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1979年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研究队伍初具规模,体育学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体育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将进一步受重视,国家体委将加强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课题管理和人才培养,注重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
关键词 体育 社会科学 科学技术 政策 管理
Spor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Yan Shiduo
1997,17(6):4
(Policy and Law Department,the State Sport Commission,Beijing,China 100763)
Abstract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en seen for sportsocialscience in China since 1979.Aresearch contingent has come into being,sport science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first rank disciplines of social sciences by the State,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more and more accepted.In future applied studies will be pai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tate Sport and Physical Culture Commission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projects management,cultivationof research people for sport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and lay stress on setting up a transforming mechanism for research achievements being applied to practice.
Key words sport,social science,sociology,research,policy,administration,China
1 对近十几年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回顾
党的11届3中全会以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18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经历了3个飞跃:
第1个飞跃是理论大繁荣,学科大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由过去单一的体育理论发展到近20个比较成熟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1.1万余篇、学术专著数百部,有16项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和35项获软科学研究专项奖,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达千余人。正像伍主任在参加全国体育社会科学评审工作时指出的那样,近十几年来,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原因是得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
第2个飞跃是工作有位置,管理上轨道。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体委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集中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和管理上,而对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管理抓的比较少。重硬轻软,即重业务、轻科技是体育战线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然而,在科技工作中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倾向也是比较严重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1985年国家体委党组决定成立理论工作处,成立理论处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以决策研究为主的软科学研究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并决定每年拨出5万元,用于资助体育软科学研究项目。1987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设的决定。1990年底,国家体委领导决定,从1991年开始,全国体育系统软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由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负责管理,1991年政法司参照国家科委有关文件制定了《国家体委软科学研究管理暂行办法》。可以说,这一分工的明确和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有了自己的位置,管理开始上了轨道。由于管理工作的加强,使我国体育软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是研究工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从1991~1996年国家体委先后5次发布年度研究课题,立项109个,平均每年20个。二是研究资助力度逐步加大。开始每年只有5万,到1995年增加到15万,资助总金额40多万元。三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各级体委领导的重视。近几年,有近20个省区市体委成立了政研室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召开各种研讨会近百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国家体委召开了第2次领导干部论文报告会,收到论文50篇,其中有24篇是第一把手撰写的。国家体委3位主任参加,伍主任和张发强副主任还亲自报选了论文。
第3个飞跃是体育学被国家列为国家一级学科。争取将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一直是体育战线特别是体育理论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在前两年,北体大、国家体委科研所等部门的一些同志就为此而奔波。后来,我们政策法规司以国家体委的名义正式并多次向国家规划办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并提出申请,仅汇报材料就写了6~7万字。规划办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在1996年决定将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这一重大空破,对于健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确立体育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档次,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的同志讲,这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第2个春天,是新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仅仅在这一年前后,就有北京、武汉、解放军3所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1997年第1次申报国家级课题时,体育就有23个省区市、75个单位、近600名学者参与并提交了187个申请立项报告,申报数在国家22个一级学科中列第10位。申报单位比较集中在体育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如除河北、福建体院外,其余14所高等体育院校报了81篇,54所普通高校报了82篇,占申报总数的87%。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成立体育学规划评审小组,伍主任是组长,我们还请了4所院校的5位专家作评委,伍主任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4天评审,他去了两次,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体育学申报总体质量不错,专家评审也非常认真,竞争也很激烈,致使我们有两位评委提出放弃自己申报项目的参审权力。这次评审坚持了6个原则:政治方向原则;面向实践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质量第一原则;适当兼顾原则;学风信度原则。最后评审达到了3个满意:一是评审组满意,二是申报者满意,三是规划办满意。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些问题。(1)重硬轻软、“重自轻社”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年这种观念虽有一定的转变,但仍存在着对体育社会科学缺乏正确认识,对体育理论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体育软科学与硬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没有实现协调发展等问题。(2)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地存在。产生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脱离实践、落后实践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发表而研究的倾向仍然存在。二是体育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喜欢凭经验办事,不重视理论研究,不注意把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上去予以总结和概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3)高水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不足1000人,而且人才是以学体育为主,以体育院校为主。(4)低水平重复研究多,跨学科研究比较少,学会和普通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宏观指导和管理不得力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2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是形势好、任务重。形势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经过40多年,特别是党的11届3中全会以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基础理论研究比较扎实,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一个学科体系,其学术研究水平和整体研究实力在国际上也是属于先进行列的。特别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推动体育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体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为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对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对体育理论界的鼓舞是强烈而巨大的。这不仅是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过去研究水平、质量和规模的肯定,也是对今后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抓住这个十分有利的契机,进一步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
