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及心功能作用的研究

丹参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及心功能作用的研究

祁莉萍[1]2001年在《丹参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及心功能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许多动物实验及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丹参液能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中断该疾病病理过程而有效治疗心绞痛,可以改善心功能,主要是左室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抗氧化作用有关,但是,在人体研究中,很少将其临床疗效与抗氧化机制做系统的相关分析,丹参液改善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也较少,甚至很少有临床研究将心功能的改善与其抗氧自由基机制做相关分析,本研究将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问题探讨。内容:本文旨在研究丹参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氧化作用和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该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基础药物治疗和加用丹参液治疗10天,除了监测临床指标外,还测量了氧化和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用药及共存疾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1.MDA、SOD、GSH-Px、SOD/MDA、△MDA、△SOD、△GSH-Px有显着差异,丹参液组改善明显,P<0.05或者P<O.01。2.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与氧化、抗氧化指标显着相关,P<0.05。3.丹参液组舒张功能IRP、Ei有显着改善,P<O.05,对收缩功能无改善。4.心绞痛症状改善与舒张功能改善显着相关,P<0.05或者P<0.01。5.舒张功能改善与氧化、抗氧化指标改善显着相关,分别P<0.01、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P<0.05。 结论:丹参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与其抗氧化机制有关, 本资料显示可以改善患者的舒张功能,而心功能状态与预后有关,因此, 抗氧化剂的辅助治疗将阻断心功能恶化,改善患者预后,丹参液治疗心 血管疾病会有广阔的前景。

李柳骥[2]2007年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玉峰[3]2003年在《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然仍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发现本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10年来,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死亡率,但与此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国内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体现,许多冠心病患者选用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并从中受益使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心、七情太过、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使心胸清明之区,诸阳不展,心脉闭阻,多为瘀血、气滞、痰浊、寒凝。由于标本同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予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而致瘀血、痰浊内生,阻于脉中,又加重气虚,而使瘀血、痰浊益甚。所以,紧扣“气虚”、“血瘀”,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冠心病基本治法,使其补而不壅塞、通而不伤正。黄芪丹参滴丸基本组方为黄芪、丹参、叁七、降香,主要作用益气活血。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叁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以养心氏片作对照药,对黄芪丹参滴丸和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观察。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78.3%、48.3%和83.3%,优于对照组的72.5%、42.5%和75%,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与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气虚血瘀型心绞痛主症及心悸等气虚表现,但气短,乏力等气虚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通过以上临床研究表明,认为本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果果[4]2007年在《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Ⅱ期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132例符合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随机、仿盲、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大、中、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共4组。试验组静脉滴注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症状记分及相关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了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治疗作用,能明显缓解心绞痛以及改善心肌缺血,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药物组低、中、高剂量尤其是低剂量组的疗效均有比对照组更高的趋势,其中低剂量组对心电图的改善(显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试验药物各组,安全性指标出现与试验药物有关的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或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异常加重的情况。结论: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于晓红[5]2008年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疗效做出进一步评价。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7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注射用红花黄色素)33例;试验组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33例;对照组(红花注射液)11例,连续14天观察叁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试验组1总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 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试验组1总有效率为81.81%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2总有效率为69.69%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1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频度、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轻心绞痛疼痛程度。2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硝酸甘油用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4试验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安全可靠。

李勇[6]2009年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等指标的影响,并研究其疗效机理。方法:1.临床资料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用药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扩冠、改善心肌缺血的西药,消心痛片10mg,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每日1次,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给予降压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长效钙拮抗剂(CCB),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同时给予降糖及调脂治疗。治疗组40例,对照组基础上停用扩冠、改善心肌缺血的西药及调脂药,只针对合并病给予降压降糖药及丹参注射液,500ml静滴一日一次。治疗期间两组均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治疗时间以2周为1疗程,两组病人均治疗2个疗程。3.安全性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检测,以确定丹参注射液是否具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4.疗效性观察: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心电图改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1.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实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2.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有效率82.5%,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中TG、TC、LDL—C均有明显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D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能改善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结论:1.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未发生不良反应。2.丹参注射液可以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3.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脂水平。

