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及影响因素——基于赤峰市的调查
杨胜才1, 柳劲松2
(1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湖北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 要 :双语教育政策是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方面,科学评价是提升其实施绩效的必要手段。通过构建“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观绩效、客观绩效”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双语教育政策进行考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着政策制定与区情教情结合不紧,政策系统学习与理论研究相对不足,政策落实投入支撑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民族教育立法工作需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双语教育政策制定需立足区情与时俱进,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需保障资源充分供给、需完善双语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内蒙古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教育发展,对于相对薄弱的双语教育工作更是关注有加。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机制[1]。蒙汉双语教育是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双语教育应推动内蒙古整体民族教育水平与素养的提升[2]。根据“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3]。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绩效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赤峰市是一个以蒙古族、汉族为主的城市。2017年10月,课题组选取该市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实验小学进行了双语教育政策绩效个案调研。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和指标选择。
为充分了解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结合本地区双语教育工作实际,课题组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赤峰市作为问卷调查样本。问卷包括反映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政策知晓度、政策满意度四个维度在内的双语教育政策绩效指标和内外部条件两个维度的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影响因素。
问卷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母语、民族等。第二部分为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内容涉及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主要有两项:一是主观绩效,包括学习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二是客观绩效,包括学习效果和政策知晓度。总之,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标准与其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在“民汉双语兼通”的基本目标下,国家层面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如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均提出:“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建立健全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机制”等,这其中蕴含了包括学习满意度与政策满意度在内的双语教育主观绩效和包括学习效果与政策知晓度在内的双语教育客观绩效。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每个问题按1-5分赋值,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种情况,再依据学生填答问卷情况,借助SPSS22.O进行因子分析。
就影响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内外部因素而言,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学校层面,包括教材利用、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能力。内部因素主要来自学生个体层面,包括学习基础、学习动机、语言认同等。综合上述两部分内容,构建起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 1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样本采集。
从赤峰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实验小学双语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赤峰蒙古族中学主要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授课,以蒙语文授课为主,具有显著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蒙古族实验小学是一所蒙古族聚居区小学,也是赤峰市蒙汉双语教学实验校之一,学校98﹪以上学生是蒙古族。学校以蒙汉双语教育为手段,广泛开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蒙汉双语教学氛围,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题组以上述学校4-12年级在校学生作为问卷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00份,回收率91.6%。
(三)影响因子。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毋庸置疑,也有些官员从来不知避嫌为何物,谋私肆无忌惮,弄权毫不掩饰,有了好处,先给亲朋好友;安排位置,自家人处处优先;肥缺美差,别人休想插手。更不怕人说闲话,戳脊梁骨,不知廉耻二字,脸皮厚如城墙,笑骂由你,做官我自为之。等待他们的,不仅是老百姓的千夫所指,骂声连连;还有党纪国法的天网恢恢,严惩不贷;还有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可耻下场,遗臭万年。在劫难逃。
为便于解释各个公因子的含义,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见表3)。
表 2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以来,成效十分显著。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蒙汉双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票据价格指数指对票据利率进行采样并计算出来的用于衡量票据市场价格波动的指数。[7]以票据价格指数为基础进行衍生品交易的方式开展风险对冲,或者开展做空交易,为持有大量票据的票据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对抗利率风险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票据价格指数由于区域的集中性和数据提供的单一性,暂无法作为全国性票据价格指数衍生品的依据。依据票交所数据所编制的票据价格指数可以涵盖全国范围,具有权威性,在交易方式上可以类比股票指数期货。票据市场参与者可利用票据价格指数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利率风险。
二、测算结果及分析
(一)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都已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且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及地区,其园区的数量也比较多.
