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创业理论述评_预期收益论文

卡森企业家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企业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卡森之前,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家行为作了多角度的分析。但是,所有这些企业家理论都是在各自的研究纲领中要么赋予企业家一个角色,要么把企业家理论作为其理论“硬核”的“保护带”,都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家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Casson,Mark,1982,1991,1995)在对上述企业家理论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框架,即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enforcement)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框架。通过对人们获得信息方式的分析,卡森认为企业家在搜寻信息方面有比较优势。沿着契约理论的“路径”(contractual route),卡森分析了企业家从中介活动和内在化两个方向提供其“制造市场”(market making)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卡森把对企业家行为的分析综合到一个供给-“需求”分析框架里,经过各种甄别(screening)机制的筛选,构造了一个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

一、企业家行为分析的方法和基本假设

卡森认为,企业家是在目的-手段框架中进行决策的。企业家行为是一种个人行为。虽然要在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中分析企业家行为,但是,由于企业不可能象个人一样具有“自己的意愿”(will ofits own),因而不能成为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基本单位。

与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相比,卡森对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有所保留,一方面他肯定企业家有自己真实的偏好和选择,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企业家的个性是由文化和社会制度塑造而成的。因此,卡森认为,在对企业家供给进行比较制度分析(CIA)时,不能不考虑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对企业家个性形成的影响。

这样,卡森在他的方法论中对企业家行为的分析作出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放宽信息客观性的假设,强调信息的主观性。卡森认为,在变动的经济中,人们只是在自身的活动空间中“感受”环境变化和经济的非均衡。对问题认识的主观性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时滞,新出现的问题不能被立即认识到。二是即使当前的现实没有变化,但由于认识问题的方式或者价值观的变迁,发现了新的问题。人们的个性差别体现在对信息的解释和所做的主观性决策上。企业家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问题的识别方面,二是企业家能从较多的来源获得较准的信息,从而作出较好的决策,表现出较高的绩效,这正是现代企业家行为分析的基础之一。

2.放宽自发性偏好的假设,强调内生性偏好或偏好的相互依赖性。在自发性偏好的假定下,个人行为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决策所需的信息数量和所花费的信息成本的变化导致的。卡森则认为,人们的行为具有初始状态(initial position)的特点,具体说,在人们行为目标中有一个占优的目标(dominant objective),鼓励人们坚持按一种方式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人们常常表现出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只有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人们才从一种行为方式“跳到”另一种行为方式。此外,卡森认为个人行为的目标函数中包含其他人的行为变量。企业家在一个群体中作为领导者能够控制这些变量来影响其他跟随者的偏好,使其相互依赖。

就偏好的内容而言,卡森认为人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偏好之外,还有非物质方面的偏好。威廉姆森(1986)曾经在确定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偏好时,突出强调了人们对尊重(respect)这种情感上的偏好。实际上,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已变成了一个领导者角色。因此,企业家如果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长期进行活动,要得到股东、雇员等利益相关者寺持,那么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就应以自己的可信赖性和能力,满足他们的货币性支付和非货币性支付,取得他人的信任。

3.有限理性假设。一方面,卡森认为企业家虽然在获取信息方面有比较优势,但是也面临信息不完全的约束,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企业家在目的-手段框架中的决策是理性的,尽管对信息的获得和解释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这样,卡森保留了最优化方法和均衡分析,使企业家行为模型化成为可能。

二、企业家和企业家职能的界定

在各式各样的企业家功能的定义中,卡森抽象出一个不同于柯兹纳的“企业家要素”,即企业家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把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协调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所谓“判断性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只依据所掌握的公开信息,按照既定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所作的决策,这种决策只能在具体环境中体现出来,它能够改善在不确定环境中必须迅速作出的决策的质量。企业家不仅要作出长期决策,还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中的反应。“判断性决策”这个概念抛弃了认为一切决策都只需根据价格体系所提供的公开信息进行边际主义计算的观点,考虑到了信息是有成本的和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成本是不同的这两种情况。

由于存在着真正不确定和信息成本的限制,企业家不可能制订一个考虑到未来各种情况的计划,所以,企业家判断性决策是一次性的,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当企业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从一种结果不断地变成另一种不确定状态,企业家判断性决策才变成一个连续过程,可以作一种职业和其他职业相区分,便于进行企业家的供给分析。

