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主体论文,物流系统论文,机制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或经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区域物流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主体、要素等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主体需通过相互协同,才能实现区域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因此,协同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趋势,从区域层面整体性考虑和统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健全区域物流协调互动机制,构建区域物流协同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物流系统分析
区域物流系统是指在具有共同经济属性的地域空间内各类物流子系统的有机综合,是由区域内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服务业领域中具有相同、相近和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供应商、销售商、咨询机构等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密切联系和地域特色的区域复杂系统。与一般经济系统相比,区域物流系统的特性体现在:①系统内生产、流通企业物流外包意识逐步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与集成创新能力增强;②系统内业务协同运作特性显著,设施设备投入大;③系统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更加频繁,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交通区位和基础设施关系紧密;④系统表现为多样化的差异性产业集群,具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仓储、快递、装备、信息等产业形态。
区域物流系统涉及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参与区域内和区域之间两大经济循环并服务于区域内以及区域外两大市场(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由两大市场主体(物流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三大网络(物流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物流组织网络)为基本框架构成。区域物流系统发展强调区域内物流产业经济、物流生产运作、物流资源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组织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及协调统一发展,其核心是依托多层次、网络化的体系集散物资,在有效整合利用区域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协同运作,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设施设备,利用高效的通信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组织,实现物流和信息安全、准确、快速流动,有效满足区域物流需求,提高区域物流整体运作效率,降低区域物流总成本,提高区域物流整体竞争能力,同时兼顾区域环境的保护与保持,从而实现区域物流健康持续发展。
二、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分析
1.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构成与协同关联
系统协同包括要素协同、组元协同、子系统协同等,但这些协同更多地通过具有“活”性的主体之间的协同来体现。主体协同是系统中诸多主体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和集体行为,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自组织的多主体系统,其通过主体在功能、环节、信息、技术等互相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从而使区域系统在宏观上和整体上表现为具有特定的结构或功能。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具体是指区域物流系统中供给主体、需求主体、行业协会及其关联的政府管理部门和银行保险等中介主体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合作、协调、同步。区域物流的有效运转必须依赖于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的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高效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之间协同关联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关联分析
2.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层次
根据主体间协同关联分析,可以将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划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大层面。根据主体层级关系,可再将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协同划分为决策层面协同、管理层面协同和操作层面协同三个层次。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效应正是通过不同层面的协同运作表现出来,如图2所示。其中,低层次协同是高层次协同的基础,高层次协同是低层次协同的保障。
图2 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层次
区域物流系统外部层面协同是区域物流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主体之间的协同,包括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同,与区域社会系统协同,与区域环境系统协同。区域物流系统外部层面协同表现在区域物流系统主体与外部主体存在物质、信息、资金、能源等各种形式的交互,关系到区域物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区域物流系统决策层面协同是指区域内政府部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等规划、决策主体在物流系统整体规划、物流发展政策、物流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同。决策层面的协同体现出一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理念,关系到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区域物流系统管理层面协同是指区域内政府部门、中介企业、物流供给企业、物流需求企业等主体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组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之间的协同。这些协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是区域物流系统协同运作的保障平台。
区域物流系统操作层面协同是指区域物流主体在物资流通各个业务功能环节的协同,包括物流设施之间协同、物流设备协同、物流作业方式协同、物流技术协同、物流流程协同等内容,是区域物流系统协同运作的基础。
3.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效应
