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困境及其未来发展分析_泡沫经济论文

台湾经济困境及其未来发展分析_泡沫经济论文

剖析台湾经济困境与未来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未来发展论文,困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台湾经济困境 年来台湾经济急遽恶化,景气衰退程度可谓空前。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资料,本年第二 季国内经济成长率为负2.35%,为1975年能源危机以来单季度之最低。第三季可能更差,全 年 经济成长率预估值也大幅滑落至负0.37%(注:台湾联系报,2001年8月18日。)。更深一层探讨,占经济成长率六成左右的民间 消费成长率,全年预估仅1.7%,为46年来最低。其次,重要的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亦巨幅 衰退至负14.6%,创45年来新低。攸关台湾经济至钜的国际贸易也呈现极度疲软的态势,本 年7月份出口较去年同期跌落28.4%;进口更是下滑31.8%。1~7月累积出口下滑13.7%;进口 衰退更高达19.4%,反映出台湾国内较国际市场犹为严峻的景气困境。宏观经济指针如此, 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就业市场,亦无法幸免。截至本年6月份统计,全台失业人口44.2万人 ,失业率4.51%,家庭生计受冲击者102.6万人(台湾人口约2300万);广义失业人口64.9万人 ,广义失业率6.48%。台湾的失业率或许对先进国家而言,并不特别高,但若考虑到自1971 年起,台湾就因旺盛的出口达到所谓“完全就业”,眼下的失业率已创空前新高,民间怨声 四起,社会治安示警。

此等困境,不禁使人困惑,不过年前还沾沾自夸的所谓“台湾经济奇迹”与“台湾钱淹脚 目”的荣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1997年尚能挺立于亚洲金融风暴中的台湾经济,为何在这波 国际经济紧缩中竟然如此灰头土脸,左支右绌?本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探讨台湾经济面临的 主要问题,逐项剖析其影响与发展,一方面了解经济困境的结构,同时藉以评估短期政策工 具的有效性和台湾经济未来的可能发展。

二、台湾经济困境的病因分析

台湾经济困境概略可归诸于五大病因:国际景气、政局纷扰、泡沫经济、产业转型与大陆 经贸。其中国际景气为引发此波经济困境的最主要因素,若无国际景气的冲击,台湾经济或 许会逐渐衰弱,但却不至于骤然困窘至此。五大病因并非独自存在,彼此间存有相当程度的 关联性。国际景气或许能于明年初或年中前逐步反弹,让濒临窒息的台湾经济喘口气,但其 余四者则非短期问题,解决时间长短视乎台湾执政当局的智能。

1.国际景气

台湾靠出口起家,国际景气自然对台湾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近年来台湾出口日益 向高科技产品倾斜的趋势,更是雪上加霜,扩大了国际景气对台湾经济的冲击。相对于日本 的19%,以及南韩的29%,台湾的电子,信息与通信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金额的34%。国际高科 技 市场的疲软使得这部分出口特别受到重创。今年1~7月累进出口额,电子业衰退17.8%;通 信 业衰退16.4%。7月分单月电子产品出口更比去年同期下滑43.5%,进口跌幅也高达41.5%。台 湾电子业类股常占股市成交量的八成多,无怪乎台湾股票指数从去年近万高点,一下子修正 到今年7月份的4100余点。下滑幅度在同级市场中最接近于美国的那斯达克股价指数的修正 幅度。

进出口锐减,高科技市场萎缩直接冲击制造业成长、工业生产与失业率;而股市的崩跌更 顿时刺破泡沫经济的幻影,国际景气无疑是诱发此波经济不景气的最主要因素。

所幸,此次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紧缩主要导因于库存过剩与商业模式的发展落后,并不涉及 企业杠秆与国际债信(如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东亚金融风暴),对于传统性消 费的冲击有限(美国DowJones指数仍维持在万点左右即为明证),况且美国各级政府都还有相 当宽裕的财政盈余,有助于稳定市场与刺激复苏。总体而言,衰退的广度,幅度与时间长度 都不至于太过。一般预期,可望最迟于明年年初或年中反弹。

