自身的工作意义),让政府官员和全体人民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现代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块重要基石,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投资。同时改进我们的工作,让政府官员和全体人民从事实上感觉到,图书馆将以十倍百倍的效益回报社会对其投资。图书馆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精打细算,用好图书馆的每一分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尽心敬业,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资源以为经济建设服务。图书馆同仁必须牢牢记住:改变着每一代人的社会因素,也将对图书馆事业产生重大影响。要使我们从事的工作、事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我们就必须象对待上帝那样对待每一个读者。

我们要把图书馆视为公共教育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工具,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民寻求知识和提高文化素质方面的重大作用。有鉴于此,既是信息管理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的图书馆,应该努力成为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社会及商业活动的中心。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由保存文献信息转变为传播信息、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全人类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总之,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读者。

只要人类社会不愿停止前进的步伐,图书馆事业就一定会有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注释:

〔1〕:即云南大学、云南师大、云南民院、昆明工学院、 西南林学院、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

〔2〕〔3〕:分别载《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4期第27页、 59页。

标签:;  ;  

中国图书馆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