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发展论文,饲料论文,总体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饲料工业已居10大工业行列,在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大农业中一直处于支柱产业地位,并正在向集团化、高技术化、多样化和信息化以及产品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饲料工业也沿着同样的轨迹在迅猛发展,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产业。
一、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分析
10多年来,我国饲料工业按照国务院1984年颁布的《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规划的发展目标,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包括饲料原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等综合配套的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但是由于我国饲料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饲料工业内部来看,都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饲料资源短缺。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和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将分别达到5亿吨和6—6.4亿吨,届时能量饲料可供量分别为1.89 亿吨和2.57—2.97亿吨;蛋白质饲料可供量分别为0.21亿吨和0.22亿吨。而需求情况是,到2000年和2010年,畜牧业和水产业如按“九五”期间年均递增8%、2000—2010年年均递增4%(均低于“八五”速度)计算,届时需能量饲料分别为2.3亿吨和3.54亿吨,蛋白质饲料分别为0.35和0.66亿吨。供需比较,能量饲料缺口分别为0.41亿吨和0.57—0.97亿吨 ,蛋白质饲料缺口分别是0.14亿吨和0.44亿吨。
2.添加剂品种少、质量差、数量不足。国产添加剂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将是中长期内制约我国配合饲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在国际上主要是由一些大的化工、医药和工业集团所垄断。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起步晚,人才和技术储备薄弱,加上资金约束等,营养性添加剂、高效抑菌促长剂、防霉剂及其它一些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扭转。
3.科技水平低。在80年代后期,国家和地方都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饲料工业科研机构,但由于设备落后,人才分散,经费不足,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研究的现象,而且饲料生产第一线的科技推广体系尚未建立,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低,严重影响饲料工业持续发展。
4.饲料加工企业结构单一,开工不足。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时产1 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1.2万家,但由于布局不够合理、 流动资金短缺和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平均开工率为0.6班,经济效益不理想。
二、进一步发展饲料工业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饲料工业区域布局和行业规划工作。从区域布局上看,饲料原料基地将结合我国人口、粮食生产等自然地理分布特点,适时将饲料工业发展重点集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等省市,这些省市的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粮食、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5—70%。保证这一区域的发展,就能带动和稳定全国饲料工业的发展。
2.增加投入,加强饲料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骨干工程的建设。作为新兴的支农工业,需要中央和地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资金、物资和技术方面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扶持一些关系全局的饲料工业基础产业的骨干工程建设。
“九五”期间,国家将在天津蛋氨酸项目的建成投产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或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兴建万吨级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厂各一个,形成万吨生产能力;通过对广西及福建泉州两座赖氨酸厂的技术改造,扩建万吨级赖氨酸厂,并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兴建一座万吨级赖氨酸厂。在饲用维生素方面,将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开发适应饲料工业的各种单一维生素和复合维生素产品,重点发展国内紧缺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生产。
3.充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饲料资源。从长远考虑,饲料原料供应全部依靠粮食是不现实的,必须拓宽视野,向整个植物界寻找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
一是要大力推广应用叶蛋白加工利用技术,主要是利用南方冬闲地播种绿肥等加工叶蛋白,力争达到年加工叶蛋白500万吨;
二是饼粕类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利用生化、机械脱毒的处理,提高饼粕蛋白质的饲用效价,脱除有毒有害物质,使棉、菜籽饼蛋白质利用率由现在的50%提高到80%以上,以弥补饲料生产中蛋白质资源的不足。
三是工业副产物的利用。我国现有5000万吨以上的糠、2000万吨以上的糟渣和近3000万吨的薯藤资源,要通过酶制剂、饲料酵母和非蛋白氮等新的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提高这一部分资源的利用效果,这也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解决饲料用粮不足的潜力所在。
四是大力推广青贮和秸杆氨化技术。我国每年产各类秸杆5亿多吨,而秸杆氨化饲料比例还不到1%。 在青贮和秸杆氨化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安徽阜阳和河南周口利用秸杆发展肉牛养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九五”期间,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一技术的推广工作,国家应继续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秸杆氨化利用工作,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秸杆氨化利用比例达到10%左右。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饲料工业整体水平。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要下决心把全国饲料工业科学研究和推广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国家级饲料科研、推广机构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级和省级饲料工业研究开发、推广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引进必要的现代化科学研究仪器设备,完善我国的饲料工业研究开发、推广体系。
二是组织好饲料工业科技开发研究项目。饲料工业科技研究要面向生产,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应重点加强对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饲料优化配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应保证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课题的支持,对关系到饲料工业发展全局的主要制约课题要组织全国性攻关。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及“丰收计划”项目应紧密结合饲料工业的实际,对有关重大科研成果及时进行推广和利用。在宏观管理上,应引导饲料工业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建立技、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
5.加强行业管理,健全各项法规。由于饲料工业涉及农牧、商业、轻工、化工等部门,行业管理难度较大,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行使职能。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作为全国饲料工业行业管理机构,应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认真做好饲料工业中行业间的协调工作,搞好全行业的统筹规划,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首先,应加强对饲料工业产品市场管理尤其是饲料添加剂产品市场管理。其次,应制定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各级饲料质量监测网,强化对饲料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及时查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第三,对饲料用粮、饲料原料(如豆粕)和重要添加剂的进出口应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以保证合理竞争,保持产品供需总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