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贞祺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前的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做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对患者治疗时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为3~12天,平均5.2±2.3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44-02
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1]。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可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目前主要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措施。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我院对术后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4.2岁。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前收治的5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在33~62之间,平均年龄4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1.2.2.1首先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合作态度,身体状况;对患者时行心理输导,让患者了解导管的技术特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2.2.2在置管后,医护要详细交接,要求患者采用平卧或半卧,记录置入肠梗阻导管的长度,并协助患者做一些运动,促进促进肠蠕动,有利于导管借助前端子的重力而通过梗阻部位。要做好置管后要对导管的安全护理工作,严防导管脱落,破裂、或手术导管肠内打结等意外发生。注意术手并发症的发生 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肠出血、坏死及穿孔所致的腹腔感染、导管减压时的肠管坏死等。
1.2.2.3导管拔管后的护理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肛门排气两到三天后,停负压吸引并指导进食,进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继续观察肠梗阻症状,直至肛门排气排便正常。观察1周无梗阻症状,腹部平片显示无肠管积气及液气平面,提示梗阻已解除, 遵医嘱拔出肠梗阻导管。
1.3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SPSS20.5软件处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 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为3~12天,平均5.2±2.3天,患者满意度调查98%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肠梗阻好转率、 排便时间、满意率比较
3.讨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常见发症之一,具有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的特点,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2]。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上治疗肠梗阻越来越广泛,其优点在于,可吸引减压将咽下的空气和胃、 肠中的液体吸引排除,是解决肠管胀满、阻止肠梗阻恶化的有效方法。导管前端的导引子有转向作用,有利于导管深入远端,特别是由于粘连造成的单纯性梗阻(大部分是小肠的梗阻),因由肠管弯曲、弯折而造成潴留物越多,成角弯曲就越严重,应尽早、快速将咽下的空气及肠内容物吸引排出,肠梗阻导管放置越早,解除梗阻就越快[3]。
肠梗阻导管不仅有疗作用而且有诊断作用,通过造影可明确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预防肠粘连,保持肠液引流通畅,效果较满意[4]。肠梗阻导管的护理主要分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几个部分,分期护理,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 为3~12天,平均5.2±2.3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急性低位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肠道灌洗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2(06),122-123.
[2]徐巍,于霞,郭馥,结直肠癌性肠梗阻围手术期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6),188-189.
[3]梁冠莲,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 22(04),497.
[4]林丽芳,陈少珠.肠梗阻导管结合支架治疗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1),213-214.
论文作者:卫贞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肠梗阻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肠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