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方法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数据论文,质量论文,方法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复杂,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统计对象更加广泛、复杂、多变,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我国现行统计体制改革过程中,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并存,统计渠道分散,数出多门且统计信息的供给质量不高,影响了统计准确、及时、全面地描述市场经济运行情况的职能,统计数据严重虚报、瞒报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滋生起来,现实经济领域里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发展,又导致了这种趋势的不断蔓延,政府统计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造成目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统计制度方法、统计调查体系方面作些探讨。
现行统计制度方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调查领域的不断拓宽、调查对象的日趋复杂和调查内容的不断更新,统计自身没有按市场规律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使得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其突出表现就是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日趋下降,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变动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走势反应不敏锐。
1.政府统计部门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国家统计局在经过充分酝酿和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统计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为了达到国家统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政府统计工作必须经历一个新老制度同时并存并逐步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以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为主的统计调查制度虽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经济发展,但它仍是各级政府把握和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制定宏观政策的主要依据,仍起到其他统计调查方法一时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当前这一过渡时期的特殊性,新老制度同时并存,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成倍增加,给政府统计部门紧张的人力和经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给统计调查工作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单纯的定期统计报表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多种经济利益的驱使,原有的单纯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和层层汇总的“全面报表型”的统计运行模式,显得十分笨重和繁琐,统计的行政约束力大大削弱,所取得的统计数据滞后、失真,已难以满足社会各层次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统计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的统计制度自成体系又各行其道,很多指标相互交叉,以致数出多门且时效性不高。二是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所取得的统计数据残缺、遗漏严重,难以统计全面。现行政府统计报表对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的一些反映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如国企破产、拍卖的数量和企业下岗职工人数等等)往往无法提供。三是由于多种经济利益格局的出现,统计调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涉及自身经济活动的数据,同政府统计部门的合作程度呈现了下降趋势。
3.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的应用范围狭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非全面统计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具有直接、灵活、快速、方便的特点。尤其是抽样调查,作为一种节约时间和费用的高效率的统计调查方法,它具有事先计算及控制抽样平均误差的优点,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然而,抽样调查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里的应用还不广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统计普查问题日趋突出,数据质量受到威胁。普查作为一项专门组织的全面性调查,在新的国家统计调查体系中是一项基础工作。近两年新的统计调查体系转换正步入实战阶段,但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普查项目过于频繁。随着近几年周期性普查和一次性普查不断推开,有时二、三个普查同时进行,使得基层无所适从,穷于应付。从而造成了普查工作措施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普查走过场,失去了普查的真正意义。二是普查经费落实困难,普查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普查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查数据质量。
控制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方法选择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关系到统计数据作为国家宏观决策的依据可靠与否,这在政府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中是第一位的。就政府统计调查方法而言,加速现行调查体系和制度的改革,精简全面统计报表,搞准源头数据,杜绝数出多门,是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证。
1.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建立起政府统计与社会其它统计力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统计调查体系。
在当前,应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政府统计与各部门专业统计、民间统计和企业统计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统计调查体系。政府统计工作应主要注重于集中力量、资金、手段抓关系到国民经济大局的国情国力调查、管理和修订全局性的统计调查计划,领导和协调区域内的统计工作,满足政府各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的需要。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民间统计调查机构和企业调查机构,借助社会力量去反映政府调查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方面。
2.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加强多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有机结合。
(1)应加快抽样调查的推广应用。作为新统计调查体系主体的抽样调查,由于它避免了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较多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因而使得调查的数据较符合客观实际。
目前,各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在贸易统计和工业统计中正分别对中小型批零贸易企业销售额和限额以下的工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的试点工作,尽管各地统计部门具体的抽样组织形式不一,有实行分层后的目录抽样法、随机取点对称等距抽样法,以及有关标志排队法等等。但在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时,为了保证抽样数据的准确精度,满足推算总体指标的需要,均以较高的把握(一般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使总体的抽样误差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以内,并进行总体指标的区间估计。这为我们推广应用抽样调查提供了实际经验,在周期性普查基本到位后,专业普查资料和基本统计单位的资料为抽样调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的抽样框。因此,推广应用抽样调查,不仅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体系改革措施,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加强对多种调查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的应用研究,从而探索出一套抽样调查与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估算之间的比较规范化、科学合理的结合方式,以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敏性。
(2)积极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地进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推算。统计推算作为一种非全面统计方法,由于它采用了科学的现代统计推算理论,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统计资料,可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所得到的统计指标能够反应客观实际的要求,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因而在统计数据的搜集和验证中,在数据质量的控制中应当积极加以运用。
在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中,具体的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控制法、普查数据调整法等。抽样调查控制方法是对调查总体实行抽样调查,据以排除外界的干扰,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的方法。抽样调查所以具有调控统计数据质量的功能,除了它具有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统计误差的特点外,还在于可以避免调查工作中间环节的弄虚作假,便于对样本指标进行检验。普查数据调整法是以普查数据为标准调整年度数据,以达到纠正统计数据误差的目的的方法。
统计推算方法应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统计、规划和预测;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平衡指标的推算;对城乡合作经营工业、私营个体工业的统计推算;对贸易统计中的集市贸易资料的推算等等。经常使用的统计推算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插值推算法、回归推算法、相关推算法和预计推算法等等。其中对动态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最主要、最常用的是时间序列法。这一方法不仅能处理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非平稳(含季节性、周期性变动)的数据,也有一系列成熟的处理方法。
必须说明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以及统计推算,应注意对经济数据的异常值的探测和处理。在进行统计推算中,还应注意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相结合与各种统计推算方法运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防止因滥用、乱用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3.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应在统计工作中建立防范制度,严格控制质量。
第一,要做好统计调查设计中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使方案设计科学、可行。
第二,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从数据的搜集、整理、汇总、审核、上报,到数据的提供、使用、公布等各项工作流程都应建立责任制。
第三,建立数据质量查询、核实、通报制度。从统计工作的特点出发,将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予以量化,采取评比、打分、上下考核等质量控制手段,建立定期的统计数据质量考核评比制度。此外,还可以采取选点验证、以点控面的办法,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
第四,建立数据质量评估论证制度。统计部门应设立“统计数据评估论证中心”,对一些重要统计指标,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和列入政绩考核的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