至于反弹的幅度,或可透过观察商业模式的发展来得知。高科技业具有高期初投资与低变 动成本的特性,再者也由于商业应用模式的生命周期短,倾向周期性的发生库存过剩的情况 ,半导体与D.Ram制造业每隔几年的荣枯兴衰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所谓商业模式,即如同电 子 商务之于互联网,是透过科技的应用来创造利润的一种手段与模式。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丝毫 不逊于高科技本身,事实上,如果没有可资获利的商业应用,高科技的发展很难普及与深化 。目前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与通信业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等商业模式都面临程度不等的发 展瓶颈。在未能有效发展出更新,获利前景更佳的商业模式前,高科技市场即便因存货消化 后复苏,反弹力度也有限。

无论如何,国际高科技业目前的存货水平已较去年高点降低许多,国际景气在未来6至9个 月内反弹的可能性很高,换言之,台湾高科技业也可望水涨船高,随之缓步复苏。当然,对 于永远倾向过度反映的股市而言,也许就会有中等程度的反弹,能很大程度的纾解台湾眼前 的困境。 遗憾的是可以想见,一旦国际景气回复,台湾经济有中等程度的复苏后,对于其他病因的 改革压力就会相对减缓,因循苟且,反而有害台湾经济的长期发展。

2.政局不安

政局纷扰不安对于经济的冲击主要反映在对未来信心薄弱、投资意愿低落这部分。台湾自 去年政党轮替以来,民间投资大幅下滑,根据台经济部工业局统计,今年1~4月,新工厂开 工数锐减近10%,既存工厂关厂或歇业的家数却比去年同期高86%;同时资本设备的进口也大 幅衰退,今年1~7月,资本设备的进口跌幅高达23.2%,其中五月份的减幅更有36%之钜。统 计数字在在显示,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严重侵蚀民间的投资意愿。

投资低落,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工业生产年增率与就业市场。台湾7月份制造业成长下滑进20 % ,全年工业生产年增率估计衰退11.27%,为1975年来最糟的数字。失业率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超出百万人的生计受到影响。失业时间也高达25.9周,相对于1993年的15周。当然投资的 减少与失业率的增高,除了本岛政治不安外,大陆吸金效应也多少负有责任,但却远不如若 干政治人物所夸大的那样多,毕竟台商赴大陆并非民进党上台后才有的现象。

台湾的政治乱象绝非短期问题,乱象之下隐藏的是结构性的统独之争,党派夺权与宪政危 机,而归根究底还是国家认同与统独路线争议。前政府时代,国民党独大而李登辉的权力又 内足以行党内专制,外联在野的民进党,政局维持大抵无碍。新政府的陈水扁与民进党都不 具备李登辉和国民党当年的地位权力,却又坚持以立法院少数派为基础组阁,政局纷扰可以 想见。台湾的政局,年底立法委员选举前固然无法平静,选后大概也无法安定,朝野任何 一方形成稳定多数的可能性都不高。选后,执政的民进党与李登辉的台联党若居少数,情况 与目前相若;若居多数,挺而走险的台独路线更是会造成无休无止的纷争。这是长期问题, 以后台湾大概也不容易再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国家认同上的分歧以及脆弱的多党政治,将 会 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长期隐忧,其杀伤力不容小觑。

3.泡沫经济

台湾新政府责任最少的应属台湾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涉及层面甚广,从信用的过度膨胀 、资产价格的高估与假性需求扩张等皆是。泡沫经济有如无视医嘱、服食高剂量的类固醇, 虽然可一而再地消除短期困境,但长期而言,对经济与金融体质造成的内伤极为严重,到最 后可用的政策处方越来越少,几无药效可言。日本就是活生生的案例,经济停滞近十年犹无 起 色。

台前总统李登辉主政期间,强力推动分离主义路线,惯予以短期手法因应各类非经济因素( 即政治不稳或信心不足)所引发之困难,每每有拉抬股市、操纵市场与扭曲金融机构授信机 制之举,长久以往,台湾的经济泡沫遂逐渐成形焉,新政府上台后的经济困境更迅速暴露出 泡沫问题的严重性。