冯晓军[7]2006年在《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及APTT变化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然仍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发现本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10年来,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死亡率,但与此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国内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体现,许多冠心病患者选用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并从中受益,使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阳气亏虚,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心、七情太过、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使心胸清明之区,诸阳不展,心脉闭阻,多为血瘀、气滞、痰阻、寒凝。由于标本同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予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本病其中一个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气虚而致血瘀、痰浊内生,阻于心脉,又加重气虚以致气滞,而使瘀血、痰浊益甚。所以,紧扣“气滞”,“血瘀”,以通为补,以理气活血化瘀为冠心病基本治法,使其通而不伤正。香丹注射液基本组方为降香、丹参,主要作用为理气活血。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叁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以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对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血液流变学及APTT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本研究共纳入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经过2周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3.3%、56.7%和83.3%,血流变学方面,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及APTT与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能改善胸痛、胸闷等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主症,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通过以上临床研究表明,认为本药是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理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

李昊娲[8]2010年在《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文中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糜烂,继发的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丹参是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是治疗胸痹心痛的要药。丹参注射液是丹参的精提物,是治疗冠心病ACS的常用有效药物。在冠心病ACS的治疗指南中,临床常用的抗血栓药,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叁联方案”已经成为治疗常规。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的,关于二者合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者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本课题系统回顾各种文献和病例报告资料,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西药联合应用对ACS患者凝血机制和出血风险的影响,为探索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1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文献数据库研究方法:①以“(题目:丹参注射液or丹参粉针)and(题目: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副作用or出血or凝血or血凝)”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限定年限:1979.01至2009.08。②检索到文献经过二次筛选,最终通过阅读全文决定是否纳入,纳入文献按照文献的基本类别(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建立数据库。对有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记录各文献的类型、出处、标题、作者、刊出时间、研究方法、报告的病例数、原发疾病、不良事件的类型、不良事件持续事件、处理方法等。③对记录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①检索到1659篇文献,经过两次筛选,最终共491篇文献入选,使用Access2003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其中按照病例报告纳入标准纳入统计文献86篇。②86篇文献中报道不良反应病例7900例,涉及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395例,占病例报告总数0.05%,例数在1-4例47篇(54.65%),5-9例23篇(26.75%)。③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原发疾病研究中以脑血管病(38篇、44.2%)、心血管病(12篇、13.9%)为主,还包括肝脏疾病8篇(9.3%)、呼吸疾病4篇(4.6%)、癌症、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均3篇(3.5%)、血液疾病1篇(1.2%),感染、乙型脑炎等其他疾病11篇(12.8%)。④出现不良事件类型及占纳入文献比例情况:出血16篇(18.6%)、皮疹14篇(16.3%)、休克、死亡各7篇(8.1%)、其他如肝肾功能受损、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等48篇(55.8%)。⑤其中不良事件与使用丹参注射液的相关性结果:出血事件可能有关、肯定有关各1篇(2.13%),可能无关8篇,无关6篇;皮疹可能有关4篇,可能无关8篇,无关2篇;休克可能有关6篇,可能无关1篇;死亡可能有关1篇,可能无关4篇,无关2篇;其他事件可能有关2篇,可能无关29篇,无关14篇,无法判定3篇。结论: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86篇,共计7900例,涉及疾病种类多样,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文献最多(58.1%),涉及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395例,占病例报告总数0.05%,报告数量以个例为主(54.65%)。说明虽然丹参注射液会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但属个案。丹参注射液引起出血事件涉及文献比例17.4%,出血事件相关性评价中肯定相关为1篇,可能有关1篇,占文献报道2.3%。既往文献报道丹参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25%。文献研究病例报告丹参注射液引起不良事件比例低。2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①以2008.1-2009.10因ACS在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使用丹参注射液自然形成丹参组(114例)与对照组(187例)。②收集并记录病例的一般资料、病史情况、治疗情况、不良事件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③对定性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①丹参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性别、ACS事件分类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超声心动等方面经卡方检验、t检验,P>0.05,表明两组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同时丹参组与对照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脑血管病史和吸烟史上无显着差异(P>0.05)。②丹参组与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③丹参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比例为2例:1例,其中出血事件比例为1例:1例。丹参组发生1例出血事件、1例心源性休克;对照组发生1例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回顾性队列研究报告丹参注射液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亦未增加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回顾性队列研究报告发生出血事件及不良事件病例均使用丹参或活血化瘀药物,但是由于研究资料在药物使用上无法进行单一控制,有一定限制性,不能完全说明丹参注射液对ACS患者的安全性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3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①选择2009.11-2010.3于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ACS诊断且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制剂的患者,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中丹参组纳入23例,对照组纳入24例。②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针对原发病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0.4g+250ml NS或5%GS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250ml NS或5%GS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7天后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①凝血相关指标中:治疗组中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max (ADP和AA)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max (ADP和A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PT、APTT及血小板粘附率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ACS分型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着影响(P>0.05);行PCI术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亦无显着影响(P>0.05)。②中医血瘀证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瘀证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P<0.05),治疗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87.5%。③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对照组=7例:5例;其中出血事件治疗组:对照组=3例:2例;其他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对照组=4例:3例。结论: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对凝血功能无显着影响;ACS分型与有无行PCI术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着影响。治疗组血瘀证改善显着,有效率达95.7%;治疗组发生3例轻微出血事件(13.0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本试验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西药对ACS患者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风险。