(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得到体育实际工作部门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伍主任多次强调指出,在体育科技工作中,要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协调发展,并要求国家体委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体育决策、体育管理、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抓好理论研究工作,以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不断加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如1996年开始,国家体委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从1995年的15万增加到25万。在国家级课题评审会上,伍主任再次提出,国家体委将进一步加大体育社科资金支持力度。近几年,国家体委有关部门也主动出资,要求理论工作者帮助研究一些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群体司出资40万,请北体大研究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计划司、科教司和一些项目管理中心都有这样的资助项目。现在,许多省区市体委也开始采用这样的方法。
现在,体育社会科学的作用开始被大家重视起来了,地位也提高了,任务也就重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任务重在哪?压力大在哪?(1)体育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要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达到国家级的研究水平,拿出代表国家级研究水平的研究成果。(2)当前体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的回答和指导。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体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职能,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必须打破过去发展体育事业仅仅依靠国家拨款的传统体制,改变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格局,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随着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的分离,协会制、俱乐部制的建立,体育利益多元化的形成,如何科学进行权力重组与利益再分配;在新时期如何正确贯彻实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如何深化作为体育战略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等等,都是需要体育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和回答和问题。(3)目前,体育社会科学队伍还比较小,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
3 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步伐
要加快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步伐,必须解决4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研究水平,二是强化管理,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四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宣传。
3.1 提高研究水平
要提高研究水平,必须注意3个问题: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虽然体育的政治色彩淡,但体育的政治功能强,体育在一个国家中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社会科学就是在研究体育和体育工作中那些带有规律性、社会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因而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影响也很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和作用都决定了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在研究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史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伍绍祖在1995年广州会议上曾提出了体育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六两”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开拓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理论。
(2)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为实践服务、为决策服务上来。我认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条,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有用。什么叫有用?就是对体育工作有用,要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有用才能有为,有为才能有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做到软起飞,硬着陆,才能以为争位、有为有位。这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强调体育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并不是忽视和放弃体育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研究,就不会有深刻、科学的应用研究。没有高质量的、受欢迎的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理论工作者要注意防止纠正和改变过去那种为立项而研究,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的思想。要把为体育实践服务、为决策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3)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要做到3个结合。一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三是组织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教学不与研究相结合,教材就无法更新,研究也上不了新台阶;理论不与实践结合,理论研究就会变成苍白无力,实践也会缺乏理论指导而变得盲目起来。在一些重大问题研究中,理论工作者不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研究成果是很难转化为生产力的。李瑞环同志说:“没有经过研究的决策是瞎决策,没有领导参加的研究是白研究。”
3.2 强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研究水平,必须强化管理。强化管理重点在3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二是课题管理,三是制度管理。(1)关于组织管理,我们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三加二的组织管理系统。三是指国家、国家体委、省区市体委三级,二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所和体育科学学会。通过行政力量加强对体育社会科学的领导。实践证明,要加快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步伐,仅仅依靠理论工作者或院校、科研所的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参与。(2)关于课题管理。作为政府部门对体育社会科学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课题招标、课题鉴定、成果转让来进行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准备在课题管理上进行一些改革,如把过去的体育软科学研究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条招标、分块管理并轨,实行统一招标,统一立项,统一管理。另外,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办法中的基本原则为依据,修改国家体委软科学研究管理办法,并将国家体委每年进行的课题招标时间与国家级课题招标的时间衔接起来。初步想法是国家级课题招标在前,国家体委招标在后。(3)关于制度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程序。特别是要强化课题监管机制。近几年,在课题管理中,我们发现有些申请立项很积极,立项后研究不积极,如马虎应付,拖延时间,甚至是石沉大海。我们1997年准备彻底清理一下,看一看过去有哪些单位、哪些人的项目没有任何理由或说明而延期没有完成的,准备在全国发一个通报。今后对于这些单位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国家和国家体委两级申报立项中要从严审查,这是反映了一个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学风和职业道德问题。我们在这次国家级课题评审中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另外,还要制定“九五”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制定规划也是制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3.3 关于人才培养问题
研究质量是人才质量的标志和反映。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对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打破部门、行业、重点与非重点、体育院校与非体育院校的界限,按照普遍发动、公平竞争、择优立项、重点扶持的原则,调动各个方面参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形成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研究队伍。(2)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发现和培养学术带头人,扶持一些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了体现培养和扶持的思想,我们将对这些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学科和研究中心在立项资金支持强度方面给予倾斜。(3)在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申请项目,在一些重要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上,适度向有研究力量的非体育院校倾斜。(4)组织学术交流。今后我们将不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成果汇报会和情况通气会,拓宽国内国外两条学术交流渠道,想办法架通联结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以便大家能够经常沟通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互相启发,不断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
3.4 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加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宣传
成果转化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是阻碍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有许多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是由于转化渠道不畅而使其窒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初步打算采取以下两个措施:(1)建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摘报分送制度,即把所有国管和委管项目研究成果要点向中规办和国家体委党组摘报并分类向有关部门分送。(2)定期将国管和委管项目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以供其它学科和后人所借鉴。这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基本建设。这也是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对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宣传问题,我们一方面动员一些报刊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版面,另一方面争取恢复出版《体育论坛》,使体育社会科学有一块自己的阵地。
1997—05—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