台湾泡沫经济的立即危机主要体现在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台湾的金融体系在商业银行部 分大抵包括带有公营色彩的所谓七大行库、民间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与为数高达326家的基 层金融机构,如农、渔会的信用部等。除重要性甚低的外资银行外,其余都各自存在严重性 不等的问题。部分具有财团背景的民间商业银行有严重的利益输送与超额信贷问题。占市场 份额高达四成的七大行库截至本年7月底,整体逾放比高达6.8%的历史高点,逾放金额新台 币4700亿元;两项数据都还持续在攀升中。至于长期为社会所诟病的基层金融机构,逾放比 更是高达17.19%,逾放金额2000余亿元。

或有论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台湾的整体逾放比较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尼或泰国,并不算 高。殊不知,逾放比的问题严重与否有国情差异,需根据历史资料比较得知。一如失业率, 台湾以往的逾放比一向偏低,如今的逾放比已高攀至90年初期的数倍不止。仅以基层金融机 构中的287家农会信用部为例,1995年整体逾放比率还仅不及5%,逾放比超过20%有9家:200 1年4月份整体逾放比居然就高攀至10%,而超出10%竟有108家,情况恶化之速,可见一斑。 泡沫经济的解决绝非易事,涉及政府思维与金融体系的改革,过程中或许还得承受企业倒闭 、银行重组等冲击,其难度之高可以想见,否则以日本政府之能,也不致束手无策至今。了 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台湾立法院于6月底通过所谓金融六法。金融六法包括“金融控股公司 法”、“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设置及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部分条文修正”、“票券 金融管理法”、“保险法部分条文修正”、以及“营业税法部分条文修正”。其主要精神在 于透过资产管理公司解决银行呆帐的流通性风险,纾解台湾金融体系目前的最大危机;其次 在于提供企业集团化经营金融业的机会,改善金融机构体质;最后则是积极引入外资进入台 湾金融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理论上,金融六法是相当有建设性的一步,若能依计划具体落实,将不啻为台湾的金融体 质打下一剂强心针。即令因行政效率低落只能部分落实,也有助于使情况不致再更形恶化。 一般认为,金融六法对台湾经济的正面影响或可望在6个月后,于2002年第二季逐步显现, 至于实际成效如何,则有待观察。无论如何,泡沫经济的伤害是多层面的,金融体系只是其 中一环。台湾当局在踏出正确的第一步后,还需长期努力才能逐步消除泡沫经济的余毒。

4.产业转型与结构性失业

在台湾经济的各项病因中,产业转型最为诡异。原因无它,台湾的产业转型可说相当成功 ;今日的问题,竟是过去成功所带来的包袱。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台湾经济从劳力密集,转 型成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其中高科技业的产值与出口值皆占总额近半,成绩斐然。问题在于 ,产业固然是转型了,劳动力并未随之转型;资本密集用劳力少的高科技业一枝独秀,雇用 大量劳动力的传统产业却逐渐凋零,结构性失业遂于焉而生。李登辉主政期间的泡沫经济作 为,大抵还可粉饰太平;陈水扁政府上台,泡沫迅速幻灭,失业问题如海底冰山,突然涌现 台面,让人惊骇莫名。

伴随产业转型而来的产业外移使得情况更为复杂。许多无法转型的传统产业,为求生存固 然不得不移往大陆寻求企业第二春;产业转型成功的高科技业,也无法在激烈竞争中自外于 全球经济趋势,必须藉由大陆投资来滋养企业进一步的成长。这些当然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但陈水扁政府上台后政局的纷扰不安,很大程度激发企业原已存在的外移动机与迫切感。 其结果是台湾年来的产业外移速度与失业率,都月月创新高。

不幸的是,这波结构性失业恐怕还未达到高峰。企业移转生产基地并非一蹴可及,需要时 间来准备,9~12个月或许是较合理的估算。依此推之,今年初的失业潮反映的是去年总统 大选前后的企业决策。然众所周知,2000年底陈水扁政府片面宣布的核能第四发电厂停工案 (一般简称“核四案”)才真正是台湾经济信心崩盘的分水岭。由此估计,失业率或许在今年 第四季才会步入高峰。无论如何,因为产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高失业率,将持续成为台湾 经济、乃至政治的隐忧。

