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王权成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王权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有关密度问题,并对我国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发展背景极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尝试从建筑学角度分析建筑空间、建筑物实体和建筑整体功能,进而对建筑物空间和城市空间进行探讨。文章以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生活生产空间塑造为出发点,提出缩微化城市建筑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学

一、城市高密度环境中建筑学思考的重要意义

1、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不断发展和交流,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大量的转移给城市的交通和住房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问题,造成城市资源难以合理的分配,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质量下降。部分城市由于高密度环境造成城市发展缓慢。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建筑学对城市高密度环境进行优化,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促进建筑实用价值的提高。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建筑学的原理需要促进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有效融合,其包含建筑、艺术、社会以及人文等各个学科的密切联系。随着建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可以对工程建筑和环境的融合进行调整,促进建筑功能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其实用性,同时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学不仅仅能够对宏观体系进行调整,同时能够对微观的人和物进行考虑,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建筑学能够促进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

二、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利弊分析

然而,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于中部与东部,而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则是人口稀疏。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的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在带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势必会想想城市的健康发展。

2.1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高效利用

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不仅仅是由于人口密集造成的,而且是各种建筑用地,包括空中和地下用地的滥用,建筑的高密度和人口的高密度相结合,造成了整个城市的高密度环境。建筑是城市的生命和象征之一,为了容纳众多的人口,建筑不得不向高层、向地下发展,这对城市紧张的用地来说是一种先进的利用。在建筑学中,有密度与知觉密度这样两个相对的概念。密度是城市的客观属性,而知觉密度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城市的客观属性,只有城市密度设计合理,人们的知觉密度才会提高。若结合建筑学理论的统筹规划,从城市的经济、人口、交通等总多方面考虑,高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城市发展。

2.2加剧城市拥堵状况

但另一方面,若是城市的高密度设计得不合理,则会加剧城市的拥堵状况。盲目的建筑施工,没有整体规划的道路布局,使得整个城市整日都处于大规模的休整之中,不仅对地面的交通产生影响,减少城市的活动和绿化用地,而且建筑住房周围充斥着噪音,影响人们的主观知觉。归纳而言,在资源缺乏,而信息量过大的矛盾下人们逐渐丧失了对高密度城市的好感。

三、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重要性

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近些年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劳动力人口的城市方向转移和流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城市工程建筑项目的增加带动了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增加,随之自然引发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的发展。高密度环境从社会角度分析,主要的特点包括人口和空间矛盾加剧,住房资源紧缺,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的居住人口大部分得不到应有的生活资源供应。更为严重的一个附加问题就是城市的现存可利用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利用和超负荷开发。在我国的各类建筑工程中,很多建筑商为了增加可利用的空间不断加高建筑和开发地下空间,应该从整体统一的角度进行建筑学空间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方法

1.实施缩微化战略

从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现,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正在逐渐的形成。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也日益膨胀起来,所以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虽然紧缩的城市空间给城市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但是同时也为丰富建筑形态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由于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促使交通处于瘫痪、空气污染严重,整个城市的管理和规划都变得更加的复杂了。因此,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启用建筑学思考方式是为了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改善并有效地结合缩微化的战略,首先将城市的总体进行微缩和细分,结合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前提和原因,实施缩微化的空间要在紧密环境中进行全新的规划,首先注重的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下的局部状况,通过城市高密度微观的当前环境,提升针对性的空间品质改善和空间紧密性重塑的能力,及时的进行城市生活空间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将整个城市的综合能力提高。其次实施高密度空间的微观化,通过小规模的规划和发展将城市的街道和地块内部进行改造,进一步的提供城市空间细密性的视觉感受并加强通道联系,提高城市高密度空间内的空地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效率,同时也能够提供多层次相互穿插交接的公共用地。

2.建筑向着空中垂直发展

传统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地面范围,随着建筑的多功能的开发,高密度城市的空间应该与高层建筑相结合,以中垂直的形式向着空中发展。如出现空中花园、屋顶广场等。同时中垂直式的发展不仅要局限于地面和空中,地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空间,例如地下广场、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等无一不体现着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这些空间的增加实现了高密度环境下人们公共活动的需求,同时也改善了建筑的价值。

3.有效的使用城市空间

在高密度的环境下,连续化的建筑物给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带来直接缩小的影响,进行密集空间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落实可利用空间的范围,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保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谓的有效地利用空间就是指高密度空间内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能够在同一栋建筑的垂直度上进行分层的混合累叠,为城市节省空间用地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加舒适的城市空间也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填充和缝合策略在城市的高密度空间规划中能够形成针对性的效果,比方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如果做到见缝插针。因为填充和缝合能够通过较小的修补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联系,逐渐使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填充和缝合策略能够将已有的建筑结构、功能设施和在建的建筑形成连续的架构,促进建筑空间的改造更加的具有完善性,从而将相互独立或者分散的各个局部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减少城市密度增加建筑高度

减少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有效方法还有就是加高建筑物,将更多的人口集中在同一建筑物上,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将人口密度转变为高层建筑上来,并在节省的空地上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提高密度环境给人的舒适度,而且在集中的高层建筑中更加的能够突显出城市的和谐美。

结论

总而言之,城市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建筑学的头脑,结合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经济和生态两手抓。通过对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建筑学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为人们打造出更加适宜居住、更加节能、环保、低碳的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1]王爱菊,张巩巩.基于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04):8-9.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未来: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J].中国房地产业,2014,10:100-103.

论文作者:王权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王权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