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姚茂连1,朱培生2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姚茂连1,朱培生2

姚茂连1 朱培生2

(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它易于成型且易于运输,这些优点令混凝土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之中受到极大欢迎。其中,一项建筑工程中建筑的寿命、性能与质量会受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极大影响,因此,若要实现增强建筑工程质量与性能,并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目标,便要加大对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力度,进而实现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应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住宅要求有较舒适的内部环境,对办公室要求有开阔明朗的空间,对建筑要求有较大的净高,而预应力结构的出现,这些要求都可以轻松实现。预应力的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预应力结构形式有:有梁大板框架结构、转换层结构、无梁平板结构、吊车梁结构、门架结构以及特殊结构等。

1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意义以及特点介绍

1.1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研究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的建筑施工。一项建筑施工的完成是需要每一项技术完美的配合才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的,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技术出现问题都会给建筑的总体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研宄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的使得预应力施工技术得到应用。

1.2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特点介绍

首先就是提高了构件的抗裂能力和刚力。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应用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特点就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和刚力。此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特点还有扩大了构件的应用范围、使高强度材料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好的利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节能环保等特点。

2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

2.1有梁大板框架结构的应用

有梁大板结构指的是在柱与柱之间布明梁,在大板上面布置隔墙的一种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与平板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由于省去了次梁,所以在室内就不会有错综复杂的次梁,具有:柱距大、内景好、抗裂能力强、施工速度快、净空高和省材料省模板等优点。如果这种大板配合预应力宽扁梁一起使用,那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层高,提高层净高,如:跨度为9m的预应力宽扁梁可以做到高450mm,比普通的预应力梁少了200mm,比普通的混凝土梁少了350mm,可以很好地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

有梁大板结构比较适用于办公楼和住宅,特别是住宅,不设次梁,不但不会影响室内的美观,又有利于住户自行隔断房间,有效地利用室内空间,即便是换了新的住户,新住户在改造房子时依然可以自行布置房间,近几年来很多公共建筑和大型商场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甚至在一些高档住宅也有应用,在使用功能方面一直到使用者的一致好评,有梁大板结构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2.2转换层结构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和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发展迅速,这种建筑需要下部有大柱网和大空间的公共设施,从受力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合理的,设置转换层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常用方法。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成熟,预应力的施工费用不断下降,因此在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开始越来越多应用预应力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预应力平板结构的应用

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在柱与柱之间以及隔墙下设框架梁和次染,这必然会出现室内明梁纵横交错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楼层的有效高度,影响了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和美观。由于明梁的存在,从而大大限制了隔墙布置的任意性,要重新调整室内功能就会显得比较困难,我们很难想象有那一栋建筑在50年甚至70年的使用期内都不需要变换使用功能或对空间重新分隔,特别是住宅建筑和办公楼。

如果在楼盖体系的设计中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上述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这种预应力平板结构除了在楼板周边和局部少数有隔墙的地方保留有必要的边梁以外,室内的明梁全部取消,为了改善楼板的受力性能,只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暗梁,每个单元的室内顶板都为一整块平面。

3使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更好应用的措施

3.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于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

首先,需保证全体施工人员都对整体混凝土施工工程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其次,施工人员一定要事先做好防雨以及防高温的准备工作,包含对防护材料与设备的准备,这是因为于建筑工程中,天气会对混凝土施工产生影响,这样做可以使施工质量得以保障。最后,施工人员对于材料质量、品种、规格、数量及外形等作出周密的检查与分析,需严格遵照相应的验收规定予以验收,需确认全部材料均为合格品后方可进行后续环节

3.2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于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其施工内容包括对混凝土搅拌、将其送至施工现场、浇筑并振捣等。

首先是搅拌,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实施之时,需先对全部材料予以确定,采样从而作出混凝土的设计配比,再于工地调配出适量混凝土,对它的质量与性能作出实验,以此确定其是否合格,再以合格样本的配比为依据,来对混凝土予以搅拌。此外,还要实时关注混凝土于骨料的含水情况,于混凝土和其他材料搅拌之时,需严格地遵守搅拌操作以及配比的标准来进行。

其次是运送,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和运输是否合理有极其紧密的关系,故而于运送之中需采取必要举措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科学合理的运送方式进行输送。应注意对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进行把控,尽可能缩短运送时间,若运送时间过长则会使混凝土性质受到不良影响,使得混凝土粘合度下降。此外,混凝土的要求与性质是不尽相同的,故而应将同类混凝土一起输送,不同类型应按批次分别输送,若不同类别的混凝土混在一起输送会为后续施工带来不良响,并增加施工难度。

再者是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于浇筑前,一定要检查钢筋与模板,以便令其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并检验选择的浇筑方法是否正确,标准条件为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在三米以下,

若择取分层分块法了,则要考虑钢筋密集度以及结构特征,以此来规定各层的高度。

最后是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此环节应于混凝土浇筑之后予以及时的进行,此环节的作用为令混凝土可以充分填充模板的各个位置,令其实现最大程度的密实度,同时应该尽量达到均匀的要求。

3.3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和维护

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和维护这可以进一步强化混凝土结构中的硬度和强度,进而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之下,此时的混凝土需得到超过两周的保养和维护,常见的养护手段是于其表面进行洒水并蒙盖草垫,若施工处于冬季,则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预应力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工程技术,实践证明,预应力技术以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建筑领域占据着强大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必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静宏,任章奇,杨蕴,王韶军.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四川建材 ,2013(03)

[2]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3]霍本玉,王志杰.浅谈公路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6)

[4]李妹.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4)

论文作者:姚茂连1,朱培生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姚茂连1,朱培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