在企业家判断决策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卡森对企业家功能进行重新界定。

1.创新和套利功能。卡森认为,熊彼特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家不是发明家,他所做的是根据利润机会和个人奋斗目标进行的判断性决策。企业家只对决策行为负责,决策的结果或者说经营风险由资本所有者承担。企业家的套利功能与创新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家在两个独立的资源所有者之间发现获利机会并且采取行动获取利润。

在实际创新和套利活动中,如果经济一直处于连续的变化之中,企业家常常难以确定哪种方法最优,所获取的信息是否就是他人未知的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到创新和套利活动结束时才能清楚。因此,卡森认为,企业家事前应保持乐观态度,充满信心,相信他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样,企业家就有可能获得一种垄断机会,造成一种主观的“进入壁垒”。

2.制造市场的功能。卡森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凭其个人积极性使得市场保持着灵活性。而且,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这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的制度安排,促使市场形成。企业家多元化的活动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市场。

企业家中介职能的典型例证是在零售业和商品销售中降低消费的交易成本,促成消费品市场。其中,信誉对企业家尤为重要。

卡森认为,企业家要成功地进行中介活动,还必须在和交易对方谈判时能达成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在实际谈判中,企业家通常处于“强硬”地位(hard line),他知道对方的机会收益而对方不了解他的信息。企业家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可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但是,为了长期利益,企业家应避免短期行为,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获得长期收益。

企业家制造市场的另一种方式是把买和卖两种活动纳入他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之下。企业家这种内在化活动有助于使低信任度的交易转化成一个组织,并由企业家来支配资源,消除交易中的欺编和违约现象,从而节约市场运行成本。

卡森认为,企业家中介活动和内在化活动是方向相反的两种制造市场的方式,分别是在高信任度的文化和低信任度的文化中形成的。在高信任度文化背景下,企业家或企业之间的复杂交易关系是通过短期契约来维持的。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依赖于企业成员对他的忠诚和团结,因此,高信任度文化维持的是由众多规模小、生产率高的小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相反,在低信任度文化中,容易产生由大规模企业组成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经构。

三、企业家的需求和供给

和其他学者一样,卡森认为对企业家服务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从企业家从事判断性决策工作中派生出来的。对企业家服务的需求决定了企业家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质量,而企业家形成的可能性和实际数量取决于企业家供给方面的因素。

卡森认为,对企业家服务的需求与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以及对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有关。环境越复杂)经济结构变化的速度越快,这些变化所要求的结构性调整(即从非均衡向均衡的恢复)越彻底,协调越集中,从而对企业家进行资源再配置的服务的需求就越强烈。对企业家的巨大需求会使一部分人,即能够预见变化并正确预测其后果的人获得大量的利润机会。只要这个企业家能够在其他人形成与他相同的判断之前,以先买权取得利润机会,那么这个企业家的获利机会不会因竞争而消失掉。因此,在短期内,成功的企业家可以因判断力高超而赚得垄断租金。从长期看,新的企业家会进入,引发竞争,从而消除了企业家活动超过非企业家活动的任何预期收益。

就对个别的企业家服务的需求而言,卡森认为不象总体需求那样具有可预测性,因为企业家行为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异质性。具体说,企业家服务是在预期收益的激励下产生的,对不同环境作出的判断性决策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自我雇佣的企业家,他们是在相信有能力实现自我成就的情况下产生的。

企业家供给主要以从事判断性决策的人数来衡量,涉及的范围是从拿薪水的高层经理到个体经营的自我雇佣者。企业家的意愿供给数量由职业选择决定,即根据企业家活动的预期收益和非企业家活动的最大的预期收益相比较决定。

意愿供给不等于实际供给,企业家的实际供给数量要取决于资本约束程度。资本是那些具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也成为保证企业家长期获取垄断租金的“进入壁垒”。卡森认为,潜在的企业家通过三种方式获取资本,一是向银行或资本所有者筹集资金,由于银行或资本所有者不象企业家那样具有判断性决策能力,对项目风险的主观认识与企业家存在着差异。企业家要取得银行或资本所有者的信任比较困难。二是通过“企业家的社会网络”筹集资金。三是企业家通过抵押或长期的储蓄筹借资金。

四、企业家市场的“均衡”