5.大陆经贸

2000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金额美金262亿元,进口62亿元,顺差200亿美元(注:台湾海基会(2001),“经贸统计表3”,《两岸经贸》第116期,第58页。)。台商赴大陆 投资累积,协议金额约美金478亿元,实际金额约262亿元,约占大陆吸收外资比重的7.5%上下(注:有关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各家估计不一,本研究采高长文,见高长(2001),“制造业赴大

陆投资经营当地化及其对台湾经济之影响”,经济情势暨评论,第7卷,第1期,第138页。

)。对于部分台湾政客而言,台商的大陆投资是最廉价的代罪羔羊,可以将本身的经济困 境和施政无能一般脑的推给大陆。这种推卸责任的说法,当然不负责,可是故意忽视大陆投 资对台湾经济的巨大影响,也是另外一种天真。

大抵而言,过去十年台湾政府都遵循着政治与经济分离原则来处理两岸经贸事务。可是由 于市场规模、地理距离近、与两岸人民同文同种等因素,随着大陆经济的逐渐壮大,台湾经 济的边陲化特性也日益显现。而众所周知,边陲的财富与人、物力有向中心倾流的特性。李 登辉时代遂采行名之为“戒急用忍”的止血钳政策,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的规模,企图减缓 资金向大陆移动的速度,台湾经济却也因此付出很大的代价。陈水扁主政,面对台湾险峻的 经济困境,不得已透过今年8月份召开的所谓“全国经济发展咨询会议”,放松“戒急用忍 ”政策。岛内台独或有独台倾向份子顿时哗然,反弹声浪不绝。

争议的本质,当然还是不脱统独二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对所谓的本士派(台独或独台)人士 而 言,任何与大陆挂勾的思路都是不可行的,而台湾当今的问题,在他们的思维中,也与大陆 无关。即如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荣义所言,大陆经贸对于解决台湾困境的助益甚有限,台 湾的经济困境还是因为国际景气不佳所致。另一方面,企业界与部分学界人士则以台塑集团 的王永庆为代表,认为在全球化的产销结构下,大陆是不可忽视、不容放弃的市场,攸关台 湾的未来发展,限制台商前往大陆发展只会压缩台湾经济的生存空间。

无论双方的是非对错,可以确定的是,在市场规模悬殊、距离又近的前提下,政治与经济 各搞一套是行不通的。而从辩证法来看,中心与边陲关系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政治的分离 现实所致。只要两岸持续分裂,透过市场机制,边陲富竞争力的资源就会自动向中心流动。 这是大方向,剩下的只是如何在两害相权取其轻者间的争论罢了。然而两岸的问题,盘根错 节,从国际霸权主义到本土意识的执着,岂是短时间所能解决。台湾富竞争力资源的持续失 血、甚至一定程度的产业空洞化,都可能出现,并陆续对台湾经济形成制约。

举例而言,台湾现常驻大陆人口约50万,绝大多数都可归类为富创业精神、或具有一定技 术才能者。这些人力资源都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他们从台湾逆向移民至大陆的现象,本身 就很符合依附理论中,中心对边陲所谓的“脑力汲取(braindrain)”。依台湾产业外移的速 度来看,赴大陆逆向移民的数目,2002年底可能就会破百万。

三、面对经济困境,短期政策的因应空间有限

面对以上逐条分析之五大经济病因,台湾政府想绕道解决的空间并不大。大抵而言,台湾 以往面对经济困境,最常采行的因应之道就是扩大内需与刺激出口。刺激出口,汇率扮演重 要的政策工具;而扩大内需则通常透过推动重大公共工程建设来满足。今年6月底,李登辉 主导的台湾综合研究院就倡议将新台币大幅贬值,台湾央行副总裁陈师孟也遥相呼应,一时 之间议论纷纷。唯台湾的汇率与利率问题,一方面两者都已接近十余年低点;再者,双率事 涉甚广,在如今的国际经济情势与岛内产业结构下,贬值的实际效果如何很有待商榷,且年 底立委选举将近,为选票民心计,一般也不适合选择在此时贬值。选后,在2001年初,若国 际景气略有反弹,为求加速复苏,或许那时会考虑小幅贬值。

