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配合施以急诊急救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依据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急性脑出血患者分组;急诊急救期间两组对应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模式以及预见性模式;最终对并发症表现施以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再出血、肺部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同对照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比较,降低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配合完成急诊急救工作,可以避免因为再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对急救效果产生影响,从而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保证。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脑出血;急诊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73-02
作为脑实质性出血的一种,急性脑出血主要因为患者出现小动脉破裂以及小静脉破裂造成。通过对患者施以急诊急救,可以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成功挽救[1]。本文将确定最佳护理模式配合完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证明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依据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急性脑出血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1岁~85岁,平均年龄为(61.39±8.42)岁;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87岁,平均年龄为(61.42±8.45)岁;对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性别年龄施以对比,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急诊急救期间两组对应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模式以及预见性模式;对照组主要体现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接诊过程中,就脑水肿控制、脱水治疗、脑出血治疗以及降压治疗几方面展开常规救护,之后对患者施以住院安排,提高监测力度。观察组则分别针对患者的呼吸道、口腔、皮肤以及肢体几方面展开对应护理干预。于呼吸道方面,主要就保证通畅以及防止出现肺部感染作为主要,协助患者进行侧卧位选择,按照要求将头部抬高[2];于口腔护理方面,就做好口腔清洗工作为重点,保证频率为2次/天。针对处于清醒状态患者,针对其漱口需要加以对应性指导;于皮肤护理方面,就将巡视力度提高,准备气垫放置于患者背部以及利用酒精对患者施以擦浴等,从而对于皮肤血液循环发挥促进效果。于肢体护理方面,主要就对肢体以及关节施以按摩展开,从而阻止深静脉血栓以及肌肉萎缩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
准备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结果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以%形式施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3.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再出血、肺部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同对照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比较,降低程度显著(P<0.05),见表1。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在长时间卧床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患者呈现出较多类型的住院并发症,主要以压疮、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再出血几种作为主要,就此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加以预防呈现出显著价值。
对于预见性护理而言,主要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依据当前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症表现,合理完成病症评估工作,之后确定具体的护理措施,有效体现出预防性以及针对性的特点,最终充分实现护理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配合完成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最终对于压疮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系列并发症出现加以预防,充分体现出预见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肖素红.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118-119.
[2]段小勇,吴柳春.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156-157.
论文作者:江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急诊论文; 并发症论文; 模式论文; 消化道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