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对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员先进性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6)03-0048-04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时代不同,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离开时代发展的先进党员,也没有党员可以脱离时代发展体现先进性。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执政党党员的先进性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
(一)执政党党员要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人格代表者。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核心内涵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此相联系,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形象就是始终成为“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1]。在革命时代,旧的社会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因而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就突出表现在勇于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这时,党员发挥先进性特别需要革命的本领。党执政后,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并以此推动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这时,党员发挥先进性主要需要建设的本领。
进入新世纪,党员的建设本领越来越突出通过科学技术的含量体现出来。过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依托资本、劳动和能源等方面的要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70%-80%是靠科学技术拉动的。我国要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规模采用科学技术。欧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必然导致知识化的工人阶级逐步代替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工队伍。在知识经济时代,共产党员如何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唯一途径是自身走向知识化,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人格代表,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精华,才能在社会历史进步中起骨干力量。可以说,在工人阶级走向知识化的时代,没有知识的共产党员将失去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资格。因此,新世纪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本质力量上继续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称号。
(二)执政党党员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示范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全面进步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但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文化建设有多重含义,核心问题是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目的在提高人的素质。共产党员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就是要求党员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并以此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带动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要求,也是党员的政治责任。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民众素质的提高。从历史的经验看,任何国家发展市场经济,都会面临传统伦理受冲击的挑战。英国在17世纪发展市场经济后,整个社会就发生了道德危机,影响了现代大工业的进程。为挽救“人的灵魂的堕落”,英国开展了“新福音主义”运动,用基督教伦理教育民众,倡导节俭、敬业、爱心和奉献等道德规范,逐渐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有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社会道德也产生了相应的道德危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久,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实践证明,社会没有高尚的社会价值观,风气搞坏了,即使经济发展了人民也不会满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 社会主流价值观一旦在社会形成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趋向和谐。党员应当带头履行党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要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做出新贡献。
党员成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榜样,对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普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理论的科学性。社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根本看法和评价。如果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反映了社会本质和时代潮流,有利于社会和谐和进步,并给人们带来幸福,就容易被群众所接受。二是榜样的示范。一种社会价值观的普及需要先觉悟起来的人去实践和引导。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把社会主流价值观扩展到整个社会,总是始于少数人的意识、价值趋向和行为方式,然后出现更多的行为主体的仿效和相互间的浸染。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儒家的思想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实践者。广大民众接受孔子的思想,不少是在儿童时期耳闻目睹周围事物而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在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示范者是由基督教的信徒承担的。他们不仅宣传基督教义,而且带头实践,成为民众在道德上的榜样。历史经验证明,如果社会精英不用社会主流价值观规范自己,甚至腐败堕落,国家的伦理说教就会被击得粉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已经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现在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带头实践。事实上,人民群众总是把党员的言行作为判断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志。否则,广大群众不会相信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价值观,更不会去实践这种价值观。因此,共产党员要成为这一价值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并以此推动全民族思想素质的提高。
(三)执政党党员要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我们党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自身的价值追求。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根据党的执政理念,共产党员应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民众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执政党党员要在积极的政治参与过程中体现其先进性。政党的产生是基于民众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而政党政治则是让民众进行利益表达的制度安排。党员要实践党的宗旨,应当能通过政治参与的途径反映人民的愿望。根据政党政治的民主机制,党员一方面要与民众一起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合法的民主程序承担更多的领导责任。当前,民众的政治参与有多方面的渠道。如直选领导干部和人民代表,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利益诉求,对政府官员进行咨询,直接参与决策,等等。作为共产党员,应当把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勇于向党和政府提出咨询和建议,积极参加有关政治活动。一个执政党党员如果对国家政治漠不关心,对社会事务尽量规避,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民主政治中,政治参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干部选举。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咨询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而且包括被选举权。目前,各类机关和部门的党政干部都要通过相应的民主程序才能走上领导岗位。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已经全面直选,不少乡镇一级的党政领导干部也经过直选产生。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党政领导干部的产生虽然不是直选,但必须经过群众的民主测评和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任用。从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来看,党员应当理直气壮地参加竞选,争取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我们党执掌国家权力不是抽象的,需要党员通过民主程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如果党员不积极参与竞选,或没有能力竞选,必然减弱或失去党组织对各类国家政权机关或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领导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鼓励个人对权力的追逐,但鼓励党员为党的利益按合法程序赢得权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
