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竞生“美的宇宙”的形成途径论文

论张竞生“美的宇宙”的形成途径论文

论张竞生“美的宇宙”的形成途径

田 瑞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张竞生认为通过缔造“美间”、延续“美流”、积蓄“美力”,能够将审美精神导向人生与宇宙,不仅使个体的精神世界收获“外趣”的美妙,还能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实现美化,从而打造出“美的宇宙”。

关键词: 张竞生;审美视角;生命流;审美力;美化

张竞生的美学思想在关注“人生艺术化”与“社会艺术化”的同时,还强调在宇宙万物间都要实现一种“美化”。张竞生希望通过缔造“美间”、延续“美流”、发挥“美力”,不仅能使人生与审美契合通融,令个体的精神世界收获“外趣”的美妙,更能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成为美的代名词,打造出“美的宇宙世界”。

住院药房调剂工作看似简单,但其调剂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临床用药的及时性与安全性。为此,本项目组应用PDCA循环法将药品调剂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最终显著地减少了住院药房的领药次数和领药时间。经实践证明,优化后的药品调剂流程在新增设科室也可得到顺利实施。

1 缔造“美间”

张竞生认为我们所处的空间本就是处处蕴含美景,无论是“月上柳梢头”的优美意境,还是“墟里上孤烟”崇高景致,都将空间装点得美趣横生。但是“俗人”以实用的目光观详世界,却难以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人世间美的景象。他们不仅忽视日常生活中本就存在的美妙景色,甚至在不经意间将美景肆意破坏,更不用说在恶劣的环境下寻得些许美的踪迹了。而在能以美的视角观照宇宙的“审美家”眼里,一切便截然不同:“就审美家看来,空间是一幅图画,是一件音乐,是一个剧场,有声有色而且活动的”[1]102。他们不仅目光所及皆为“美的空间”,还能在心中构造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境界。张竞生认为普通人若想在宇宙中缔造“美的空间”即“美间”,需要经过“择境”、“择时”、“择心”三个步骤。

“择境”关注对审美者审美视角的主动选择。首先,选择秀美的景致作为观赏对象自然能收获审美的趣味,而在观赏相同的景物时,不一样的审美视角也会拥有相异的美感体验。故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此基础上,张竞生更进一步认为就算在破败不堪的环境里,也可通过不同的审美视角发现独特之美。张竞生认为最高级又最有难度的“择境”方法便是“于无可奈何的环境中而择一美丽的地方”[2]124。“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家一如艺术家各处采风,无论身在何种环境,始终专注于寻找与发现美丽之物,“在丑恶的环境中,他又能如绘画家及照相家一样专从美丽方面去领略”[2]123。张竞生以对北京城的观赏为例,论述了“择境”对缔造“美间”的重要性。他认为当时的北京一片凋零,城市环境“丑极臭极”,在街道游荡毫无审美感受可言。而换一个观赏的视角,站在景山顶上仔细观照北京城,则景致大相径庭——“远望之,与眼光模糊中愈觉得北京城广大无垠,住户鳞次,树木点缀得极参差有韵味”[1]102。尽管“人择境”能够实现,但张竞生还是认为居住在恶劣环境中寻得美景对普通人来说充满难度,人们对心境难免会受到外界影响。因而最好的“择境”不如选择胜景之地,既能时时刻刻收获美感,又能避免心绪受俗尘沾染,可谓一举多得。

“择境”从空间角度论述了缔造“美间”的方法,“择时”则从时间角度入手。“择时”意在让人们在不同时刻与季节领略变化各异的景致,从而让“择境”时寻得的美景变得愈发美丽。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就描绘了游览滁州山间时观赏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正是“四时之景不同”故才能“而乐亦无穷也”。在朝暮变化与四季更替里,相同的景致也能生发出异彩纷呈之美。一如张竞生所言:“这些变幻不定的现象,使我人得了关于美间上无穷尽的美趣”[1]104。从另一方面来说,“择时”将“美间”所体现的宇宙“无穷大”的特色体现得一览无余。事事、物物、时时均可为美,美也就可以称得上是“无限美”。这等“无限美”投射到宇宙空间中,便生成了无穷无尽的宇宙,而宇宙因此也成为“美的宇宙”了。