就重大工程之推动而言,目前台湾行政院的确也以“8100(亿新台币的公共建设)”作为行 政主轴,但事实上,由于台湾政府的财政吃紧,真正增加的投入金额远低于此。根据行政院 主计处资料,台湾2002年度的政府总预算,初匡岁入新台币一兆2500亿,岁出1兆5400亿, 有2800亿元的预算缺口。可同时,截至本年度4月份止,政府举债额度占当年度总预算比率 已高达14.6%,接近台湾公共债务法所规定的上限15%。换言之,举债来投资公共建设也不甚 可行。当然,台湾政府债务未偿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远低于美国的54%;日 本的118%;以及英国的51%,。换言之,以国际标准而言,台湾仍有一定的举债空间。然而 除非大幅修法,否则追加的幅度与金额俱有限。可在台湾今天的政治生态下,大幅修法殊属 不易,难度甚高。

况且归根就底,五大病因中有四项都属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绕道而行的短期因应政策也无 法根本解决问题、改善情况。简言之,本文所列举的五大病因,以及其情况的改善,确实很 大程度直接制约台湾未来的经济发展。

四、未来的可能发展

综合前述分析,台湾的经济前景或可分以下三阶段论述:

1.短期:“政局乱,产业持续衰退,失业率继续攀高”

由于国际景气的不明朗,今年9月份开始的出口旺季订单可能有较大幅度的衰退,产业持续 低迷。再加上美国企业陆续发布获利警讯的影响,股市欲振乏力。失业率因产业外移持续攀 升。

2.中短期:“政局乱,产业回春,经济止跌”

由于国际景气的缓步复苏,台湾出口止跌回升,同时也刺激台湾股市呈中幅度反弹,民间 消费小幅回春,失业率停止恶化。金融体系也因景气回复,并金融六法的效果逐渐显现,危 机大抵解除。

3.中长期:“政局乱,产业竞争力停滞”

国际景气与台湾经济的中幅回春,未必可以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反之,政局不安与两岸因 素却很能压抑投资意愿和信心。大陆经济劲扬、开放戒急用忍政策、电子业市场导向的投资 战略、与两岸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都持续刺激台湾产业外移大陆。缺少投资,台湾产业竞 争力,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成长可能减缓,或甚至停滞。

五、结论

经济发展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方能有所成效。过去十余年,台湾在李登辉的主政下,坐事 前人余荫,不思在经济上更上一层楼,将精力与资源大幅投注在政治斗争与酝酿分离意识上 。而过程中,每每采用短视权宜手段,粉饰太平,不断滋养泡沫经济的坐大。台湾自1978年 开始的产业升级努力,在1990年初逐渐开花结果,成功的向高科技业转型。可是对于转型后 的 结构调整与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在李登辉主政下,可说是毫无建树、漫无章法。唯一可能 有所助益的中程经济计划:“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方案”,也在意识型态挂帅的“戒 急用忍”紧箍咒下,没多久就销声匿迹。昧于现实的“戒急用忍”政策,不但没能阻挡大陆 经济的突飞猛进、却反而有效的抑制了台湾经济更上一层楼的契机。

政党轮替后,经验不足与意识型态更偏独的陈水扁政府,承接了骨质疏松、虚胖矫强、缺 乏方向感的台湾经济。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国际景气的严峻冲击下,台湾经济立刻被打趴在 地,灰头土脸。

国际经济是非常严苛的竞赛,全球化浪潮更使得挑战加剧。台湾经济需要多少时间才 能爬起来,爬起来后还能跑多快、多远,都有待观察。而观察的重点,也正是本研究所剖析 五大病因与未来发展。

标签:;  ;  ;  ;  ;  ;  ;  

台湾经济困境及其未来发展分析_泡沫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