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能耗、水耗、室内环境质量常常偏离其预期目标,为项目实现其绿色目标带来风险。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绿色建筑机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出现偏差。本文在现有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三个角度提出了一套风险管理应对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
自1990年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开始在国内制定和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我国亦于2006年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经过此后近十年的不断实践,在2014年对原有标准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绿色建筑带来的一项显著变化是,大家愈发地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对于一个绿色建筑项目,在保障室内环境质量和使用方面,机电(建筑通风空调、给水排水、用电照明等)技术和土建建造类技术(结构、围护结构、自然采光等)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强调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机电技术的作用凸显;另一方面,建筑的机电系统的运营费用占用了建筑投入使用后费用的绝大部分;再一方面,绿色建筑倡导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需要相应的机电技术予以实现。机电工程应用的学科知识面广、涉及的行业种类多。对绿色建筑机电系统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保障绿色建筑的系统帮助项目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成为了亟待进行的工作。
1绿色建筑概念及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卓越的居住条件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变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现状,把人类、自然和建筑做为一个整体,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各方面的和谐共处。对于绿色建筑有很多的,在日本被称为“环境共生建筑”;在欧洲和北美,被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还有些地方称为节能省地建筑。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定义于2006年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得到了明确。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1990年世界上的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英国发布,2000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研发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我国建设部于2006年3月16日公布了我国第一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标准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评价。
2民用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原则
2.1风险规避
绿色建筑中机电工程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能力风险。对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风险规避主要应从项目管理单位自身的能力提升入手。项目管理单位应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明确自身建造绿色建筑的目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员始秉承着“高效运营”的理念。在项目决策阶段,应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建立项目管理团队,使得项目的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管理水平可以达到基本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风险减轻
在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以减轻机电工程中的潜在风险。设置设别运行目标——运行——检查——纠偏,时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绿色建筑的机电系统持续高效地运行。在不断进行迭代的系统中,机电系统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使之较项目的其他部分更容易进行调整,达到完善的状态。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通常是指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主体处理方式。建筑的绿色性与预期的目标相比产生了偏移是绿色建筑项目的主要风险。其中资源消耗增多,这部分风险会直接通过能源费用、水费、项目的建造于养护费用的增加直接体现在项目管理单位的积极利益上,其直接危害对象既是社会的环境、资源和公共资源,也是项目管理单位的经济利益;室内环境质量下降就直接影响了项目管理单位的使用体验,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也会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损失。因为绿色建筑的风险所对应的不是一种远期单次大额损失,所以经常会被项目的主体所忽略。若可以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将项目的能源表现和室内环境质量表现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作单位发生关联,即可以对这一部分风险进行转移。在机制设计方式上可以参考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3民用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原则管理措施
3.1能力风险管理措施
作为项目的管理单位,一方面要管理自身能力风险,另一方面要对各个供应商的能力风险进行管理。在自身能力管理方面,要对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工程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尽早地确定项目的绿色建筑目标,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围绕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项目的预算与工期。另外应建立针对绿色风险的奖惩制度,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转移。针对参与项目的各方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在合作方引入的过程中,就要对其绿色建筑机电工程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考量。
3.2技术风险管理措施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针对本类风险中的关键风险“采用新技术自身不成熟带来的风险”项目管理单位应组织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对技术路线进行考察和论证,对与项目本身情况契合效果不好的技术应予以摒弃,以规避技术风险。对已经确立技术路线的项目,应尽早确立机电系统的风险减轻的思路,在设计阶段通过精细测算、仿真模拟等手段确定项目的运行指标,以便项目在运行阶段即进行纠偏,以减轻运营阶段的风险。
3.3监控风险管理措施
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监控风险会对工程的其他类型风险产生较强的影响。根据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减轻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原则,监测系统反馈回的数据是项目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的基础和依据。大部分绿色建筑项目都能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能耗、水耗的分项计量。而为了使得项目的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反馈于项目,保证项目的运营效果则需要。
3.4信息及协同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信息传递障碍的问题,应对的措施可以包括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解决方案。比较理想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统筹项目的信息,避免信息的疏漏。建筑信息建模(BIM)是建筑,工程和建造(AEC)行业最有希望的最新发展之一。它帮助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可视化在模拟环境中构建的内容,以确定任何潜在的设计,施工或操作问题,可以有效地规避项目在信息和协同方面的风险。
3.5组织风险管理措施
在管理过程中,持续关注绿色建筑机电工程中的相关指标。对组织风险中的关键因素,“施工过程中未按照绿色建材的要求采购材料”应通过过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规避。在设计阶段,对机电系统的运行效果,采用仿真模拟的手段进行预估和优化,降低设计阶段的风险。在施工阶段,在采购与安装合同中应明确绿色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绿色性相关指标,在施工过程中,绿色性能合格的设备方进场;调试阶段若不能达到设计阶段的性能指标,落实绿色性能偏差的责任,应进行诊断和分析,性能达标后方可移交。必要时,要求合作单位将建筑的绿色指标纳入人员考核的范畴,并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规避组织管理类风险。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针对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管理思路。具体可以概括为:在思路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取技术路线规避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风险;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地思路减轻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风险;采用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转移项目绿色建筑机电工程的风险;并对实际工程中的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降低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实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能效。
参考文献:
[1]张晨曦.民用绿色建筑机电工程风险管理措施研究[J].居舍,2019(05):125+140.
[2]张振兴,吴鹏,龙叶天,周佳军,雷晓勤.LEED-V3.0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实施[J].施工技术,2012,41(10):69-72.
[3]刘倩文,何伟怡.绿色建筑开发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7(10):228+232.
[4]沈陆军.绿色建筑项目开发风险管理分析[J].居舍,2018(23):182.
论文作者:赵金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建筑论文; 风险论文; 项目论文; 机电工程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机电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