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80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中国共产党80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八十年论文,理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十年前,在世界东方的地平线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和发展,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把国家引向富强,人民带向富裕幸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伟大变革。伟大的变革需要伟大的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的不断发展则要求理论不断创新。在二十世纪的变革实践进程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科学成果。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引全党在新世纪新的实践中,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八十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富有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2000年6月20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说:“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我们党不断进行创新分不开的。江泽民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总结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这个理论判断,不仅为自然科学史上的理论创新所证明,而且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创新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供的思想材料,批判和超越了亚当·斯密、李嘉图、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形成《资本论》的经典巨著,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而不懈奋斗。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自它诞生至今150多年,尽管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它的基本思想,仍然不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的“老祖宗”。

毛泽东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的读书谈话中曾经这样说:我们党里有人说,学哲只要读《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够了,其他书可以不必读。这种观点是错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决1905年和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单有1908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不足以对待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要,列宁就写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在这里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一是适应新的需要,二是要解决新问题,三是为政治服务。同时,他还告诉我们怎样进行理论创新,一要读“老祖宗”的书,二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三要开拓新境界,写出新著作,形成新的理论,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工作创造性地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实现理论创新的科学轨道

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道路不断前进,逐渐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轨道。这就是毛泽东倡导和奠定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路。一个政党能否开辟适合本国特点的新路,实现理论创新,同这个党在政治上特别是理论思维是否成熟密切相联。正如江泽民所说: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达到成熟的程度,经历了二十四年的曲折发展过程。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党成立以后十八年的经验,把能否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完全的统一的理解”,作为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而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以前,党之所以多次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学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总结了历史上“左”倾错误的教训,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实事求是,使思想获得了新的解放。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党的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以后,很快进入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全党,因而党能够以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在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程中,毛泽东多次申明:“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2页)“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4页)党的八大,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说: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毛泽东在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他还从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历史情况,引导同志们理解这样一件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8-259页)“根据我们的经验,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二者结合很不容易。”(同上书第260页)在这个问题上,党过去吃过许多亏,所以一直抓住反对主观主义这一条。反对主观主义有两个方面,即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否则,党就不能科学地实现理论创新。

正因为党和毛泽东根据过去革命中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总结起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党的七大和八大上作为党的实事求是传统加以肯定,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能够沿着这条科学轨道不断前进。纵观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

正是在这条科学轨道上,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学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政策和策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等一系列新的思想,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沿着这条科学轨道,邓小平领导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形成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都以新的思想观点向前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江泽民坚持这条科学轨道,发扬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和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阐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继续推向前进。

总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实现理论创新的科学轨道。这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能够保持其连续性,又能够体现其创造性,不断创新,继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经验。

面向新世纪,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拓展理论创新的眼界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事业推向前进,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发扬党的优良学风,坚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以新的眼界,拓展理论创新。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创造性地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学风也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他提出“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在推进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五大发扬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江泽民提出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中央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结合新的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其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这是我们当前改进学风所必须正确解决的重大问题。

理论创新的原则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江泽民说,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学习时决不能搞两种“照抄照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运用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种是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也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对待学习、运用和创新的正确态度。

实践“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面对21世纪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一个基本条件。而要卓有成效地实现理论创新的飞跃,就要有非常宽阔的眼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们认识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创造新理论的最根本的思想武器。

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就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然而,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实现相结合,并不容易。我们应当真正确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观察国际国内问题,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摆脱主观主义的束缚,防止和克服思想僵化,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无私无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善于用新的实践经验,既指导我们伟大事业继续前进,同时又继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江泽民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科学总结中,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提供了新的范例。

我们之所以说“三个代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一个范例,是因为“三个代表”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具有宽阔的眼界,是面向世界、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它为我们在新世纪进一步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我们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构筑新的基点,为我们永葆党的先进性的生机指明了方向。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泽民提出全党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不仅发扬了党的优良学风,而且推动党的马克思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标签:;  ;  ;  ;  ;  ;  ;  ;  

中国共产党80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