肖珉[9]2006年在《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使医疗花费一再攀升,给国家医疗体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且我国幅员辽阔、中草药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天然药材,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减轻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解除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已成为医务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近年来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发病大多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渐致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袭、七情过激、恣嗜肥甘厚味,使胸阳不振,心脉闭阻,其病机要点在于痰浊闭阻,气滞血瘀。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虚实并治,标本兼顾。本课题针对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这一病机,采用芳香通脉、豁痰化瘀、温阳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观察新药鹅冰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叁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分层分段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编号。本实验共获得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病例150例,试验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3.6%、60.3%和74.4%;对照组分别为76.6%、45.5%和66.7%,其中心绞痛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均可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粘度,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心绞痛主症及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气短等阳虚表现,且对胸痛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鹅冰舒冠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温阳、豁痰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曹守沛[10]2010年在《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类型,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病变进展迅速、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已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住在心,脾胃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虚痰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调理脾胃又是治本之重点。治则须标本兼治,通补兼施。运用调脾化痰活血通络为基本大法,建立调脾通络颗粒,观察其治疗UA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做出评价,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目的:观察调脾通络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做出评价,观察其对Hcy、hs-CRP、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所选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叁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选取数据完整者,共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脾通络颗粒)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不稳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临床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脾通络颗粒,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传统化瘀药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用药前后心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及心电图、血脂及Hcy、hs-CRP的变化。统计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33%,经秩和检验,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度,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秩和检验,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1.87%,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56.67%,经检验,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Hcy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P<0.01),具有统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L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对照组TC、LDL-C、Lp(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TC、LDL-C、Lp(a)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调脾通络颗粒对气虚痰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着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明显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可推广用于临床。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治疗UAP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学术地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1调节脂质代谢。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3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行成。

参考文献:

[1]. 丹参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及心功能作用的研究[D]. 祁莉萍. 安徽医科大学. 2001

[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 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李玉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4]. 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Ⅱ期临床研究[D]. 刘果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5].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D]. 于晓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

[6].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李勇.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7]. 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及APTT变化的临床观察[D]. 冯晓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D]. 李昊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9]. 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D]. 肖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10].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曹守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丹参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及心功能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