执政党党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环境中展示先进性,应努力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执政党党员仅仅满足于做好平凡的工作是不够的;做好平凡的工作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能手或优秀的员工,但它决不是执政党党员的全部要求。执政党党员要有理想,要熟悉党的政治主张,要知道自己如何通过政治参与实现这些主张;更懂得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善于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集中群众的利益。目前在一些地区进行干部竞选,出现了被党组织推荐的党员无论在学识、能力、演讲等方面都无法与非党员竞争的情况,这对加强党的领导显然是不利的。党员要进行政治参与,不仅要有学识、能力,而且要有个人魅力,在群众中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一个执政党的党员普遍不被群众认同,群众也不愿意投执政党党员的票,那么党和党的先进性就会打折扣。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执政党党员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
(四)执政党党员要成为凝聚群众和宣传群众的政治引导者。执政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引导群众,使群众认同党的政治主张。党联系群众有多种方式,党员主动地联系群众是党赢得人民拥护的基础性条件。从党执政的有效性来说,党员的重要作用就是联系群众和引导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与执政党的政治功能联系起来,善于把周围群众凝聚起来,增加党执政的合法性。如果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仅局限于本职工作,那就失去了政治意义。
党员凝聚群众,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的引导。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需要群众有情感和理性的双重认同。所谓情感认同,就是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能感受到党的温暖。所谓理性认同,就是让群众懂得党的理论,从心底里认同党的政治主张。情感认同是党赢得群众的基础,而理性认同才是党赢得群众广泛而持久支持的根本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赢得群众,一方面要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赢得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积极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把他们引导到革命队伍中来。党凝聚群众的历史经验证明,党员既要把温暖送到人民的心上,更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员联系群众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群众的困难,而且要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把党的政治主张变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一个党员不能影响群众和引导群众,只埋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模范公民。至于那些在群众中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相符合言论的党员,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共产党员的最起码的资格和条件。
党员要凝聚群众和引导群众,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战争年代,由于群众普遍缺乏文化知识,所以党员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讲一些浅易的革命道理就能赢得群众。在新的世纪,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已经普及,物质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党员赢得群众的手段也必须创新。首先,党员应当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有能力、有思路、有眼界、有信息,具有吸引群众的品质。这样的党员,群众有事会请教他,平时会靠拢他,做人会仿效他,因而在宣传党的路线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群众也更乐意接受。其次,党员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宣传群众,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使精神力量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为此,党员宣传群众,必须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古语云:“与其昏昏,使人昭昭”。党员用自己都不清楚的理论教育群众,必然使群众更加困惑。党员只有具备用党的科学理论解答现实问题,为群众指出正确的方向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引导群众。最后,党员要有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从实践经验来看,党员要有效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把握和认识,有演讲技巧,善于在日常交谈中转变群众的观念,才能成为凝聚群众和宣传群众的政治引导者。
(五)执政党党员要成为各行各业一流业绩的创造者。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胡锦涛要求党员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这一要求指出了执政党党员先进性的最根本特征。党员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它要体现在本职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贡献中,体现在周围群众的认同中。党员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把党的理想、宗旨和作风落到实处。
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对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和发挥党的政治功能意义重大。首先,党员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保证党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党员的先进性总是与党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当今,党的行动纲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上。根据这一要求,党员要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如果各行各业的党员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就体现了先进性。其次,党员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本质内涵。过去,我们把党的先进性抽象化,以为党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就自然先进。事实上,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过是具备了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是否先进,还要看党在历史进程中是否推动了历史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科学和先进的,根本原因是这一理论把党的先进性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着眼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党员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能做出实际贡献。最后,党员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同。执政党党员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凝聚和吸引群众。党员凝聚群众有多方面条件,但重要条件是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如果一个党员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干不好,那就不可能在群众中有任何威信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有岗位之间的竞争。一般群众也十分向往党员的帮助和指导。党员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仅不能吸引群众,而且会导致群众的疏远。因此,党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先进性,不仅自己的工作技能要高于一般群众,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而且能够帮助群众,能有效发挥政党联系群众的功能。
党员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需要相关的素质。首先要有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持久的精神动力。有理想的党员,会对自己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一个党员对自身的人生目标定位较高,才能有追求一流业绩的精神动力。其次,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更新最快的时代,稍有懈怠,就会落伍。党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干,才能为自己创造一流业绩提供智力支持。最后,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员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需要付出汗水。图安逸的人肯定与一流工作业绩无缘。随着我国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员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坚持艰苦奋斗,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党员应当把精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要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克服困难,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才能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标签:政治参与论文; 政治论文; 工作业绩论文; 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认同论文; 经济论文; 共产党员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