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集决策、施工、验收于一体,且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建筑质量才会得到保证。决策作为建筑工程的先行者尤显重要,而好的决策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导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工艺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劣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工程项目中,在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美观性已成为业内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话题。
1地基和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1土方开挖
在土方正式开挖前,要对场地的自然标高进行精确测量,有效避免在结算过程中出现争议。如果场地比较平整,在完成土方开挖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的面积,从高中低三处分别取值,选择测量数点的平均值,尽量保证每个建筑的测量点不少于十个。如果施工场地起伏情况比较大,要根据实际地形特点,设计好进行测量的控制方格网,因为设计的方格网的测量点越多,数据就更加准确。同时建设和施工单位要排出相应的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督,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为以后工程量结算提供必要的依据。
1.2基地防水和保护层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室有防水要求,就要增加外防水设计,在基础底板下敷设相应的防水层。因此,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找平层、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合理控制槽底的标高,还要做好验槽的计算复核工作。在施工中,如果出现了防水保护层完成施工后,基础底板标高超出规定的范围,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设计变更处理,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要适当调整地下室地面做法,不断减少其中的厚度;还可对顶板模板平整度进行控制和管理,不对底板进行抹灰施工。
1.3底板防水和外围轴线
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在基础底板的周围要砌砖墙做模,砖模内侧主要包括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以及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层。在进行砌筑砖墙施工前,建立人员要对这三层的厚度进行预留,就是基础底板外边边缘后退。如果预留被忽略,要对砖模内侧薄抹灰找平,同时还要铺贴防水层,但是不断防水层的保护层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对防水层造成不必要的破坏,要采用干净的竹胶进行临时性的遮挡处理,然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取出。
1.4地下水降排水施工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如果基础深埋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是,在基槽和基础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降排水工作,因为降水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整个建筑物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者开裂,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监理工程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地下水降排水的均衡,同时要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动态的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净水点地下水位悬殊时,就要加强管理和控制,防止水位差不断扩大。还有发现基础出现较大的沉降和倾斜时,要暂缓施工,联合勘察和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进行分析研究,防止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
2探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 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配制混凝土
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原材料质量,为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混凝土配制之前,对各项原材料的质量、性能、型号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水、粗骨料、外加剂等。
第二,通过多次事业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在原材料加入前,需要采用专业的称量仪器进行称量,严格控制添加原材料添加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设计标准中的规定,对后期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有很大影响,间接性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外观和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混凝土配比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控制原材料添加了量、搅拌时间等,保证配制好的混凝土不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有很好的保水性,为后期混凝土浇筑提供良好的条件。
2.2 混凝土的运输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行车速度,尽量允许前进,避免急停或者突然启动,尽量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避免车辆颠簸致使混凝土发生离析问题。从拌合站到混凝土入模,车辆运输时间不能超过30min,否则需要做报废处理,重新配制,避免混凝土初凝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3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环节是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混合料不能离析或结团,通常来说,混凝土的浇筑要分层。混凝土浇注无论是按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呈斜面层次,全断而推进的浇筑方法,还是按从下向上一层的,呈水平层次浇筑方法,都必须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
2.4 混凝土的捣实
在混凝土振捣阶段要加强质量控制。首先要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要确保搅拌振捣机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混凝土模板仓是整洁干净的。第二,严格的按照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流程进行浇筑,防止因施工冷缝而形成的混凝土断裂。在捣实过程中要注意,振捣的均匀性和速度,避免发生漏振和欠振问题。
2.5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后要及时的做好养护工作。混凝土在建筑过后,在露天情况下易产生脱水现象,导致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影响自身强度。同时,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会导致其体积收缩,易造成混凝土开裂,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导致裂缝造成质量问题,因此养护工作极为重要,需要通过养护来保证其温度和湿度。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且养护用水要与拌合混凝土用水相同,一般持续七天,具体可根据气温、湿度、水泥品种,掺入的外加剂等情况,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洒水天数。
2.6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第一、温度裂缝的预防。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差比较大,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受热不均,内部向外扩张,就会形成裂缝。这种裂缝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搅拌过程中,要适当加入一些缓凝剂,有效减慢混凝土凝固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入少量的纤维。
第二、干缩裂缝的预防。干缩裂缝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比较大,主要因为水泥浆的水分蒸发而形成的。因此,在选择水泥时,可以使用收缩量比较小的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相对减少水泥的使用。此外,还要控制好水灰的比例。
第三、沉陷裂缝的预防。引起这种裂缝的原因比较多,这要就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填土不够结实,混凝土浸水或者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支撑距离较大,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沉陷裂缝。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松软的图纸要进行有效加固,增强支撑模板的硬度,保证支撑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四、塑性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大风和高温的影响,加上混凝土凝结的强度较小,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严重,整个体积不断收缩,从而出现龟裂现象。因此,要选择收缩程度比较小的水泥或者在混凝土凝结前,加强养护管理,通过覆盖塑料薄膜的措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结语: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并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质量,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覃楠.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与发展,2016(7)
[2]王鑫.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J].门窗.2013(07)
[3] 姚盛.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门窗,2017(5).
论文作者:杨振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防水层论文; 水泥论文; 底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