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素质教育模式阶段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初中英语论文,阶段论文,模式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别构成了一对矛盾。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并非易事,它常常会遇到各种阻力,主要包括:怀旧心理、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考试制度的“指挥棒”作用、政策导向作用等,再加上教育改革的风险性,使得目前仍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相持期。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初中英语素质教育模式的实验意义正在于此。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概念
所谓素质,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指可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
英语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对英语的相对稳定、内化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英语交际的驾驭能力,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
鉴于以上表述,英语素质教育是指以上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而目前的状况是过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方案
1.理论依据
(1)自我意象学认为:发现、 了解和掌握人的自我意象就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挖掘自我的潜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成功。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的“自我意象”。所谓“自我意象”是指建立在自我信念基础之上的自我观念,也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评价。有些学生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他体验了很多的成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与赞扬;失败的学生恰恰是体验了太多的“失败”。要改变学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就得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2 )心理学与教育学强调:好的学习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其专注于学习,因而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此相反,坏习惯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学习方法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学习”。
2.实验的总体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大部分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完善的“自我意象”,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3.实施的变量
(1)控制变量
a.实验班(57人)和对比班(56人)分班时按成绩合理搭配,小学入学各分数段人数基本相同。
b.两班的英语均由同一教师执教,事先不透露与实验有关的事宜。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相同。
c.教材、巩固性练习材料相同。
(2)刺激变量
a.自我意象对学生的潜能挖掘;
b.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c.学习方法的培养;
d.课堂结构的优化,评估制度的完善;
e.学习兴趣的激励,学习责任感的培养;
4.开题和结题时间:1997年第一学期至2000年第二学期。
四、实验方法
1.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象”。
当前的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能导致“淹死”其中。它的最大缺点是面向少数。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一次一次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a.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
b.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能够做到的事情,回答一些能够回答的问题,科学地运用激励机制。用经常性的、细水长流式的“关注”去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新的“自我意象”。
c.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习惯,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2.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提出一些长期严格训练的要求,而且越早越好,逐步发展,启发自觉,重在坚持,反复强化,同时整体培养,相互促进。具体做法如下:
a.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背一项已学过的材料,听学过的或将要学的材料,表演一个小节目(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b.每天做3分钟记忆操,即在规定的3分钟里记一定量的单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c.每天看一篇阅读材料。
d.每周复习一次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e.每学期进行5次竞赛,旨在评估平时习惯的培养。 (该项内容提前公布,以便学生早做准备)竞赛包括:①单词、词汇记忆竞赛;②朗读比赛;③表演比赛;④听力比赛;⑤口试(该项考核立足平时,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为了逐步摆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培养其自学能力。主要包括预习能力、听课能力、表达能力、复习能力和完成作业能力。教会学生读音标、模仿语调、查词典和质疑。为了使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我将实验班分成12个小组,每天各小组长自查,课代表协助教师督促检查,并对各小组的先进学生进行表扬。
3.课堂教学的优化。
优化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英语素质培养,即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面向英语能力的每一个方面(初一阶段侧重听说训练)。
教学优化的方向——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内独立活动的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优化模式为:复习或基本训练(3分钟)——导入新课(2 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尝试练习(10分钟)——课堂作业(10 分钟)——作业反馈或小结(5分钟)。
听说读写结构比例(以初一为例):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说:回答、表演;读:课内、课外阅读;写:作业巩固。
其中听说占70%,读写占30%。
一周课时安排(该项强调在预习的基础上以5 课时的量进行设计):
课时1—3:讲授新课。
课时4:复习。
课时5:听力训练、阅读训练、考核。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应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
初 一 唱歌、书法、阅读、表演、讲故事、词汇
初 二 阅读、讲故事、演讲
初 三 阅读、演讲、话剧、用英语表演节目
五、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学生在学习态度、自信心、兴趣、课堂气氛及学习习惯方面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反差较大。见下表。
项 目 责任自 学 积极
兴趣高 心强习惯好 能力强 发言
实验班(57)4932
32 32 29
对比班(56)3822
22 22 17
2.实验班学生学习习惯好、自学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的听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词汇量、背诵能力明显比对比班强,口试成绩也优于对比班。两个学期的测试成绩见下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班 别实验班(57)对比班(56)
学 期及格数 57
55
第期 及格率 100% 98.2%
优秀数 53
52
一中 优秀率 92.9%92.8%
及格数 55
52
学期 及格率 96.4%92.8%
优秀数 47
46
期末 优秀率 82.4%82.1%
及格数 57
51
第期 及格率 100% 91%
优秀数 51
46
二中 优秀率 89.4%82.1%
及格数 57
54
学期 及格率 100% 96.4%
优秀数 52
47
期末 优秀率 91.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