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农垦 164000)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管理,做好宣传、普及肝炎的预防知识,以减少肝炎的发病机会。儿童、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可进行甲肝及乙肝疫苗注射。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结合传播途径,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84-02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我国属于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但各地区感染率差别较大。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高峰;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
1.管理传染源
甲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主要针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从最初接触后15天起,进行医学观察4周,每周检查ACT和抗-HAV IgM,发现异常即行隔离。对病人应按规定隔离30天,发生流行时,应及时隔离病人,但由于甲肝感染者潜伏期末就可排毒,因此要做到早期隔离传染源是比较困难的。
对乙肝病人可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即可返回工作岗位[1]。但应对病毒携带者加强管理,应定期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如发现为携带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取消其献血资格。同时,应教育携带者本人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它分秘物污染周围环境,传染他人。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管理主要针对献血员,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可排除85%具有传染性的献血员,从而大大降低了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2]。由于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与ALT水平和抗-HBc是否阳性有关,ALT异常和抗-HBc阳性者其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和抗-HBc阴性者(44%:0.5%),因此,在目前尚无条件进行抗-HCV筛查的地区,可对献血员作ALT和抗-HBc筛查。据报道,排除ALT异常的献血员后,输血后HC发病率下降47.4%;排除抗-HBc阳性的献血员后,输血后HC发妻率下降33.3%;如上述两项指标异常的献血员均加以排除,则输血后HC的发病率可下降61.2%。
对丁型肝炎的传染源管理同乙肝相似,但强调筛选献血员时除用敏感的方法检测HBsAg、抗-HBc和HBeAg外,还应检测抗 HDV和ALT,以确保血制品的质量。
2.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要把好“病从口入”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饮食卫生,如不吃不洁食物和不饮生水,公共场所用餐碗筷应做到煮沸消毒等[3]。在甲肝羞生水型或食物型流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封闭水源,加氯消毒,余氯应在1mg/L以上,或禁止销售污染的食物。如甲肝病例住院治疗后,应对疫源地进行一次终末消毒,若在家隔离,更应对病人粪便作消毒处理,即加1/5的干漂白粉或倍量的20%漂白粉乳液作用Zh。乙型、丙型、丁型和庚型肝炎要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应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血液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4]。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分的生物制品,应用灵敏方法检测上述肝炎各标志物,阳性制品不得出售和使用。禁止输入国外血液制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服务行业的公共用品,如茶具、面巾、理发、修脚的刀剪等的严格卫生管理。
3.保护易感人群
除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外,其它各型肝炎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对易感人群可采取两种保护措施:即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1 主动免疫
甲肝疫苗已在英国等5个国家被批准投入市场。这种疫苗经60多个临床试验证明,免疫原性很好,一针的免疫应答率可达95.7%,2针(间隔2至4周)可达99.8%。我国研制的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抗体阳转率达95.6%,显示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在初期接种的人员粪便中能分离到HAV,但数量非常少,且已失去经口感染的能力[5]。
3.1.1甲型肝炎 目前,在国内使用的甲肝疫苗有甲肝纯化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灭活疫苗的成分是灭活后纯化的全病毒颗粒,而减毒活疫苗的成分以减毒的活病毒为主。减毒活疫苗水针剂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保护期限可达5年以上,但其存在疫苗稳定性差的弱点。冻干减毒活疫苗近年已经问世。灭活疫苗抗体滴度高,保护期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病毒被充分灭活,不存在毒力恢复的危险,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国外均使用灭活疫苗[6]。接种对象为抗HAV IgG阴性者。在接种程序上,减毒活疫苗接种一针,灭活疫苗接种两针(0,6个月)。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一次1.0ml。甲肝减毒活疫苗应在冷藏条件下运输,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对近期有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注射,时间越早越好,免疫期2~3个月。
3.1.2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应进行普种,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及从事托幼保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人群亦是主要的接种对象[7]。现普遍采用0、1、6个月的接种程序,每次注射10~20μg(基因工程疫苗),高危人群可适量加大剂量,抗HBs阳转率可达90%以上。接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人抗HBs水平会逐渐下降,如果少于10mIU/ml,宜加强注射一次。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100~200IU,3天后接种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1个月重复注射一次,6个月时再注射乙肝疫苗,保护率可达95%以上。
HBIG:属于被动免疫。从人血液中制备。主要用于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应及早注射,保护期约3个月。目前对丙、丁、戊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3.2 被动免疫
在甲肝流行或暴发时,对甲肝密切接触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孕妇及儿童尤其需要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接触传染源后如能在7天内早期注射,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预防乙肝。抗-HBs的滴度达到1:200 000(被动血凝法)或200IU/ml为HBIG[8]。被动免疫持续的时间可达3个月。对污染血液通过针刺进入皮肤或溅入粘膜造成的暴露,应在暴露后24h内立即注射HBIG,儿童用量为0.06ml/kg体重,成人用量为5ml,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可注射HDIG和(或)乙肝疫苗阻断其母婴传播。
除此以外,加强对乙肝病人,尤其是HBsAg携带者的医疗与管理,可减少其感染HDV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 23(6):421-431.
[2]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华肝病杂志,2002,10:327-328.
[3]黄牧,尚群,吴颖.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4, 20(4):76-77.
[4]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传染病学进展(第2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63-72.
[5]司海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 23(3):1145-1146.
[6]李黎,梁晓峰.中国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J].疾病监测,2009, 24(5):307-312.
[7]楼秀兰.解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B08):374-375.
[8] 池肇春主编.实用临床肝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22-523.
论文作者:朱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疫苗论文; 甲肝论文; 肝炎论文; 免疫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病毒性肝炎论文; 个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