张竞生所理解的“美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处于终日变迁的流动状态之中。“美间”这种变幻流动的特征被张竞生认为是“美流”的一种体现。

“择心”则认为审美者拥有恰当心境才能更好地“择境”与“择时”。“择心”追求一种物我同一与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用张竞生的话来说,“择心”就是要选择“唯我”之心绪与“忘我”之心绪兼备的心境。在“唯我”的心绪里,“我”成为了“小我”,审美者觉得宇宙空间除自己外空无他物,只有自己能够领略“美间”中的无穷美趣;而在“忘我”的心绪里,审美者觉得宇宙空间被自己所填满,此时的“我”已不单是“我”,而是与空间等大、与时间等长的“大我”。“忘我”的心境被张竞生形容为:“你不是你,你是与所接触的事物并合为一气,往后又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了。”[3]138审美者通过“择心”实现了“唯我”与“忘我”的合而为一,既能在“唯我”中感受微妙细腻之优美,又能在“忘我”中体味恢弘雄伟之崇高美,自然放眼世界皆为美,顿觉宇宙空间皆为“美间”了。

2 延续“美流”

张竞生的“美流”受到了柏格森“生命流”理论的影响。柏格森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其生命哲学中的“生命流”、“绵延”等理论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受到追捧。当时柏格森的众多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梁启超、张君劢等学者曾赴法国访问柏格森,并邀请他到中国讲学,《民铎》杂志还在1921 年出版了“柏格森专号”,集中展现中国学者对柏格森思想的研究成果[4]。同时代的张竞生在吸纳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相关思想后,也将“生命流”与“美流”进行了比较。

“美流”如瀑布般从高处倾泻,决定“美流”大小的关键因素在于“流量控制”与“河道优选”。张竞生认为“美流”的“流量”之强在于其每次发泄都必须是彻底的,“美的生命流于每一发泄时必要得到充满的生命而后快”[2]126。生命力若是经由极端的情感、极端的智慧、极端的志愿与极端的审美发泄而出,或许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在物理时间上转瞬即逝,但在心理上却因这种极端感受而获得“充满的生命”,在宇宙中生成各处洋溢的“美流”,从而取得“现在长存”的审美快感。“河道优选”是指人们在每次发泄生命力时都要依照“用力少而收效大”的最优原则,全神贯注沉浸其中方能收获喷薄不止的滔滔“美流”。这样一来,人们仅用些许“美力”便能使生命扩充为潺潺“美流”,生活中处处流淌的“美流”进而把人生扩张为浩荡蜿蜒的“美河”。人类的肉身总有尽头,而精神中的“美流”却能不停地延宕开去。人们在物我同一的宽广心境中俯察观照宇宙,也就能够把握宇宙中各处流淌着的独特之美了。

“美流”即“美的生命流”,其概念来自于张竞生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张竞生把时间分为“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空间时间”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即对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常见的“空间时间”度量单位包括时、分、秒等;“心理时间”便是“美流”,是“精神力经过心理的作用而发展于外的一种现象”[1]105,也就是审美精神在宇宙与生活中的外展。“美流”之所以“美”,主要取决于用审美视角对生活的观照,用张竞生的话来说:“假设一切生活的事情都是美的,则我人在这样生活上所经过的时间也都是美了”[1]107