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认为蒙汉双语学习对实现自己愿望的帮助“一般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占比70.5%和18.5%。在政策知晓度方面,仅32.7%的学生对双语教育政策有所了解,说明双语教育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有待加强,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了解政策内容,增强双语学习的动力、信心与自觉性。
(二)影响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因素。
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系统地学习并消化国家有关双语教育政策的精神实质,深入地研究和吸取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语言问题重要论述的精髓,全面地梳理和借鉴国内外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区情教情,精准对标、落地落实。然而,由于民族地区基层在双语教育政策执行中,投入有限,把握不准,要么不接“天线”,忽左忽右、模棱两可;要么不接“地气”,内容空泛。加之基层教育系统对双语教育缺乏专业管理,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不深入、了解不全面、重视度不够,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绩效。
总之,农村的小学数学中,学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些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慢慢提高。
“内部因素”的“学习基础”项,学生认为对“我平时会用蒙古语谈话和交流”“完全符合”的909人,占82.7%;“基本符合”的162人,占14.8%。学生认为对“我平时会用汉语交流和使用汉字”的 “完全符合”的只有242人,占22.0%;“基本符合”的308人,占28.0%。总的来说,学生对蒙古语掌握和运用较好,学习汉语也比较主动积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由表3可见,B1-B7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相对较高,可将第一个因子重新命名为“教师教学能力”;L3、L4、M3、M4、M5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相对较高,可将第二个因子重新命名为“政策满意度”,以此类推,可将第三到第六个因子分别重新命名为“学习基础”“政策知晓度”“教材课程等支持条件”“学习动机与方法”。从上述各因子的系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能力”和“政策满意度”对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政策知晓度”和“教材课程等支持条件”,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方法”对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绩效也有一定影响。
(一)双语教育政策制定与区情教情结合不紧。
蒙汉双语教育政策不仅直接影响该地区民族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会关系到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地区的延续振兴。究竟制定什么样的双语教育政策,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引导、支撑和保障其良性发展的作用,使政策绩效最大化?使本地区蒙汉双语人才得到更好的成长,增强学生学习蒙汉两种语言的信心,甚至吸引其他民族学生学习蒙汉双语呢?这在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加以考虑。调研发现,内蒙古双语教育政策在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许多益处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双语教育是一个“并无单一模式的因时、因地、因民族而异的系统性命题”[4],因此,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予以综合考虑、系统谋划。
通过对上述两校的调查统计,发现在学习满意度方面,学生以“满意”和“基本满意”为主,分别占比55.9%和25.1%,两项合计达81.0%,这与两所学校作为赤峰市义务教育和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及软硬件设施投入得到保障有关。政策满意度方面,学生认为对学业发展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的帮助、当前双语教育政策感到比较满意。
(二)双语教育政策系统学习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外部因素”对“蒙语教材利用”一项,选择“完全符合”的占71.2%,选择“基本符合”的占22.4%,说明蒙语教材的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教师授课能力”包含了蒙语表达、蒙语板书、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态7个方面。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蒙语课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较为扎实,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课标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三)双语教育政策落地所需投入支撑不力。
加快民族教育立法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政策依据。虽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均涉及少数民族教育和语言文字的使用,但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且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相比,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出台专门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民汉双语教育法律[6]。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法》和地方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从根本上保证少数民族教育有法可依,为双语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后盾。
将问卷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Cronbach α系数为0.875,表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KMO值为0.927,近似卡方值为33126.176,自由度为365,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出来的初始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如下表2。由输出结果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个数为6,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0.033%,说明前6公因子解释了原有指标70% 以上的信息,可用来近似地替代原来的 10个指标,对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作出反映,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
(四)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双语教育政策日趋完善。“双语教育”的基本思想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发展民族教育,立法必须先行,但仅就目前的法律法规和阶段性政策措施,难以满足民族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第六次全国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有必要将这些有利因素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确保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法可依,良性发展,高质效发展。
四、提升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双语教育政策需随环境之变而变,而内蒙古双语教育具有的地域特殊性,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语教育政策制定的难度,并影响到实施效度。为了促进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策效力,双语教育政策应紧跟时代步伐,切合地方实际,回应社会关切。以下从指导实践的视角,提出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完善的初步建议。
(一)民族教育立法需加快步伐,加大力度。
近年来,内蒙古一直将少数民族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对双语教育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特殊扶持。但地方财力对教育的支撑不力,而满足双语教育特殊需求又必须加大投入的突出矛盾。如果资源投入不到位,蒙汉双语教育薄弱学校难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跟不上、校外优秀教师引不来、现有高素质教师留不住、师资整体质量难提高等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无法达到双语教育政策的预期目标。
回归方程(1)中因变量DNcal表示经饱和及内部校准后各像元的灰度值,DN表示待校准图像中的像元灰度值,为回归的参数。经过内部校准后的像元DN值,等价于将不同年份不同卫星不同像元的灯光亮度按照统一标准重新调整。经过相互校准后的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图像数据集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每一期图像都削弱了像元DN值饱和的程度。
