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让美术符号变得更加形象而具体,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从生活化的材料、生活化的内容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游戏,从而让熟悉的生活内容引发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关注,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实现幼儿园课程改革延长幼儿游戏时间的要求,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利用生活化的美术素材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首先要求教师从生活中不断挖掘适合开展美术游戏的素材,如各种各样的玩具、厨房用具,幼儿园附近那缓缓流淌的小河,等等,都是孩子们接受美术教育的场景。为孩子们创设真实的或接近于他们现实生活的学习场景,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绘画与手工制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熟悉的,乐于操作的生活化的美术操作材料。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有的来自于大自然,随处可见;有的来自于生活废旧或废弃的物品。树叶、花瓣、小石子、形状各异的羽毛等都是大自然的礼物;饼干盒、矿泉水瓶、一件旧的背心等都属于生活废旧物品。当教师把这些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化的材料投放到美术教育活动中时,孩子们都会开心地摆弄起来,并尝试着绘画与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当然,为了调动孩子们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收集这些材料,如教师或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捡拾树叶,一起收集鹅卵石,等等。这样孩子们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有利于提高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参与度。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注重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因此常常是让孩子们按照教材进行绘画,或者给孩子们提供范画,让孩子们模仿着画,这种机械式的训练方式,忽视了幼儿想象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创新素养的培养。在幼儿园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幼儿创新素养的影响下,我们通过美术教育生活化来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们围绕“我喜欢的蛋糕”这个主题进行小制作,看谁的蛋糕最漂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在提供了大量的橡皮泥与卡纸等材料后,又让孩子们自己在教室里寻找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时我们发现每个人的蛋糕各式各样,都令人啧啧称赞。孩子们造型、着色等各方面的发展是不一致的,因此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水平出发自主选择材料、设计蛋糕,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推动了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大内驱力。因此在美术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将为幼儿园美术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孩子们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时,他们创作的作品才会汩汩流淌着真情实感。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教师为孩子们呈现了自己心中的街道,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会按照教师心中想法模仿着绘画,但那些成人的想法基本上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很难产生创新。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设计出他们喜欢的街道,不必按照教师提供的街道模板来绘画。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吃苹果,因此如果街道两旁都种上苹果树,他和家人逛街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看到苹果、吃到苹果,那该多有意思,多幸福啊!教师对他的这个大胆想象给予了激励性的评价。这个孩子拿起笔来,在他的画纸上画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还给苹果装饰上五官,有趣极了。让孩子们画心中所想,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从而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
四、开展“亲子”美术活动
幼儿教育绝对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就能办到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在新时期,我们加强了家园共建工作,美术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给孩子们提升美术素养创造更多的机会。由于有成年人的参与,孩子们会认为活动会更有意义,因此更愿意参加。于是一些材料收集的工作,我们就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完成,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种子,到小河边去捡拾石子、沙子,等等。这些都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乐于参加美术活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不但拉近了幼儿与美术的距离,还使他们乐于参与美术活动,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作品流动着创新的血液,进而提升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翁茜.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208-209.
[2]吴丽芳.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与实践——基于儿童的立场[J].幼儿教育研究,2017(06):1-4+10.
论文作者:黎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孩子们论文; 美术论文; 生活化论文; 幼儿园论文; 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