柏格森认为与一般的“物理时间”去除“绵延”而沦为纯数字不同,“心理时间”则强调内心的“绵延”与相互渗透,“钟摆的摇动分裂我们的意识生活,使它变为一堆彼此外在的部分。所以人们错误地认为内在绵延是纯一的,如同空间一样,认为绵延的各个瞬间是同一的,一个接着一个而不互相渗透。”[5]81他认为“心理时间”不是用数量关系所表示的,而应是如同绵延的流水般存在于个体的体验、情感与意识之中。生命在“心理时间”中自发流动,故能呈现出“生命流”的现象。虽然“美流”与“生命流”都呈现出一种不断运动、不断渗透、不断累积的状态,但张竞生认为二者还是存在着较为鲜明的区别。张竞生说到:“柏氏尝比生命,如一雪球乱滚,于滚时逐层吸收外边的雪花以成就它逐渐增大的整个球形。这样球形全是一色的雪花所合成,所以不能去逐层认识它从前吸收所经过的痕迹。这样的学说,看生命自然是'内包'的,故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1]105。张竞生认为伯格森的“生命流”拥有“内包”的特质,随着生命的绵延与积攒,其核心之物在层叠遮蔽下,愈发难以认识,故而陷入玄学般的神秘。而张竞生认为自己理解的“美流”则是“外展”的,“是一条瀑布从山顶上向了万丈深壑倾泻下去”[2]126。“美流”可以比作瀑布,其流淌路径明确,“水流”源源不断,因而易于理解。

考虑到增压风机入口负压较高可能对炉膛内压力产生的影响,针对锅炉膛压不足,火焰状态不稳的情况,在排烟口处可加入耐高温、微压型变送器,信号接入中控系统,实时监控报警,保证锅炉膛压。

“在后期处理中,我使用双曲线法(dodging and burning)让他从画面中凸显出来,并且对画面进行了适当的调色,好让整体显得更加有型。”

3 积蓄“美力”

张竞生认为宇宙世界由包括“自然力”、“心理力”和“社会力”在内的一切“物力”所构成。当各类“物力”经由“美化”转为效用丰富的“美力”后,我们便能运用“物力”中所蕴藏的无穷宝藏,让各类“美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心理力”关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的美化旨在求得“在精神生活如何于心理上得到最美的地位”[1]114。张竞生希望通过美的生命“储力”在宇宙中的扩张,让“心理力”中的“情感力”、“智慧力”、“志愿力”、“审美力都能实现“美化”,进而收获“心理力”的美丽与功用。

“自然力”是张竞生对地球自然资源所蕴含的力量的总称,包括“煤力、风力、电力、水力、日力”等。自然资源本身就富有巨大的力量,在人类尚未将其统御之时,对这些力量往往心生“可惊可怕”的负面心理感受。此时的“自然力”恣意游荡,不能为人所用,自然是“不美”的。当人类能恰当利用“自然力”后,对这些力量的征服促生了人的崇高之感,一方面使得“自然力”终究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另一方面又彰显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然的人化”,也就能够使“自然的一切力都是人类的驱遣物了”[1]107。由此一来,“自然力”得以转变成“为我所用”的“美力”,为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自然力”向“美力”的转化凸显出张竞生美学思想鲜明的实用取向。

