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反思修正,构建活力课堂——《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教学案例简析论文_张恩宁

及时反思修正,构建活力课堂——《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教学案例简析论文_张恩宁

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210012

【案例描述】

苏教版三下《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含有乘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我在执教时,想着只要学生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就行,带着这种想法,我走进了课堂……我出示本节课的情境图和问题“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师:从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能独立解答吗?学生一一解答,并独立解答。

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学生汇报:3×5+20。师:观察比较,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师:像这样的运算叫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结合题目,想一想,3×5+20要先算什么?生:先算3本笔记本共要多少钱,就是先算3×5。

师板书计算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3×5+20

=15+20

=35(元)

师:像这样的计算叫递等式计算。你会用递等式计算吗?乘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出题(1)6×5+18;(2)25+5×8。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4个学生计算25+5×8时,先算25+5再算30×8 。交流展示时,我先展示了正确做法,最后展示了那个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生A)的错误做法,同时批评他上课没认真听课,就在这时,我听见生A小声嘀咕:凭什么先算5×8 ?可见他对老师的批评表示反感和不服。接下来的课,我照常进行着,生A却时而低头玩笔时而东戳一下西捣一下,对我的“压迫性”眼神毫不留情面,我内心很生气,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我就冷了他半节课,想下课找他“算账”。下课后,我反思:生A的不配合和“凭什么先算5×8”一直在我脑袋里翻来覆去,突然感觉生A的行为也不过分,反而情有可原。想想在此之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按照经验,计算25+5×8时,从左往右算,先算加法,挺合理的算法呀,凭什么先算5×8呢?此时,我很理解生A的想法,突然觉得课上对他的处理很不公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回想课堂上,我步步为营,把学生的思维严格地控制在我的跑道上,让学生像机器一样根据我的指令去完成我想要的规定性动作,全然不顾及他们的已形成的经验和参与活动时的情感。

下一节课是另一个班级的数学课,我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积极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于是,课一开始,板书9+7-3 11-5+4 2×40÷8 12÷4×5

师:这些计算你熟悉吗?谁能说一说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问题人人都会,学生非常轻松、自信地回答着。师:同学们数学知识真扎实,非常不错。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你们去过超市吗?去超市买东西,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很兴奋,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在超市遇到的数学问题。

生1:结账时,要算找回多少钱。生2:称饼干时有几千克,还有物品的价格。生3:付钱时,要算一共付多少钱。

师:是的,瞧!小军在文具店购物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4:介绍各文具的单价。

师:他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好不好?出示“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一个挑战,你能尝试列综合算式吗?生5:3×5+20;生6:20+3×5。

接下来,让学生尝试计算3×5+20 和20+3×5,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组织全班展示交流。交流中,我追问“结合题目,为什么先算3×5?”。生7:要算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就要先算买3本笔记本用多少钱,所以先算3×5。同学们和我都表示赞同。我继续“刁难”:“那20+3×5算式,3×5都在算式的后面位置,怎么也先算3×5呀?能先算20+3吗?”学生有些迷茫了,见状,适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不一会儿,部分小组就有了一致结果,神气地举着手,想挑战老师的“刁难”。

生8:虽然3×5在算式20+3×5的后面,但要算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就必须先算买3本笔记本用多少钱,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就是一共的钱,不能先算20+3;生9:如果先算20+3,就是先算了1个书包和1本笔记本共要23元,再乘5,就是5个书包和5本笔记本一共的钱,不是 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的钱了。

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课就这样继续着……

这节课后,我找来那个生A,好好沟通一番,承认了我错误的处理方式,表示道歉,同时更加感谢他的“凭什么先算5×8”,他调皮地笑了表示接受我的道歉。

【案例反思】

1.重视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案。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前反思,通过研究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其次,我们要重视课中反思,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我们还要注重课后反思,从本节课的整体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反思这节课的精彩片段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没有伤害到学生,反思课上方案的调整是否合适,还有没有更佳的方案等。

2.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课堂。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激趣、激情、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已有认知结构上“再发现”、“再创造”,多让学生展示交流。

论文作者:张恩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及时反思修正,构建活力课堂——《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教学案例简析论文_张恩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