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名人名胜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湖论文,旅游资源论文,名胜论文,名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西湖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其中不乏贤君名相、名哲先驱、科学巨匠、文艺大家、骚人墨客、政治豪杰、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实业巨子,辈出不穷,光芒四射。他们不仅给后世遗下永不泯灭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西湖留有数不尽的遗踪胜迹,供人开发,令人缅怀,使人瞻仰,成为西湖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湖名人名胜的主要内容
1、名人故里。西湖是政治家于谦(明),思想家龚自珍(清), 科学家沈括(宋)、钱学森(现),文学家田汝成(明)、袁枚(清)、陈端生(清),书画家夏珪(宋)、戴进(明)、丁敬(清),戏剧家洪升(清)等的故乡。“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人们眷恋自己的故乡,人们更看重名人的故乡。因而,名人故乡的胜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瞻仰名人故里,可以追溯名人成才的外部环境、活动遗迹和传说轶闻,常给游人以许多人生哲理的启迪。如于谦扶掖明朝纲,龚自珍力倡改革,沈括笔谈传千古,钱学森心系导弹,田汝成写西湖书,袁枚诗文留故乡,陈端生作再生缘,夏珪巧笔画西湖,戴进创浙派画风,丁敬西泠续印灯,洪升遭难长生殿……
2、名人故居。清吟巷口学士府,丁家山上人天庐, 白沙堤头识俞楼,国学大师寓蒋庄,红顶商人居芝园,实业巨子筑刘庄,琴楼菊园是汪庄,风雨茅庐风雨情,招贤寺里子恺屋,严家弄内故人情,栖霞岭麓老画工,灵隐道旁风眠居,景云村中好山水……西湖有政治家王文韶(清)、康有为(清),国学家俞曲园(清)、马一浮(现),实业家胡雪岩(清)、刘学询(清)、陈叔通(现)、汪自新(现),文学家郁达夫(现)、丰子恺(现)、夏衍(现),画家黄宾虹(现)、林风眠(现)、潘天寿(现)等的故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睹“屋”生情,缅怀故人,虽人去楼空,却音容宛在,您徜徉其间会感到特别亲切,受到直接的熏陶。
3、名人墓地。青山有幸埋忠骨,胜地逢墓色倍增。 西湖有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墓;有民主斗士秋瑾、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墓;有实业巨子胡雪岩、史量才、都锦生墓;有文艺大家俞曲园、潘天寿、盖叫天墓;他们生前钟情西子,死后埋骨湖山,诸多英杰地下为邻,后人至此,肃然起敬,最能寄托崇仰之意,抒发怀念之情,激励奋发之志,因而也最具不朽魅力。
4、名人贡献地。西湖有今日, 离不开历代才俊的关心厚爱与贡献——白居易恩泽西湖,苏东坡缘识西子;阮元功绩著杭州,林启兴学启新知;陈洪绶得意西子,吴昌硕结社西湖;龚自珍力倡改革,竺可桢建树求是;更有毛泽东情系西湖,周恩来关爱西湖,朱德欢喜西湖,陈云眷恋西湖……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作出了伟大业绩,对西湖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业绩尚存,有的佳话犹在,一代一代,有口皆碑。因而也最能激发游人的壮志豪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西湖丰富多彩的名人名胜资源的开发,便是所有关心西湖的人们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可以概括为外在的建设和内涵的发掘两个方面。
二、西湖名人名胜的外在建设
西湖名人资源的开发,必然要与西湖名胜景观相连系。名胜景观是名人资源的外在载体,名人资源则是名胜景观的内涵。两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辨证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西湖名人名胜景观的名人故里、名人故居、名人墓地和名人足迹等,一般而言大都会被后人所珍惜和爱护。尔后随着时空的变迁,之所以残缺不全或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自然破坏,二是战乱破坏,三是人为破坏。破坏之后,或由于财力不敷,或由于政局动荡,或由于识见所限而不能得以恢复。因此,西湖名人名胜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对名人名胜景观进行恢复旧观建设和保护维修建设,使游人有景可观,有物可思。
综观改革开放20年来,西湖的名人名胜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并冠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单位加以保护,部分已得到规模开发,构成西湖旅游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苏堤南端的一幢“将军楼”改建成苏东坡纪念馆;于谦故居、墓地及祠堂得到了恢复;马坡巷的小米园辟建为龚自珍纪念馆;章太炎墓侧修造了一座四合院式纪念馆;花港观鱼内的蒋庄增辟了马一浮纪念室;虎跑泉旁新辟了李叔同纪念室;以及在俞楼原址上新建的俞曲园纪念馆……使美丽的西子湖更增添了文化内涵,让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十年动乱,西湖的名人名胜被当作“四旧”而遭严重破坏,有的至今未得到全面修复;有的虽有恢复但仍未加珍惜;有的则任其自然颓败湮没;更有的被“推土机式”或“剃光头式”的城建改造所“消灭”。譬如1937 年国共西湖密谈的处所何在?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何地签署?康有为的老宅近况安好?丰子恺的西湖“行宫”什么模样?胡雪岩最后的人生歇脚处现状如何?沙孟海的“若榴花屋”为何沪杭各有一处?郁达夫为何名其宅为“风雨茅庐”?盖叫天的“燕南寄庐”何时恢复?林风眠怎样设计自己的画宅?史量才被军统暗杀的“告别”处在哪里?杨虎的青白山居如何成为国宝《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杜月笙的寂庵怎样变成印学博物馆宅基地?这些都是现成的、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旅游资源和潜在项目,值得我们去寻访、探究、挖掘、保护、开发,搞得得法,事半功倍,功德无量。
三、西湖名人名胜的内涵发掘
如前所述,西湖名人名胜的开发,首先需要外在建设的开发,但光停留在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注重其内涵的深入发掘。前者的开发是浅层次的,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难做到;后者的发掘才是深层次的,不是光具备经济实力就能奏效,因而,其难度较高,其价值也愈大。
西湖名人名胜资源内涵的深入发掘,就是要将历史名人的最本质、最宝贵和最能感人的精神品格发掘出来,并使之物质化。从而使游人能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身体验到,处处感觉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维妙维肖的名人音容笑貌,令人动容,令人投入,令人吟之歌之,舞之蹈之。这样的内涵发掘,不光是名人故居的单纯复原所能做到的,是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费大智慧的。譬如,西湖周围有不少名人别墅,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人文、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来共同探讨、研究和设计。如别墅文化内涵的挖掘需要历史学家,别墅建筑风格的品评需要建筑学家,别墅人文环境的审视需要民俗学家,等等。又假如组织一条“艺术大师遗踪游”线路,去探究为何清末以来西湖聚集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以至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家群落”,涌现出吴昌硕、丁敬、丰子恺、李叔同、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沙孟海、吴大羽、陆维钊、林文铮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那就不仅要上溯历史,下探现实,而且还要考察形成这一“艺术家群落”的“气候”和“土壤”,联系中国美术学院70年的“薪火传薪”,踏着大师们留在西湖的故居、墓地、纪念馆,欣赏品评他们的众多佳作,以便摸清规律,把握文脉,将这些大师们的“肖像”形神兼备地描绘出来,为这一名人名胜资源的开发铺平道路,打下基础。
西湖名人名胜资源的开发,困难但光荣,任重而道远,诚如袁枚诗言:“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