因此采取适宜经营措施即选择正确主伐方式方法至关重要,二次渐伐既能使林分经济效益得以发挥,也能保持我县森林群落相对稳定性,同时通过天然更新也可节省造林资金。二次渐伐不但实现了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而且使森林资金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心理力”若想“美化”为“美力”要从“利用”与“发展”两方面着手。“情感力”的“美化”先需“会用情感”。张竞生认为,当时的中国充斥着情感匮乏之人。受封建传统的包办婚姻影响,社会中的不少夫妻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难以体会夫妻间炽热之情。由这种婚姻组成的家庭难生真情实感,其家庭生活也变得毫无美感与趣味。所以张竞生希望世人能在与父母子女、伴侣挚友相处时,都能恰到好处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同时,情感的每次释放也都必须得到彻底的迸发。“情感力”的发展要依靠“情化”来实现,“情化”则依靠“美化”,“凡能把情感为美化,就能得到'情化'的作用”[1]109。如此一来,“美化”后的情感便能发挥“情化”的移情作用,实现“情感力”向“美力”的转化。“智慧力”的“美化”在于从“顿悟”中寻求对知识的领会之法,学会“于聚精会神中不觉其苦而觉其乐”[1]110的思维模式,方能更好地利用人类智慧。在会用智慧力之后,人们便能悟得思维活动产生的美感,从而更好地发展“智慧力”,实现对宇宙万物的“忽然贯通”,让“美力”得以在宇宙中充分迸发。“志愿力”的利用有低沉与激昂二法。“志愿力”的低沉利用便是“容忍”,通过容忍让人心中的志愿不至于零星发散,让人有机会“劲往一处使”,更容易实现宏伟志愿。“志愿力”的激昂利用在于“极端情感”,情感极端发扬方能实现志愿无穷大的成绩。刚毅勇敢的美德是发展“志愿力”的重要途径。在无惧无畏的勇敢精神的引领下,“志愿力”才得以爆发化为“美力”,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审美力”则被张竞生认为是发展心理力的最重要因素,“情感、智慧、志愿三种心理力的发展全是以'美'为依归”[1]111。故“审美力”的培养对打造个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非凡,更能彰显“美力”在宇宙中的巨大功用。在寻找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心理力”实现了更好的利用与发展,我们也逐步完成对自身各类心理力的“美化”,从而能够达到“一切的物力与心理力变化为美力”[2]132的效果。

“嘘!”小达像正在全神贯注钓鱼的人忽然被人往水面上扔了一块石头一般,“小声点!眼看天就要黑了,说不定很快就能见到蜡像馆的‘幽灵’了!”

“社会力”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教育、实业、军事、交通、工程、法律、风俗等诸多方面内容。“社会力”的“美化”在于按照“美治主义”的各项原则组织、管理、协调社会的一切事务与制度。当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善于高扬人生中的“美力”,社会也能通过各类组织管理方法将“社会力”化为“美力”时,人类社会也就到达“美的盛世”。这样一来,每个人便能遵循张竞生口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各想所趣'的高等生活法”[3]63,尽情享受人世间的诸多美趣了。

4 小结

通过各种“美化”方法的引导,空间得以化为“美间”、时间得以化为“美流”、物力得以化为“美力”。“美间”、“美流”、“美力”不仅彰显出美在宇宙中的独特表征,更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通向审美的彼岸提供了途径。至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能被“美化”为美的种种,宇宙也就成为了“美的宇宙”。张竞生不断强调:“一切艺术、娱乐、情感、宇宙观,都是以美为目标,为根据,为依归。”[1]111尽管在日常生活乃至宇宙万象中,美的表现千变万化,但善于发现和利用美的人总能从复杂的美的表现中参透审美精神,得以缔造“美间”、延续“美流”、发挥“美力”。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携手“美间”中各处流淌的“美流”,发挥无穷大的“美力”,在宇宙间舞一曲天人合一的“天人舞”,尽情品味审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竞生.美的人生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张竞生.张竞生文集(上卷)[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3]张竞生.浮生漫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高瑞泉.柏格森与中国现代哲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18.

[5][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一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The Formation Way of Zhang Jingsheng's "Aesthetic Universe"

TIAN Rui
(College of Philosophy,Law &Political Scienc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

Abstract: Zhang Jingsheng thinks that by creating "beautiful space",continuing " beautiful flow" and exerting"beautiful power",the aesthetic spirit can be directed to life and the universe,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individual's spiritual world beautiful,but also makes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beautiful,and thus an "aesthetic universe" is created.

Key words: Zhang Jingsheng;aesthetic perspective;life flow;aesthetic ability;beau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 B83-0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138(2019)03-0068-04

DOI: 10.3969/j.issn.1672-6138.2019.03.014

收稿日期: 2019-03-17

作者简介: 田瑞(1993—),男,山西长治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学。

[责任编辑:钟艳华]

标签:;  ;  ;  ;  ;  ;  

论张竞生“美的宇宙”的形成途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