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朱继树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朱继树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要求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质量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施工管理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地基基础要稳固,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开展监管工作时,要将基础性工程例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作为监管重点。本文将就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础工程;地基基础施工

引言:房屋建筑工程开工的标志就是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也是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现在的房屋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地基基础工程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房屋整体稳定性,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场所,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遵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特点分析

1.1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地质种类繁多复杂,常见的有季节性冻土、湿陷型黄土、杂填土、淤泥质土、冻土等,在我国西南部主要是熔岩地质,其他地区也有小面积分布,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对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提出了一定要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给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也是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之一。

1.2多发性

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总则给居民带来人身安全威胁,这也体现出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3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果在施工完成后发现地基基础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就基本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地基基础工程投入,不论是勘查、施工还是地质存在问题,都会造成地基基础缺乏稳定性,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房屋建筑施工完成后可能出现坍塌、倒塌等问题,不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还给居住的人们带来了人身安全隐患。地基基础承载了整个房屋建筑的载荷,如果地基基础存在问题,房屋建筑的其他位置也会很快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突发性的,很难预防,这也凸显出地基基础问题的严重性。

1.4潜在性

房屋建筑施工是环环相接的,后面的工序将会不同程度的覆盖前一道工序,因此地基基础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也是施工质量检验存在较大困难的主要原因,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针对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加强监管,尤其是隐蔽性工程的管理。

1.5困难性

如果房屋建筑工程其他部位出现事故,处理难度相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来说要小,因为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工程,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施工操作将会有很大困难;地基基础承载了整个建筑的载荷,处理地基基础是必要的影响上部的建筑结构,如果房屋建筑已经交付使用,要处理将会更加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问题分析

2.1混凝土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施工前,枕木没有按照标准摆放于统一垂直线,枕木承载的载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如果混凝土中的水分因为外部环境影响快速蒸发,增大了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

2.2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常见的漏水部位有变形缝、山墙等处,造成结构漏水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也就是施工人员的错误施工导致的;自然因素,就是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

2.3施工材料问题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刻意采购质量低下的施工材料,这些施工材料无法满足施工标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也可能是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没有标注施工材料的标准,施工人员使用了错误规格的施工材料。

2.4通风孔道堵塞

造成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可能是施工人员的错误施工,也就是不小心将杂物堆放于通风孔道内,也可能是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的。

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法

3.1注浆法

确定钻孔点后才能进行注浆法施工,测量并计算得到钻孔的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泥浆配比,打孔之后注入适当量的泥浆,注入时要将数据和施工细节详细记录下来,施工完成后仔细检查,确保所有钻孔都已经完成注浆。如果出现了泥浆上冒的问题,要保留一米左右的不加固土层。

3.2强夯法

首先要将地基基础施工场地使用推土机处理凭证,测量并确定夯点,使用填充砂石、竖井排水等方法减少地基中间的水量。为防止出现设备和地基下陷的问题,要铺设一层砂石垫层或者厚砂垫层,强夯要从周围向中间进行,施工完成后还要使用夯锤再夯一次,保证地基基础受力均匀。

4、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4.1地基基础选型

地基基础承载着整个房屋建筑的重量,如果建筑物较高,或者地基基础荷载性能不够,可以采用筏形的地基基础,与独立地基相比,这种地基基础稳定性更好,但是施工成本相应也较高;如果建筑实体和地基基础分布情况竖向一直,并且地基载荷能力足够,一般采用独立地基;如果是软弱地基,必须首先进行处理,根据地基的组成物质,制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4.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如果地基上层土层不厚,而地基土又是淤泥,应该综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让建筑实际对不均匀地基的适应能力更强,如果已经决定了地基处理方式,为保证合理性和科学性,要进行检验。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换填基层法、预压法、水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等。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的概率,可以采用人工或者桩基础等地基处理方式,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可以设置施工后浇带。如果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度差,一般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如果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影响较大,混凝土出现收缩现象,可以设置膨胀带并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严格控制微膨胀剂和混凝土的配比。需要在裙房和高层建筑间设施变形缝还是设置后浇带,要根据地基基础的实际情况确定。

结束语

房屋建筑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而房屋建筑质量的决定因素就是地基基础质量,做好施工管理和监督,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28.

[2]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162.

[3]丛岩.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59.

论文作者:朱继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朱继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