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高校事业银行建设的实证分析与借鉴_大学论文

香港和台湾地区大学机构库的实证分析及构建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地区论文,实证论文,香港论文,机构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机构库

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主要是指搜集、组织、存储学术机构成员的知识资源,并提供一系列开放性服务的知识库。

国外对开放存取和机构库的理论研究较少,主要进行知识库尤其是机构知识库的实际构建,短短几年就形成一定的规模。美国以松散、自主研发为主;欧洲是将研究付诸集中式应用,如英国拥有一个广泛、成熟、发展良好、覆盖各领域的机构知识库系统。通过对美、澳、英、加等国的分类统计分析,由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机构库占绝对主流。

国内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起步均较晚,有关研究论文2004年末才开始出现。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探讨IR的概念、发展、意义、影响以及介绍IR在国外的一些主要进展,大多停留在一般介绍和概述上,对IR建设的具体实施、发展策略、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较少[1]。2007年度机构库应用研究首次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

中国记录在案(OpenDOAR)[2]的机构库有6个,较成型的有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国内大陆区域目前已经有完成的实例,如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3]、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4]。台湾和香港地区机构库发展较早、较成熟,尤其是台湾地区近一两年来机构库发展更为迅猛,值得深入调研。

2 香港地区大学机构库

2.1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现已建成2个机构库。

HKU Scholars Hub(香港大学学术中心)[5]——采用DSpace软件,语言为英语和汉语。目前已收录各类论文21839条。

HKUTO(香港大学论文在线)[6]——自行开发,目前收录自1941年以来的各类较高等级的学位论文共16574条,其中全文14481条,最早记录为1928年,但1941年前的论文基本上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毁。早期论文为英语,后有部分为英汉双语或汉语论文。2006年开始,除学位论文外也开始收集一些其他论文。大多数论文提供馆际互借的有偿复印服务。

2.2 香港科技大学机构库(HKUST IR)[7]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机构库采用DSpace 1.3.2版,语言为英语和汉语,收录了由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演示稿全文共2559条(截止2008年4月30日)。

2.3 香港城市大学[8]

香港城市大学机构库,采用DSpace软件,语言为英语;现有条目1773(截止2008年9月29日)。机构库包括期刊论文(也包括预印本和后印本)、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还特别收录了一些学生最后一年的年度项目方案、学生获奖作品。

2.4 香港中文大学[9]

香港中文大学机构库(Scholarly Information Repository,简称SIR)采用DSpace软件。语言为英语,收录工作论文、期刊论文、报刊文章、书籍、书籍章节、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和专利等62334条。自2007年第2季度后开始提供全文。

2.5 香港教育学院[10]

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数位典藏(机构库)包括“档案资料”、“考试试题(香港教育学院的考试试题)”和“教育新闻剪报(有关教育的本地新闻剪报)”。目前采用的是经汉化的DSpace,由于不能随时升级,因而打算直接使用原版。用DSpace的好处是可以加入到MetaLib,与图书馆其他资源做一站式检索。

数位典藏中的“档案资料”目前收录香港教育学院所出版的刊物,包括课程概览及手册、学院出版刊物、教职员出版刊物、学生出版刊物、教案资料及内部文件等共1241条。

由于版权关系,除了“课程概览及手册”及“学院出版刊物”之外,数位典藏的所有文献只限香港教育学院职员及学生使用。

3 台湾地区大学机构库

3.1 定义及缘起

台湾的机构库被称为机构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它定义为“一个机构(大学)将本身的研究产出,如期刊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投影片、教材等,以数位的方法保存全文资料,并建立网路平台,提供全文检索与使用的系统。机构典藏可以想象成一个以特定机构之研究产出为主要内容的搜寻引擎,它不是取代期刊发表,而是增加一个研究成果被使用的管道。[11]”

台湾一直对中文研究资料主要在大陆的状况比较忧虑,认为大陆由高层推动,整合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及许多学术资料库,建立了如“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等中文数据库。而在台湾,虽有一些机构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书目建档及成果收集,但受限于组织层级、著作权及经费等问题,无法收集到完整的研究全文资料,缺乏一个整合入口来看到整体的台湾学术产出,并担心长此以往,国际上许多东亚图书馆及相关学者,在使用中文研究资料时首先使用中国大陆的研究产出,而忽视了台湾的学术研究发展。因此台湾确定了以联盟形式或跨机构典藏整合检索的方式来整合台湾的机构典藏,目标是整合收集台湾研究机构包括中文资源在内的所有研究产出,从而大幅度提高台湾研究成果的能见度[12]。

3.2 构建及发展过程

2005年5月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大学图书馆进行“建置《台湾学术研究资源中心》运作架构、机制与执行策略计划”,该计划经教育部门评估后,认为建置台湾机构典藏,为台湾当局刻不容缓之重要工作。

2006年6月开始,台湾教育部门继续委托台湾大学图书馆执行“建置机构学术成果典藏计划”,以台湾大学为机构典藏的营运范例,开发机构典藏软体与完备相关行政作业流程文件与标准规范,作为全台湾各大学院校建置机构典藏的参考。

