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83;价格和供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价格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通过对价值、价格及供求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价格本质上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供求的基础,供求是价值的人格化——经济人在市场上的表现。同时指出在西方经济学大量传入中国的当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经济学大厦的牢固基石。
关键词 价值 供求 价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便大量传入我国。同时出现了一些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西方经济学的倾向。于是,我们不免要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真的过时了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我们还是对两个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价值、价格和供求作一些分析,或许会有所启迪。
一、对价值概念的理解
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由于使用价值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特征,因此,我们对价值的考察也分两方面进行。
首先,具有同一质量商品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可见,价值是为了取得单位同质产品社会所应投入的最小平均费用。
其次,具有不同质量商品的价值。在商品质量不同的情况下,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质量的优劣,一般来说,质量优者价值大、质量劣者价值低、质量相同价值相等。按质论价的实质则是按值论价。也就是说,不同质量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为取得该质量的商品所必须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可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的是社会劳动的分配,是取得既定效用所必须的最低费用,是费用和效用的对比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小——最大问题。
那么既然价值反映的是社会为取得既定的效用所必须花费的最低费用,怎么就说它是最小——最大问题呢?或许只能说是最小费用——既定效用问题。但在我们看来,由于价值是从社会产品总量的角度来观察的,是一个社会性的宏观均量概念,是一个事后调节量。我们之所以得出价值是效用既定条件下最小费用的结论,是由于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效用一定。然而对每个生产者,甚至整个社会来说,可以确定或真正掌握的是其劳动或者说费用,而究竟最后的效用如何还不能确定。这就要求人们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努力取得最大的效用。价值也正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取得最大效用的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均量。在这个意义上价值就可说成是既定费用——最大效用的问题。事实上,由于生产的连续性,效用和费用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事前努力和事后调节并存,于是最小费用——既定效用,既定费用——最大效用同时存在。为了综合反映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认为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最小——最大问题。
由于一切经济活动都得由人来进行完成,一切经济规律都是通过对人经济行为的制约来发挥作用,价值规律也不例外。
二、价值和经济人
价值概念给人们的启示是:整个社会生产活动都是在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商品交换中作为供求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作为需求的一方总是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效用,因为这不仅符合社会生产的要求而且正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同时,他手持的货币就是价值的代表。处于对立面的供给者是作为与需求相反的力量而存在。他所拥有的是既定的使用价值——效用,这样一来,他的效用中包含的人或者说费用也是既定的。但是由于价值的不可知性,决定了他必须力求获得更多的货币,这样才可避免损失,实现最大利益,这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外在化为商品和货币以后的货币经济阶段的必然表现。可见,供给者之所以力争用最少的商品换最多的货币也是由于反映价值要求的最小——最大原则的作用。至此,我们可以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是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由于它附着在使用价值这一载体上,因此又可以认为价值是社会关系的物化形式,而参与经济活动的供求双方是价值的人格化或者说是经济人。总之,价值是人格的物化,经济人是价值的人格化。
当然,我们所说的经济人并不是西方经济学中所广泛运用的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而只是价值的人格化,是以最小费用获得最大效用的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而资本则是资本家人格的物化。我们知道,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的实际内容仍然是价值,是通过价值所反映和表现出来的。资本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人,他不是以取得使用价值这个效用为目的,而是以取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并且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一般经济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价值变为资本的过程,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人变成资本家的过程。资本起源于价值,资本家出身于经济人。
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唯一代表,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上都表现为价格,经济人的一切活动在市场上都表现为供求。这样一来,价值和经济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就表现为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
三、价格和供求
价格和供求的关系对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经济理论了。但是,对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解释,却成了经济理论的一大难题,也是区分不同价值理论的标志。在我看来,要对价格和供求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除必须明确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以外,还必须将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区分为:价格的供求效应和供求的价格效应两个方面。这里我们所说的价格的供求效应是指价格是如何供求的,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供求量作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而供求的价格效应则是供求量作为自变量,价格作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有关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了。我们只要知道货币是价值的代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足够了。另外,在研究供求时,假定币值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不发生货币的升值或贬值。
