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般的住宅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这类的建筑中,甚至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温度的变化,使得墙体产生不均匀的裂缝。砖混结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及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故对此应引起重视。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深入分析在砌体结构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行业内认识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出现的质量通病
1.1 关于砌体结构中的房屋设计通病
1)采用内框架结构的砌体结构房屋,框架柱独立基础和墙体的条形基础因基础形式不同易产生沉降差。
2)横墙上门洞口离内外纵墙太近,在门洞口和外纵墙连接处易形成薄弱部位。
3)底层楼梯踏步板另设单独基础,与房屋整体基础无联系,楼梯踏步基础和房屋整体基础产生沉降差。
4)底框结构体系(上部砖混结构,底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先做钢筋混凝土柱,后砌砖墙,之间未设置拉结筋,在受力时,混凝土柱和砖剪力墙不能协同受力产生裂缝。
5)学校教学楼等大开间房间较多的房屋,未按横墙较少或横墙很少从严设计。
1.2 砌筑砂浆质量通病
砂浆强度不稳定,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砂浆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摊和挤浆都较困难,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达不到 80%,同时也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减弱,影响到砌体质量。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或者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砌筑质量下降。
1.3 砌体质量通病
砖砌体组砌混乱。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砖规格尺寸误差对清水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规范规定。③清水墙面游丁走缝。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条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墙面凹凸不平,水平缝不直,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质量和美观。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遭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使配筋砌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1.4 墙体裂缝质量通病
墙体裂缝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一个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水平裂缝有两种情况其一水平裂缝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一边在上、一边在下。其二水平裂缝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一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层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直裂缝则较少。八字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砌体结构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 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1)从结构体系布置、重要结构构件设置,细部节 点大样 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砌体结构房屋 的设计。(2)做好施工前 图纸会审工作,认 真阅读 熟悉施工图,与设计院施工队充分沟通协调,共 同把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3)水平砂浆缝不能过薄过厚,过 厚时降低砌体结构的强度,砂浆缝过薄时则砌块之 间粘结性 能不好。(4)砖 的含水量得合适,不能用湿 透或者 干砖砌筑,用湿透的砖会增加砖和砂浆之 间的含水量,使两者的粘结强度降低,影响砌体的整体强度;干砖砌 筑时,砂浆里面的水分会被干砖迅速吸收,也会使砖与砂浆之间 的粘结强度 降低,影响砌体 的整体强度。(5)浇筑圈粱时,应注意将 砌体 结构房屋 外墙整体 围成一圈,不应在 中间某处弯折或切断,导致产生垂直 圈梁长度方 向的裂缝。(6)应采用正确的施工次序,先砌 墙后浇 灌混凝土柱。(7)构造柱与圈梁应整体连接,两 者同时浇灌混凝土,施工缝宜 留在每层构造柱下端。(8)必须保证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浇筑混凝 土前应 对钢筋骨架的质量进行认真检查,混凝土与砖 墙通 过马牙槎咬合在一起,钢筋又隐蔽在混凝土 中,万一发生质量问题,进行补强和加 固的难度很大,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
2.2 砌筑砂浆的控制
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的材质情况进行试配,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
建立施工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低强度等级砂浆必须使用混合砂浆,如使用混合砂浆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试验室试配时的材质要求。现场的塑化材料应存放在灰池中妥善保管,防止爆晒、风干结硬,并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搅拌时间。
2.3 砌体质量控制
应使操作者了解砖墙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清水墙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正确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使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砌筑方法。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一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粘土砖的含水率达到一巧。砌墙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调整墙体标高。砌筑时应注意灰缝均匀,标高误差应分配在一步架的各层砖缝中,逐层调整。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搓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搓,或一步架留搓处,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注意接搓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搓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搓时,搓面要填实砂浆,保持整体平整。
2.3 墙体裂缝质量控制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使砌体上部荷载均匀传递,避免由于不均匀荷载使砌体裂缝。故应在基础顶面士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
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作好保温层,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者顶层圈梁与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的影响。砌体结构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砌体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深刻理解并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施工单位要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砌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耀升.砖砌体结构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工程技术,2009(08):217-218.
[2]章建良,隋海荣.砌体结构房屋质量通病及其监理要点.建筑工程管理,2012(04):228-229.
论文作者:黄国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砂浆论文; 裂缝论文; 砌体论文; 结构论文; 强度论文; 通病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