在整合台湾机构典藏的概念下,确立“分散建置、集中呈现”的机制原则:(1)分散建置:由各校自行建置机构典藏,收集各校之学术研究成果,以保持各校的主体性,发展本身的研究特色与研究能量。(2)集中使用:除各校本身系统外,建立共同之台湾机构典藏(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TAIR,http://tair.lib.ntu.edu.tw)入口网站,作为台湾整体学术研究成果的累积、展示与利用窗口。截至2008年8月21日,有67所高校采用台大研发的系统建立本校机构典藏,其中30家“种子学校”已经上线(被称为IR30),但有些仍在测试中,内容尚为空(见表1)。目前台湾机构典藏显示总记录数为30566,其中全文记录数为13759[13]。

表1 台湾大学机构典藏现状

检索时间:2008年8月25日

系统架构:采用DSpace 1.4 Beta1作基础,配合台湾之学术环境,依据中文语言特性及使用需求,定制化系统界面与系统功能,使系统效能增加,更易于使用。

作为模板的台湾大学机构典藏·文件提交方式上传文件前,需签署“台湾大学著作典藏同意书”。授权用户(同时也是著作人)本人上传,上传前在线点击“我同意条款”即可;如委托学科馆员或助教上传,需先下载委托书,打印签名交被委托人存档。

4 国内大学机构库构建借鉴

4.1 大学机构库构建现状分析

大陆。大陆目前有所记录的仅有3家机构库: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和厦门大学图书馆,而北京大学基于DSpace构建的是一个科研协作平台(PKUSpace)[14]。

香港。香港已经构建的几个机构库几乎全是英文的,大多直接采用原版DSpace构建,升级容易,内容均较丰富,收录条目较多,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香港大学论文在线”,始于1941年的历史累积;香港城市大学机构库,还特别收录了一些学生最后一年的年度项目方案、学生获奖作品等;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数位典藏包括“考试试题(香港教育学院的考试试题)”和“课程概览及手”。

台湾。与大陆和香港大学机构库均为分别单独构建不同,台湾目前是“分散建置、集中呈现”的集团态势,参与的机构成员已达67所学校。

4.2 国内大学机构库构建借鉴

通过对国内大学机构库的文献调研和实证调研,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大学机构库建设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组织策略和技术策略两大问题。

(1)组织策略。建设机构库往往并不设想中的顺利,阻力重重,因此最重要的关键是制订什么样的政策和组织策略以减少阻力,是组织政策层面的问题。

各大学机构除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调整机构库组织策略外,如有政府或高层次组织的共识,才能使机构库的发展更有效率且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还只有少数国家对机构库有实际的政府政策,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层面或高等教育机构,以报告、宣言、指导性的政策来大力支持机构库的发展。

在实证调研中发现台湾的机构库是目前中文机构库领域中做得最好的,这又完全得益于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大学图书馆进行“建置《台湾学术研究资源中心》运作架构、机制与执行策略计划”。实际上早在台湾教育部门牵头建置“台湾学术研究资源中心”前,台湾就采用DSpace软件建立了“国家数位典藏计划”(Metadata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Team,简称MAAT),并制定了为期10年的两期计划。2002-2006年为“第一期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2007-2011年为“第二期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15]。作为第二期计划主轴之一的“数位典藏与学习之海外推展暨国际合作计划”,参与机构包括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台湾省咨议会”等[16]。

(2)技术策略。机构库建设的技术虽然早已不是主要问题了,但对于推广机构库来说,特别是中文机构库,仍是存在的。

事实上大陆目前仅有的3家机构库,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有目共睹,而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也在业内数一数二,这样的情形下,也仅有厦门大学的机构库和中国科学院的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是公开的,浙江大学的仍未见公开的实体运行。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构建机构库的开源软件,如DSpace、Fedora和GreenStone等均需要较高的硬件设备、较强的技术支持,且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程序定制修改和系统汉化等,并无成熟的“汉化版”直接可用,要做“本地化”投入并不小,而随后追随原版的升级也并不容易。

而台湾所采用的是以台湾大学为首,由台湾大学图书馆完成对DSpace的汉化和定制,并向全台湾院校提供全套的技术支持,包括系统软件的下载、补丁程序、安装手册(Windows版和Linux版)、定制化手册(文字与图片的修改)、备份说明等[17]。台湾大学图书馆在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首先辅导种子学校,再由种子学校辅导想加入的学校。要建立机构库的学校只需有一台空的主机,而软件和技术方面都已经全无问题。这从技术策略保证了机构库的构建。这对中小型学校或机构降低了入门门槛,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18]。

在实证调研分析和实际构建中,我们认为大陆地区大学机构库建设可大力借鉴台湾地区建设机构库的思想和技术步骤。台湾地区由政府牵头,组织规划清晰,实施计划详实有效,技术上具备可操作性,使方方面面的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同时我们还需借鉴香港大学机构库的特色化特性。

收稿日期:2008-12-18

标签:;  ;  ;  ;  

港台高校事业银行建设的实证分析与借鉴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