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内聚力提高解题能力&立体几何教学的体会_立体几何论文

重视知识衔接 提高解题能力——立体几何教学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体几何论文,重视论文,能力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位于三维空间,它是从平面几何发展而来的,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一般地讲,在平面几何中图形直观,便于启发学生思考,而在立体几何中,不易树立空间概念,遇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能清楚地了解图形结构,给解题带来困难。

如果我们能经常注意到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空间图形通过展开、折叠、旋转等合理的图形变换,化归为平面图形,或与相关平面图形类比,发现元素(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找出解题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立体几何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思想,是很有帮助的。举例说明如下。

例1 若空间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求证连结两对角线中点的线段垂直于两条对角线。

如图1,四边形ABCD是空间四边形,AB=CD,AD=BC,Q,P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若将△CBD绕BD旋转,使之与△ABD在同一平面上(不管旋转到任何位置,AP与CP的大小不变,同样△ABC与△CDA始终全等)。这样就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平面几何问题,只是发生了空间位置的变化,题目变为:

例1' 如图2,在平面四边形ABDC中,已知:AB=CD,AD=BC,Q,P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PQ⊥AC,PQ⊥BD.

∵y=-4(x-3)[2]+36.

∴△APC是等腰三角形,

∴PQ⊥AC,同理,PQ⊥BD.

现在,我们再将图2中的△CBD绕BD旋转至图1的位置。显然,可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得以证明。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通过旋转部分图形,把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使学生明确了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是证AP=PC.

这里,可以再将△CBD绕BD反向旋转使之与△ABP在同一平面内,如图3所示,易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AP=C'P=CP。通过两次旋转,本题的图形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例2 在空间的一直线l上求一点,使它与直线l外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

对于此题,教师适当启发学生联想初中平面几何中这样一个类似问题:

例2' 在平面内直线l上求一点P,使它和直线l外两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 (1)A,B位于直线l异侧,连结AB交l于P,则点P为所求之点(如图4);(2)A,B位于直线l同侧,作A关于l的轴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P,则P为所求之点(如图5)(证明略)。

如果例2能转化为例2',此问题就解决了,怎样转化呢?

如图6,点A与直线l确定平面α,点B与直线l确定平面β,将平面β绕直线l旋转,使它与平面α重合,点B旋转到平面α上的点B',且B'与A在l的异侧。于是l上任意一点到A,B'两点之和都等于该点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这样就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了,于是得例2原题解法如下(图7):

解 过点A和直线l作平面α,过B作直线l的垂面和平面α交于l',和直线l交于Q,连BQ,在l'上截取QB'=QB(B'与点A在l的两侧),连结AB'交直线l于P,则P点为所求的点。(证明略)

分析 为了求点A,点P间的最短距离,我们把正方体的侧面拉直,使平面ABB[,1]A[,1]和BCC[,1]B[,1]展开在一个平面上,这个问题就变成如图9所示的平面几何问题。虽然,线段AP的长就是最短距离。

解 (略) .

然后,我们再把图形翻折变换至原状,显然数量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变题:上面的问题中,求点A经过正方体的表面至点P的最短距离。事实上,这个问题在上面基础上只要考虑几种展开情况,然后讨论求最小值。

求多面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通常是采用“拉直”法,沿侧面母线把曲面展开为平面,求平面图形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体会到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和类比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使立体几何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发展思维的过程。

标签:;  ;  

重视知识内聚力提高解题能力&立体几何教学的体会_立体几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