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内科 10004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探讨。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患者,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疾病知晓率等。结果: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前后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效改善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服务质量水平的需求也相对提高,对于医院而言护理工作已由工作化转向服务化,使患者在住院时减少疾病的痛苦、降低心理的不安全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能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优质护理就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舒适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1]。因此,我院将在呼吸内科中应用优质护理并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全面开展人性化管理,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疾病知晓率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后以及治疗期间大部分会呈现出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所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心跳及生命体征。同时,加强病房的巡视,做好清洁、通风等环境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舒适的环境。
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学习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意义,强化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技术性操作水平。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管理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建立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栏,根据患者和家属意见做相应的改善和调整,从而使护理人员更细致的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人性化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还要在生活工作中多关心护理人员,实施人员奖罚制,给护理人员实施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充分勉励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采取责任承包式,每个护理人员有明确的护理对象,可减少工作中很多纰漏的发生。将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化,管理制度明确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健康保健教育,是优质护理服务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教导一些有关呼吸内科方面的健康保健教育,可以采用幽默风趣、轻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等为其讲解,使患者和家属积极接受。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了解和掌握自身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可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用药指导:针对需要用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作用、治疗注意事项、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机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摄入营养的关键,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注意多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降低脂肪等食物,并在此基础上嘱患者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2]。
并发症护理: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针对存在痰液残留的患者要及时行吸痰操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便秘、腹泻、尿潴留、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资料采用%及n表示,并通过t值进行检验,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呼吸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得出,满意度从92.3%上升到99.8%,家属陪护率由99.6%下降到41.4%,对病情知晓率由65.%上升到92.7%,基础护理落实率达到100%。通过对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前后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讨论
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患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以及慢性咳嗽等老年慢性疾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内科特别成立了支气管哮喘小组,四名护士组成,对支气管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制定图文并茂的患者版专科书,并在图书中建立各种标识,通过这些标识积极引导患者。从而使患者能够争取掌握呼吸操、雾化以及氧化等规范,促进患者自我护理[3]。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方案,考核方案主要包括:夜班天数、管理重病人数、上班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有相关文献报道,建立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促进持续质量的改进。所谓前瞻性的质量控制体系就是将质量控制转移到患者身上,把指控护士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宣教培训,扩大服务范围。由管床护士对每一位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延伸护理范围。因为是自己的管床护士,因此,在进行电话随访时,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与护士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实践表明,建立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效改善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心容,何剑.落实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9(4):65-67.
[2]刘燕.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1):143-145.
[3]张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6,4(9):237-238.
论文作者:刘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呼吸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