系统内主体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使整个系统所产生整体效应就可以理解为协同效应,该效应是系统微观主体层次是不可能具备的。根据区域物流系统主体在不同层面协同效果来看,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效应可分为外部层面协同效应和内部层面协同效应。外部层面协同效应是指区域物流系统内部主体与外部环境主体协同所产生出来效应,其主要表现为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这也是区域物流系统辐射效应的体现。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决策层面协同、管理层面协同和操作层面协同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一种内部层面协同效应,它是基于区域物流系统内部主体之间,在物流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专业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知识创新效应以及技术扩散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4.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目标
系统协同发展是一种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既关注系统内部协同发展,也关注系统与外部的协同发展;既关注经济效益发展,也注重社会效益实现;既关注当前发展,也关注长久持续发展。从系统全面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可以将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目标分解为三大指标,即:发展效益性、发展协调性、发展持续性,其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发展目标
三、区域物流系统的多主体协同运行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实现协同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基于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运作机理分析,可以看出区域物流系统主体是在开放机制、耦合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选择机制、调控机制、整合机制等的共同作用下协同运行。
1.开放机制
系统主体能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属性称为开放性。由于交换使系统主体熵减少,且减少数值大于系统主体内部自发增长的熵时,整个系统的熵才有可能减少,系统才有可能向有序方向转化。区域物流系统主体应保持高度开放性,其与外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仅表现为劳动力、资金、物质、设备等物流资源的输入输出,还表现为技术、信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开放。
2.耦合机制
耦合是指系统内子系统间、主体间、主体内部、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合。区域物流系统涉及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领域,包含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需求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中介企业等多个主体,因此,应在区域物流所涉及领域和过程建立起主体间广泛的耦合机制,才能有效降低物流运作响应时间,提高物流运作水平,保证各主体功能和系统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3.竞争机制
经济学上的竞争是指经济系统中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区域物流系统中主体在物流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然而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致使外来物流企业很难进入该地区,同时也使得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只有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和制度,才能促进区域物流系统健康发展。
4.激励机制
激励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物流产业需要相应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区域物流主体协同发展。区域物流系统激励机制包括政府、行业和中介等主体组织出台的激励机制以及物流供需主体自身的建立激励机制。区域物流系统各主体采用激励方式可包括启动资金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
5.学习机制
学习性是复杂适应系统中的主体一个明显特征,主体的学习行为造就了它的适应能力。作为一类复杂适应系统,区域物流系统主体具有学习性,是智能型主体。区域物流系统主体正是在物流市场环境中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等,从而增强自身业务竞争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区域物流系统主体学习行为具有以下特性:①交互性,指区域物流系统主体间学习的双向性、互动性;②动态性,指区域物流系统主体学习是在动态环境中进行;③并发性,指区域物流系统主体的学习是其组成成员并发学习、共同进化的过程。
6.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种来自内部的、自身创造的变革,被视为一切事物发展的推动力。从系统科学角度,当区域物流系统中涨落被放大并推动区域物流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时,会促使系统内部各主体的行为发生变化,引起系统内部创新的产生。区域物流系统要健全和利用好创新机制,鼓励创新活动,包括推广新的物流产品,采用新的物流技术,使用新的物流设备,开辟新的物流市场,构建新的物流组织,实现新的物流管理模式等。
7.选择机制
选择是指主体间协调合作时相互选择对方的过程。当区域物流系统从稳定态进入不稳定态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为选择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区域物流主管部门需要引入选择机制,依据区域实际制定选择标准,对投资物流行业的主体、投资方向、投资地点进行筛选比较,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布局;其次,任何物流企业都有规模限制,其物流网络不可能遍布每一地区,因此区域物流企业之间需要选择与合作;再次,物流供需求主体之间也需要选择机制,使供需之间达到最佳匹配。
8.调控机制
调控是指主体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的过程。区域物流系统主体调控机制包括企业调控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企业调控是物流企业依据外部经济、环境等变化,不断调节主体与外界的关系,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目标、功能、结构和行为,主要依靠计划决策、组织执行、监控反馈等运行机构来实施,是物流系统的自适应过程。宏观调控机制是政府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法规以及行政管理等手段,对物流市场主体进行间接引导和管理的机制,引导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物流供需主体发展。
9.整合机制
整合机制是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进行并购重组或建立战略联盟,并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将企业有限的资源与社会分散的资源进行无缝化链接的一种动态管理运作体系。整合机制是区域物流系统主体自我扩张和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是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调整区域物流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提升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除物流业中“小、少、弱、散”的制约因素,将成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