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电气工程已经步入了自动化控制的系统行列之中,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且它还成为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在很多的国家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状祝,因此电气工程的自动化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影响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在全球范围以内,电气自动化都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电气自动化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重点关注的技术,并且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劲头,为我国生产技术与生产力提升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说,实现电气自动化,不仅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并且能够通过企业自身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提升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与检测的准确度,从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电气自动化对于有效规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电气自动化的支配性与决定性。电子信息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两个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工具基础,而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迎来如此快的发展,完全不能缺少电气自动化技术当中许多的科技领域不断创新。
第二,物理学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学当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与三极管的创造发明属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获得进步的关键体套件,因此可以这样说,物理学当中的分支学科固体电子学在上个世纪的后期有效的促进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环境因素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上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全新技术,为各类高新科技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科学技术中工具的创新、分析方法的进步以及实际理念创新等,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当前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
2.1 开放式的平台应用
当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IEC6113,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标准;OLE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过程式控制;Windows平台应用广泛。上述均表明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正处于平台开放式的发展阶段。
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颁布了IEC6113以来,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标准令编程界面逐渐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全球PLC厂商就有两百多家,而PLC编程产品种类更是高达400多,每一种产品的编程语言、表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严重阻碍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基于此,IEC61131的颁布,有效实现了不同生产控制系统商品编程界面的标准化,编程方式的结构化,为工业电气自动化平台开放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Windows已经成工业化标准平台,实现了工业控制语言的规范化发展。基于PC控制系统灵活、易用的优势,PC人机界面逐渐成为国内主流,应用十分广泛。
2.2 现场总线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场总线,这主要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PLC与现场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现场设备的信息将会被搜集和整理,利用电缆传输到控制器当中,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解决智能仪器和控制器等方面的通信传递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分布式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将输入输出模块逐渐转换成为现场检测器或者是执行器而且,这种控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可靠性较高,第二,具有开放性,第三,灵活性较好,且容易维护,第四,控制功能较为齐全等等,在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微处理安装在测量装置和控制执行机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控制功能尽量分散开来,在管理上也相对容易。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
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渗透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电气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的增加,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如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性
当前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很多供电局都采用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但是由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起步时间较晚,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设备都没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和维护。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及时,往往都是在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之后才匆忙的组织相关的培训,从而导致很多操作人员盲目操作。现阶段为了适应我国电力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速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一直高素质的专业操作人员队伍。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保证其及时的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保证电气自动化的顺利发展。
3.2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
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3.3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性
在未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结构上更加趋于统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这样便可以显著提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效率。无论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地域范围整体来看,网络结构的通用性将会起到监督、现场控制以及高层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进一步实现各个层次的数据共享和精准传达,这是我们当前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生产设备的技术优势来达到提升系统效率的作用。同样的,在管理层方面,我们必须兼顾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规划阶段中,我们必须从办公环境、生产控制等方面实现数据传输和通讯共享。
4 结语
综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工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物理学和科学技术所营造的环境是影响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已经基本实现了开放式的平台应用,现场总线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以及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并朝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性、生产安全化、通用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泳,李宏,王婷婷.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0):160.
[2]董兵.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6):211.
[3]李承轩.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54-255.
论文作者:王月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发展前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