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娱乐性;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初中数学课堂迎来了新的转变机遇。但是,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有一些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秉持着原有的教学观念,导致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进行探究知识的欲望,处于机械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形势,不利于学生长久的思维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的时候,具体应该这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就有各位同仁据此展开探讨,以期共同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将娱乐性教学模式融入新课导入环节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于新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的期待感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教授的知识,来将娱乐性教学模式融入新课导入的环节,增强新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印象。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参与课堂学习与思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回答思考并解决问题。娱乐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新课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这一部分的知识时,课文中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描述的十分抽象,学生通过阅读理论知识,无法真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概念混淆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据此,教师就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同一张底片洗出的照片,使学生对“全等形”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操控鼠标让两张图片完全重合,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教授数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娱乐性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会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授这些理论性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假如只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难以收获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将娱乐型教学融入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用形象可感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的数学概念,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娱乐性的游戏,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剪纸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增加课堂的娱乐性。首先,笔者先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在对折后的纸上画一个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图案剪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时学生回答:“图案左右两边大小相同。”随后,笔者又让学生自己画图形,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深化对“轴对称”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在数学解题中实施娱乐性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授数学题的过程中,应用娱乐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分析。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差异性,据此来对数学课堂展开设计,通过解析数学试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结合书序试题,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收获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数学活动”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一起进行“24点”的游戏。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好扑克牌,并将这副牌中的花牌取出,让学生从剩下的牌中随即抽取四张,并将牌上的数字写在电子白板上。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数字展开混合预算,每个数字只能够进行一次运算,比一比哪位学生最先算出“24点”。这样的课堂小游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政策发展的潮流,积极对老旧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娱乐性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游戏,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热情,在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从而达到提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福迎.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8(12):118.
[2]渠小秀.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32.
论文作者:何仲信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娱乐性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