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5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_陈芳芳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4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包括年龄、患者的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部位以及发生情况等。结果:5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60岁的老年患者最多,占比44.0%;其次是年龄低于12岁的儿童发生率较高,占比24.0%。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附件出现皮疹、瘙痒发生率最高,为48.0%;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对于临床需要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中药购进需严格把关,并且长期治疗的患者需进行肾毒性或者其他中药毒性检查。另外,宣传中药发展与应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发挥中药治疗价值。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 cases,summariz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data statistics,including age,the patient's condition,medications,and part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as well as what is happening.Results:the patients,5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comm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most of 60 years of age or older patients,accounted for 44.0%;The second is the greater incidence of children younger than 12 years old,accounted for 24.0%.Of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 skin rash,itching,skin and accessories is 48.0%;Followed by the digestive system reaction,the rate of 20.0%.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eed to app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medicine sensitive experiment should be done for Chinese medicine purchas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and need long-term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nal toxicity or other herbal toxicity tests.In addition,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to guide people to correctly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pla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rapeutic valu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 reaction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普遍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起效慢,作用持久,能够根治顽固性疾病。但是随着关于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的不断增加,人们在应用中药过程中需注意使用的合理性,严禁随意更改中药处方或者超剂量、超疗程服用[1]。本研究对我院出现的50例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中药临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以上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不良反应报告完整,且真实可靠。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81岁,平均(40.6±2.3)岁;中药服用时长8个月-9年,平均(4.6±2.1)年。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包括年龄、患者的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部位以及发生情况等。

1.3观察指标

患者不良反应依据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和药物因果关系进行判定,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分为可能、很可能和肯定;采用可能、肯定、无法评价三项评价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 )表示。

2结果

2.1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5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60岁的老年患者最多,占比44.0%;其次是年龄低于12岁的儿童发生率较高,占比24.0%。详见表1。

3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已检验合格的药物应用后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3]。广大群众普遍认为中药是毒副作用最低的治疗药物,可长期服用。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的增多,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瑰宝中药产生了怀疑,大大影响了中药的发展和人们服用中药的积极性。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中药本身、中药炮制过程、用药患者自身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中药直接取材于大自然,动植物有不同科属、不同品类之分,其药效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木通有关木通和川木通,关木通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具有一定的毒性;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无肾毒性。因此,在中药鉴别或者中药调剂过程中将此类品种相近的药材混淆将会造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另外,中药通过炮制、煎煮等过程后仍会保留一部分动植物中含有的鞣质、蛋白、淀粉等成分,使得过敏反应有了物质基础,对于易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患者会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几率[5]。中药在应用周期较长,但是部分中药长期蓄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壮骨关节丸具有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养血活血的作用,并且其中药组成均是药性平和类药物。但有报道指出,服用此药超过60天,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将增大[6]。另外,不少药物都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有报道指出,习惯性便秘患者有规律的用5-9g番泻叶泡服一段时间后停药,患者会出现焦虑、面色潮红、呼吸加快、发热、体温升高、厌食、呕吐等戒断反应[7]。

本研究发现,出现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人群以儿童和老年患者占主要部分,说明儿童抵抗力较弱,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对中药中存在的蛋白、鞣质以及其他成分较为敏感,易产生抗体出现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开始衰退,伴有并发症较多,易影响到其他衰弱器官的正常运作,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出现皮疹、皮炎、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其次是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反应,以上反应通过立即停药、采取对症治疗后可以减轻患者反应现象。药物对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影响将略显严重,但发生率不高,立即停药后需采取急救措施。说明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中药所含成分有很大的关联。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需要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中药购进需严格把关,并且长期治疗的患者需进行肾毒性或者其他中药毒性检查。另外,宣传中药发展与应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发挥中药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寇玉蓉.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现象[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01.

[2]吴晔菁.由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357-358.

[3]赵玲玲.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57-259.

[4]高波.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45-146.

[5]王立军,王淑香,陶强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5):876-878.

[6]刘科秋.1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07.

[7]张晓霞.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38-139.

论文作者:陈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5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_陈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