内蒙古多年的双语教育实践表明,仅仅依靠行政条例和工作条例难以有效推进,必须通过民族教育立法,给予双语教育以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双语教育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落到实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双语教育顺利发展。
我总觉得,婚姻大概就是这样吧,两个人一起保有着所有的记忆,一起分享着或者是很重大的沧桑变化,或者,是很小的细微末节,例如一朵小小的花。
(二)双语教育政策制定需立足区情,与时俱进。
制定适合本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首先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总结过去在双语教育政策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其次要借鉴和善于吸收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双语教育结构和模式、教学手段、优惠政策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根本上而言,还需“量身定做”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双语教育政策,统筹考虑本地区教育、经济、文化、人口等各种因素。从实际出发,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地设置民族学校、选择恰当的授课用语,采取适合本民族本区域特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尽量协调蒙汉双语文在教学中关系,不是只把双语教育视为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更要看作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民族语言、提高两种语言应用能力,并在双语学习过程中完成蒙汉两种思维能力转换的重要手段。
(三)保障资源充分供给,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1.固牢教师队伍“底板”。师资队伍状况直接关系着双语教育政策实施质效的提升。新形势下,双语教育工作还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7]。从内蒙古双语教学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培养蒙汉兼通的教师是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在师资培养方面,要坚持立足本土、结合实际的基本方向,树立人才是首要战略资源的理念,回归属于民族地区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不断优化双语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另外,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从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入手,发挥“头雁”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其次,在对新型双语教师的要求方面:新型双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双语双文化人,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蒙古族文化,又具有扎实的双语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双语教育科学知识;要将双语教育当成终生追求的崇高事业。合格双语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双语教育任职资格证书、普通话资格证书等一系列“硬件”。最后,在人员编制配备方面:双语教师不仅要配齐,更要配强。要把“四有”双语好老师吸引进来,在双语教育中发挥标杆作用。
从图1可知:在tn+1时刻漂移物可能到达岸线GH段,其中GF段为tn、tn+1时刻的重合段,这就表示GF段的概率密度为tn时刻与tn+1时刻在GF段的岸线概率密度之和:
2.补齐资金投入“短板”。双语教育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保障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因此,内蒙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时,要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广开资金渠道,从宏观上不断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设立双语教育专项经费,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双语教育的直接投入力度,尽量增加双语教育专项款补助资金。同时,强化对专款经费使用的监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应设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专项经费,尤其是地方政府,设立此专项经费,有利于缓解本地区双语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3.强化教材建设“主板”。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第一,必须对双语教材编译者进行严格筛选,组织一支由民族教育资深专家、地方教育行政骨干人员和基层一线优秀双语教师等经验丰富的教材编译团队参与教材的审定、编写、评价,使所编写的双语教材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能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度契合,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生产劳动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第二,建立相应的教材出版发行与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材建设,使教材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和适应性。第三,切实保证教材建设所需的经费。第四,要围绕教学目标建立和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有计划地进行课程与教材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价,保证各地区各类学校的课程与教材既具灵活操作性,又有规范合理性。
(四)完善双语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导向功能。
双语教育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观层面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微观层面的政策制定、课程设置等。双语教育就处在这些复杂关系的矛盾运动之中[8]。对其效果的评价也应该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有学者认为,“对于双语教育问题的研究仅仅局限在教学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科学研究”[9]。双语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利用一切可行性的技术和手段来收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和阐释,客观呈现其实际效果,以达到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目的。目前,我国双语教育政策评价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方法落后、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等不足,无形中降低了评价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要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完善双语教育政策评价的指标体系,着力解决好为何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Z].2015-08-11.
[2]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内蒙古民族教育工作手册:第一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出版社,2011.
[3] 陶格斯.试论内蒙古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的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
[4] 苏德,袁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机遇·挑战·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5(1).
[5] 米可巴龙·艾克拉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疆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 李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述评[M]//马丽雅,等.中国民族语文政策与法律述评.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 张滢.双语教材、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聚焦双语教育真问题,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讨会召开[J].中国民族教育,2016(1).
[8] 苏德,刘玉杰.人类学视域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9] 万明钢.论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双语问题[J].教育研究,1997(6).
中图分类号: G7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33X( 2019) 03- 0054- 05
收稿日期 :2019-01-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研究 ”(16AMZ011);湖北文理学院学科开放基金项目(XK2018035)。
作者简介: 杨胜才,男,中南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田孟清)
标签:双语教育论文; 政策绩效论文; 内蒙古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论文;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