1、价格的供求效应
我们知道,参与交换活动的都是我们所称谓的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人,即价值的人格化。从需求一方来说,价格越高,意味着费用越大,那么为了使其收入整体效用的最大化,他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就减少,反之则增加。由此可见,价格的需求效应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从供给来说,价格越高,他就增加供给以求收入的最大化,反之则减少供给。这就是说,价格的供给效应是一种正负相关关系。如果用图1 表示则有: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和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S,两线相交于(P(,0),Q(,0))点。此点的涵义是,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都是价值货币表现的均衡价格时,需求都可得到的最大效用和供给者愿意提供的最大效用是相等的,都是Q(,0)。
2、供求的价格效应
价格的供求效应是供求量如何随供求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而供求的价格效应则要考察供求量的变化如何影响供求价格的问题。
对于供给者来说,供给量越多,表现为太多的商品追逐较少的货币,那么单位商品的价格就下降,这是由于需求者节约使用货币使有限货币收入取得最大效用所决定的,反之价格将上升,说明供给对价格的作用是负相关的,用图2表示就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需求者来说,当需求量增加时,表现为太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供给者可用提高价格来求得收益的最大化,于是价格上升,反之则下降。可见,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成正相关,用图2形表示就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仍为(P(,0),Q(,0))。它的涵义是:当需求者愿意取得的最大效用和供给者能提供的最大效用都为Q(,0)时,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也相等于P(,0)。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我们还必须提醒的是:需求量是直接与供给价格相互作用,而供给量则是与需求价格相互作用。这样供求双方通过供求价格交互作用这一传导机制发生联系的。因此,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实际上是需求量与供给价格的关系;供给与价格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供给量与需求价格的关系。绝对不是需求量对需求价格,供给量对供给价格。这一点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
通过价格的供求效应和供求的价格效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供求活动都是经济人按照价值的要求即最小——最大的原则进行的。供求量的变化引起价格围绕价值(它的货币表现为P(,0))波动,而价格的变化引起供求量围绕均衡量Q(,0)波动。因此可以说供求过程中价格和供求量的关系正是价值实现形式,是价值在流通领域实现时的表现,绝对不是价值决定的方式。
图1
图2
四、对供求论的剖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论仅仅是价格的供求效应,不能说明供求的价格效应。这是由需求函数Q(,D)=f(p)和供给函数Q(,s)=f(p)所决定的。当然它们认为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概念,供给和供给量也是不相同的。供求量变化表现为供求曲线上点的移动,而供求的变动则表现为供求曲线的整体移动。供给和需求的增加都使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这样一来,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时价格就上升;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上升,反之则下降。初看起来供求的价格效应似乎得到了解释,事实上,他们在区分了供求和供求量以后又将二者混同起来供求的价格效应似乎得到了解释,事实上,他们在区分了供求和供求量以后又将二者混同起来了。再说,供求曲线的整体移动反映的是货币价值的变化,而供求函数中用于反映商品价格的货币价值是假定为相对稳定的。因此,他们又把价格的变化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即货币价值的变化混同起来了。
第二,西方经济学认为需求函数里的价格是需求价格,而供给函数里的价格是供给价格,这些都是错误的。它不仅与现实交易中的讨价还价不相符合,而且在理论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如果需求量只决定于需求价格,供给量决定于供给价格,那么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传导机制,它们之间也就无法相互作用。可见所谓需求函数背后由边际效用决定,供给函数背后由边际成本决定的供求论是谎谬的。
第三,回顾供求与价格关系,我们会发现,在描述这一规律的时候,总是用△Q和△P,也就是说,总是要说商品数量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之间具有怎样关系。如果用数学关系式表达的话,就是dQ/dP=f(P,Q)或dQ/dP=g(P,Q)由此可见,价格的供求效应和供求的价格效应都是一阶微分方程,它们的通解肯定是:Q=f(P,Q)+C或P=g(P,Q)+C的形式。常量C怎样确定,这是西方经济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在C为未知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不能画出来的,所谓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也就无法确定。然而利用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商品的价值可求得它的货币表现p(,0),在p(,0)一定的条件下,对特定的供求双方,肯定存在(P(,0),Q(,0))的特解。对不同的经济人,P(,0)是相同的,由于Q(,0)的不同使不同的供求者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供求曲线,这是与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市场情况相一致的。将(P(,0),Q(,0))代入通解就可求得常量C,从而就可得到具体的供求函数,然后再将此函数用图形画出, 就会发现两曲线交于(P(,0),Q(,0))点,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点。可见,均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关系必须用价值来说明。“供给和需求可以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会涨到它的价值以上或降到它的价值以下,但决不能说明这个价值本身”。〔2〕
第四,还必须指出的是,西方供求论是一种循环论证。“这种推论,可作如下的表示:”。〔3〕
至此我们看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供求的基础,供求是价值的人格化——经济人在市场上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在西方经济学大量传入我国的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经济学大厦的牢固基石。
本文1995年11月19日收到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6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页。〔3〕何炼成主编的《价值学说史》第357页。
标签:供给和需求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效用函数论文; 效用理论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