按照通常的供求分析,在稳定变化的条件下,企业家的供给和需求一旦确定,就可以认为企业家市场是“均衡”的。在这种均衡状态下,边际企业家赚得大致正常的收益,处于边际内的企业家因判断力高超而赚得准租金。这种均衡是局部均衡,它的实现依赖于非企业家活动收益水平的限制。均衡的图景可以从下图中得到说明。

这里假定,除了企业家活动以外,经济中其他职业都定义为获取固定收益的非企业家活动。人们在两种职业活动中的选择是在进行企业家预期收益和非企业家的固定收益比较之后作出的。当两种职业活动的收益相等时,选择是无差异的,在图中表现为企业家供给曲线SS′中完全弹性的那部分。只有当那些闲暇的价值高于拿取固定收益的人发现闲暇的最大机会收益是企业家活动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家供给人数才从图中完全弹性部分右端增加。

图中DD′表示的是单位企业家的预期收益和企业家数量的关系。当经济出现新变化时,最先发现获得机会的企业家人数DD′较少,而且在其他企业家进入之前的预期收益较高。这时创造的工作机会也较少。DD′和SS′交点E,表示在ON数量的企业家中,每个企业家的预期收益是OV。

如果初始状态下企业家数量是ON[,1],企业家预期收益又大于它的机会成本,因此会有新的企业家进入。首先是一部分从事非企业家活动的人转入企业家队伍,其次是那些闲暇价值大于固定收益的人决定从事企业家活动。随着企业家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家收益不断降低,直到OV处,没有任何净收益激励企业家进入。总收益为OVEN,同时创造出OX数量的非企业家活动的就业机会。

这种企业家市场机制和通常意义上的市场机制不同之处在于人们不是对价值信号作出反应,而是对数量信号即活跃的企业家人数作出反应。每个人只有在知道已经进入“市场”的企业家总数之后,才能计算自己从事企业家活动的收益水平。如果经济保持稳定的变化,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家进入,企业家市场将调整到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但是,卡森又认为,企业家市场中任何类型的“均衡”基本上是一种分析性的虚构,因为把市场调整到均衡点E是企业家的任务。决定是否要雇一名企业家和决定自己是否要成为企业家都是企业家的决策。企业家难以在企业家市场中起媒介作用。因此,卡森指出,企业家市场的均衡只是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如果认为企业家市场曾经达到过完全均衡则是错误的。

最后,卡森认为,尽管企业家能够提高其它市场的效率,但是企业家市场是低效率的。因为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能力是典型的隐藏信息并且具有专用性,企业家市场难以通过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准确地把判断性决策“配置”给企业家。根据科斯的企业理论,要认识企业家判断性决策,需要用“企业家的企业”或其他中介组织形式替代企业家市场。卡森指出,这些中介组织通常是金融机构、养老金基金投资机构等正式机构和社会契约网、专家组织等非正式机构。但是,由于甄别企业家能力的内在困难,这些中介形式只是不同程度提高企业家能力的配置效率。

五、结论性评价

从以上卡森的企业家理论可以看出,他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贡献。

1.卡森第一次清晰地创立了企业家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且进行了初步的模型化。这种分析框架的建立,为企业家理论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例如,对于是否系统地存在着企业家判断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否存在可能识别这些因素以及是否可能通过偏好和信念的内生性转化使得银行和企业家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等问题,都有利于作进一步的突破性研究。

2.卡森的企业家理论为研究市场运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是经济学动态过程一般理论的一个微观框架,和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相比,它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和演进的理论框架。对于主流经济学来说,卡森的企业家理论是非主流的。但是,根据道(Dow,Sheila C.1997)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评价,企业家理论着眼于经济结构和过程的分析代表了未来的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可以说,对于建立完整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理论,卡森的企业家理论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3.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实践相比,企业家理论是相对滞后的。卡森所发展的企业家理论对发展我国的企业家理论有借鉴意义。例如,对于企业家年薪制问题,根据卡森的分析,企业家的收益取决于他的判断性决策行为及其能力,不是常规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能力,而判断性决策只存在经济变化中,也就是舒尔茨(1990)所说的,是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从经济非均衡向均衡恢复过程中。因此,企业家收益应根据经济变化和经济周期的特征来确定,另外,经济变化或非均衡具有非同质性,企业家判断性决策及其能力也是非同质的,因此,不同类型企业家的收益形式也应不同。

标签:;  ;  ;  ;  

卡森创业理论述评_预期收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