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八五”商业发展回顾及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徽省论文,八五论文,现状分析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八五”期间,全省商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五”时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国民经济连续四年快速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商业也同步沿着“快车道”健康发展。
1.商品流通规模显著扩大。
199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00亿元,比1990年增长1.6倍,年均递增21%。全省各类市场成交额为500亿元,比1990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22%。
1995年省商务厅系统销售额153.8亿元,比1990年增长1倍多,年均递增15%,在全国所处的位次由1990年的13位上升到11位。对国家贡献明显增多,“八五”期间上交利税16.9亿元。商业企业经营规模明显扩大。1990年全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零售商场仅1家,1995年发展到30家。
2.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安徽省基本形成了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多元化流通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发生了变化,1995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集体、个体分别比1990年增长1.1倍,41.1%和2.1倍,年递增分别为15.7%、6.8%和26.1%;其比重国有由34.3%下降至33.7%,集体由37%下降至24%,个体由17.5%上升到25.3%。
商业从业人员的构成有所改变。1995年,国有、集体、个体分别38万人、29.7万人和88.3万人,1990年则分别是32万人、43万人和45万人;其比重,1990年分别是26.7%、35.8%和37.5%,1995年则为24.3%、19%和56.5%。
多样化的流通经营形态已经出现。由原来单一的百货商店组成的商业零售业,发展为超级市场、便民店、专卖店、综合商场等多种多样的经营形态,连锁经营等新的流通形式正在稳步发展。
3.流通领域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八五”期间,安徽省流通领域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在调节生产与消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是商务厅系统计划管理品种由改革前133种,减少到1990年的18种,且大多是指导性计划。二是购销形式发生了变化,工业品由原来的统购包销为主改为多种购销形式,允许工业自销。重要农副产品由原来的统购、派购为主改为合同定购、自由交易。同时发展工商、农商、商商之间的多种形式联合。三是企业由行政附属物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方向转变,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迅猛发展。
“八五”期间,全省商业网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商业部门投入商业网点建设资金15亿元,兴建商业网点2650个,新增面积350万平方米,相当于建国后30年的网点面积。其中,省政府任期目标确定的10大商场投入资金7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全省各类市场建设投资累计达到21.5亿元,新建市场2793个,新增面积84万平方米。目前全省市场总数已达4160个。
在建设规模扩大的同时,网点设施和档次进一步提高。中央空调、自动扶梯、电子计算机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已被众多大型商场采用,服务功能也由单纯的商品经营逐步向食宿娱乐等方面拓展,满足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1995年,是商务厅按省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运转的第一年。市场稳定繁荣,商业销售活跃,宏观调控措施得力,物价指数大幅度回落,商业各项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流通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1995年全省社会消费零售额比1994年增长32.3%;全省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省商务厅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三年大发展”任期目标责任,为实施“安徽省商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商业发展紧迫感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内贸部的工作,不论对国家经济建设,还是对人民生活的开门七件事,关系很大,要充分肯定商品流通的重要性。”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连接生产与消费,起着引进、引导、协调、服务的重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的地位与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突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处在导向地位,流通导向生产是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前提。没有发达的商业、发达的商品流通,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挥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一是稳定经济全局的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做好商品流通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式、最低的费用组织好产需衔接,对稳定市场,稳定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固然要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但决不能没有政策的宏观调控。要通过改革,整顿流通秩序,充分发挥商品流通的能动作用,把资源纳入有序配置的轨道。还要通过流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完善服务,提高商品资源的优化配置率。三是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要利用流通的优势,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要引导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合理确定生产规模;还要引导消费结构,使消费朝着多元、健康、节俭、文明的方向发展。
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形势,增强商业发展的紧迫感。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安徽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均购买力增强,为商业经营的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通过10多年的商业改革探索了一些好路子,市场网点设施改善,竞争能力增强,尤其是安徽省商业职工队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锻炼成长,为安徽省商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
一是从安徽省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发展速度看,三产仍然是滞后的。1995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6.5个百分点。
二是沿海发达省市商业企业已向内陆省份扩展,以连锁经营为重点,开拓占领国内市场。上海一百、海南乐普生已在合肥举办商业,南京新百已进入芜湖市。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
三是安徽省将全方位对外开放市场,引进国际著名商业零售企业来我省兴办连锁商店、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以及进行批发商业合资合作试点。
这些都将对我省商业企业形成全面冲击。同时,我们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困难,如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企业包袱重、效益差、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等。如果不增强流通发展的紧迫感,研究对策,加快国有商业发展速度,国有商业将面临被冲垮的危险。
三、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做好1996年全省商业工作
1.对稳定市场、稳定物价要有新认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安徽省今年物价上涨幅度要控制在10%左右。由于安徽省去年物价涨幅基数低且今年还将出台一些新的调价政策如定购粮销价等,控价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从稳定政治经济大局的高度认识稳定物价的重要性。今年要继续实行专员、市长“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坚持和完善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这对我们商业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重的责任。具体讲,就是要做好肉、菜、糖、食油、盐等重要商品的供应与储备工作,突出抓好重要节日、淡季、灾期的供应与收购工作。
肉食品。要密切注视市场供求变化情况,落实猪肉储备制度,省级储备肉今年仍安排4000吨,地辖市储备肉的安排最少要保证去年的规模。大力推行生猪“十六字”管理办法,要以国有流通企业为主体,定点首先要考虑利用现有肉联厂,充分发挥其人员、设备优势,实行工厂化屠宰服务和科学化检验管理,并把建立肉食品批发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之一。要求今年底,省辖市、县(市)和主要集镇都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蔬菜。要抓紧建设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发展和推进蔬菜直供直销,尤其是国有商业企业要参与农贸市场经营,设点卖菜,实行净菜上市,推行连锁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国有商业调控市场的主渠道作用。
2.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要有新思路
“九五”时期流通体制的改革,要构筑起新型商品流通体制的框架,一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要建立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市场调控体系,尤其是要完善猪肉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建立市场调节风险基金制度。三是要建立现代化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发展新型的市场组织化网络。四是要建立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监督、执行机制。
流通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走低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路子。一是要把内外贸结合,开拓更大的经营空间。要充分利用安徽省《关于加快利用外资的决定》的有关政策,引进已在国内设店的国际著名商业零售企业来我省兴办连锁店、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及批发企业。二是要科教兴贸,增大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三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签订扭亏增盈目标责任状,靠管理出效益。四是要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向新兴的产业延伸。
3.商业发展要有新突破。
以批发市场为重点,完善和发展商品市场体系。目前安徽省网点建设速度虽然较快,但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综合利用率较低,缺乏总体规划。要加强对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今年网点建设的重点是批发市场建设,在每个市都要建设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工业品批发市场,要把实现批发的现代化和发展配售中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改变目前批发的发展滞后于零售发展的状况,使批发成为流通导向生产的主动脉。
今年国有商业企业改革,要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全面推进。一是对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走组建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通过对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大批优势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流通领域的骨干作用。二是对小型国有商业企业,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放活放好。重点要因地制宜,联小串小,以大带小,加盟连锁,把小企业纳入集团网络,实现总体上的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