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摘要:本研究拟在阐述微信在促进健康素养中的优势,分析了微信对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意义,最后为微信应用于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出建议,以期在微信时代更好的利用微信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关键词:微信;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领域,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获取、理解和运用健康信息,并借此维护、促进自身乃至群体健康的认知和社会能力[1]。国家卫计委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20%”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支持健康知识传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获取健康信息主要通过手册,讲座等途径,如今,通过微信获取健康信息、保健技能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微信的出现补充了健康素养的传播形式,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提供了新活力。
1 微信应用在居民健康素养干预中的优势
微信是一个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发送文字、语音、小视频,接受公众订阅号并支持多人群体聊天的社交软件[3]。截止2016年3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6.5亿[4]。微信充分体现了大众化特征,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离不开社会媒介的作用,众多社会公众参与的微信正好可以成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平台。
1.1操作简单,信息发布便捷
微信接受、发布健康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自发、转发、分享的形式实现。微信交流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操作简单,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健康信息;微信信息传播呈网状,用户能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进行转发分享,且信息无需反复审核,提高了传播效率,当前微信已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1.2互动方式丰富多样,便于不同层次的人群接受信息。
微信传播形式多样化使健康信息的内容更加精细,满足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需求。语音功能赋予信息温度和情感,提升沟通质量;视频功能可将技能素养更形象化的展现,用户接受信息后可立即模仿操作,利于构建动态、连续、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模式;朋友圈功能给患者提供交流空间,增加医患间联系。充分发挥微信效率高,信息形式多样,保留时间长等优势,可解决用户实际健康需求。
2.微信应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意义
微信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信息交流的需求,在健康素养传播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许多地方卫生部门已经启用微信平台,如福建三明市“人人健康”公众号,用户通过关注分享,获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7]。微信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发布便捷,传播放大效应,高隐私性等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优秀平台。
2.1提高不同人群健康素养
日常健康活动的开展大多依靠传统的人际传播,如讲堂、现场咨询等形式,而到现场参与健康活动的大多为社区退休在家的老年群体[8],有研究指出,社区老人无论在健康知识还是健康技能上都超过青年人水平[8]。城市化、高学历的青年人是微信用户主力群体,他们不一定每天发微信但一定会每天刷屏[4]。进行对北京高中生健康素养分类干预研究,综合比较发现,干预效果从高到低的方法依次为微信、面授课、材料法,在新媒体时代应用微信进行干预具有较好的直接效果和成本效果。
另外,目前很多医院开始借助微信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11]。李琳[12]研究发现,利用微信平台向糖尿病患者发布诊疗和健康教育信息,较接受常规相关健康教育患者微信组糖尿病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在对慢性肝病患者研究中发现[13],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成效优于口头及文本健康材料教育法,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和自卑情绪,遵医用药、复诊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研究显示[14]与传统宣教模式相比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健康素养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通过微信可规律传播知识和技能素养,利用好微信对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意义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满足特殊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
Ralph[15]研究发现60%的青少年使用网络搜索包括性健康知识和抑郁症等敏感信息。张冬[16]通过微信对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干预,结果显示艾滋病传播方式、毒品和艾滋病传播关系的知晓中,微信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信平台提高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水平。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希望可以匿名咨询,如男科、妇科,心理疾病知识,微信高度私密性实现了不同信息在不同群组、朋友圈分享,满足了用户隐私需求。
3.微信在健康素养干预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健康信息良莠不齐
微信去中心化的特征使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传达信息。其中不乏劣质的虚假信息。虚假健康信息产生的干扰力巨大,有调查显示仅有12.71%的用户能识别健康信息真伪,多数用户无意间传播了虚假健康[17]。如“红薯抗癌”、“柠檬治疗癌症”等在朋友圈广泛流行,含抗癌物质不等于抗癌食品,科学研究表明并没有真正抗癌食品,只是长期食用某种食物达一定量会对某些癌症有一定的防御作用[18]。类似信息的广泛传播不仅会使很多用户产生心理恐慌,还有可能产生身体、精神健康等负面影响。
3.2营销策略利欲熏心
深入探索虚假健康信息的背后,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健康信息只是变相的营销手段。朋友圈非常流行的“酵素健康减肥”通常在一轮专业术语介绍和一轮体验者推荐,一些用户就会执迷这些神奇效果产品甚至在朋友圈做宣传[19]。但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重审这些信息,就会发现所谓健康信息真正目的是推销牟利。虚假信息会给人们带来信任困惑,长期处于健康信息迷茫状态,会造成用户对健康信息整体产生信任危机,长此以往,可能影响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引发更多问题。
4.微信应用在健康素养干预中的发展方向
4.1加强微信健康素养信息的接受力
健康素养包括针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将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传递给相应人群,在此基础上完善平台功能,建立互动反馈专栏,微信的语音录入、等形式的反馈渠道,能让反馈内容更精准,为优化服务打好基础。此外,健康微信发布应遵循用户习惯,不同时间段推送不同内容,注重微信内容和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表达方式,同时可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健康关注盲点交叉搭配,嵌入式信息发布,潜移默化中提高用户健康素养。
4.2提升公民批判素养与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为3.27%。不能否认,公众科学素养的普遍缺乏是虚假健康信息流行的重要原因。对于微信健康信息,用户应理性辨别,对于有疑问的信息,可以向医务人员、专业网站求证,避免虚假健康传播。其次,不管作为信息原创者还是转发者,都不能为了博点赞故意造谣吸引他人注意,应做到不编造谣言,遏制谣言进一步扩散。
小结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促进健康素养可通过健康的自我管理实现,是将被动医疗转变为主动健康的服务模式,随着无线局域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将优化目前的健康素养的传播形态,为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带来新活力。目前我国微信健康传播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未来通过广大用户、专业人士、政府及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微信会在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中发挥巨大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Kickbusch I.Health literacy:the solid facts[M].Geneva:WHO Regional Office forEurope,2013.
[2]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目标[J].中国乡村医药,2014,(10):99.
[3]张睿,谷景亮,尚兆霞,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5):28-30.
[4]企鹅智酷: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EB/OL].http/:∥www.http:www.199i.com/archives/451833.html,2016-05-20.
[5]肖砾,徐阳,许玲,等. 我国部分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7,(02):111-114.
[6]姚文忠,曾恕妹,邹辰玲,等.应用微信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05):342-345.
[7]钱夏英,张平,巫晓东.社区健康讲座的要点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5):179.
[8]陈勇军. 泉州市清源街道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8):34-35.
[9]戴美琴,张永乐,周方文,等.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02):167-168.
[10]李航,何祥波,董忠.北京市部分高中生健康素养不同干预方法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07):1022-1024+1028.
[11]胡竹芳,万承贤,徐璐,等.运用微信对强直性脊柱炎出院患者行延续护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175-178.
[12]李琳,彭家华,周祥艳,等.微信订阅号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信息服务[J].护理学杂志,2015,7:88-90.
[13]王莹莹.微信健康教育方式在慢性肝病护理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6):140-143.
[14]单雪晴.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02):98-99+102.
论文作者:周丽,金桂花,李春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健康论文; 素养论文; 信息论文; 用户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公民论文; 平台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