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6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患者子宫内膜结构,安全可靠,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超声;子宫内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37-01
子宫内膜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常规应用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组织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但是以往会出现部分的漏诊情况,并且也不能直接反映病变范围和肌层的浸润情况。临床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对日后治疗和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目前,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学检查技术也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项器官的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效果图像,其探头更加靠近宫腔,并且频率相对较高,可以高效地使内膜回声及边界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更好地发现内膜病变,易被患者接受。本文比较分析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腹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4.6±6.8)岁,绝经者44例,未绝经者26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28例,子宫孰液下肌瘤共有13例,子宫内膜癌7例,萎缩性内膜3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量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排液,部分无明显症状。
1.2 方法
1.2.1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膀胱均处于排空状态,取膀胱截石位。阴道超声探头频率设为7.5MHz,套上无菌安全套并涂抹耦合剂,缓慢置入患者阴道,紧贴宫颈和后穹窿处,不断调整探头方向,明确盆腔情况、子宫形态及回声情况,重点观察宫腔内异常包块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肌层的关系、子宫内膜厚度和局部血流情况。
1.2.2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膀胱均处于充盈状态,取仰卧位。超声探头频率设为5.0~9.0MHz,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患者腹部,超声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缘部位,多角度仔细检查患者的子宫、卵巢、输卵管和盆腔内隐窝,重点观察宫腔内异常包块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肌层的关系、子宫内膜厚度和局部血流情况。
2.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6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女性月经周期的失常以及经量异常,由于内分泌的异常引发的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的病变性萎缩,连同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实行占位病变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对于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诊断极为重要。
3.1 子宫内膜增生:轻度增生时可见子宫增大,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界限清晰且肌层薄厚正常,回声稍增强,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或小块无回声暗区分布;中重度增生时子宫明显增大,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仍界限清晰但肌层变薄,回声显著增强;局限性增生时子宫可为正常大小或稍增大,子宫内膜厚薄不均,内膜与子宫肌层界限模糊,回声呈不均匀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
3.2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正常或稍增大,宫腔线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可见高回声类圆形结节(少部分为低回声),以腺体弥散性增生为主时回声可呈蜂窝状[2],与子宫肌层界限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数病灶内部和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少数可于内膜基底层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进入。
3.3 黏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增大变形,宫腔线向肿物侧偏移,可见低回声的圆形、椭圆形结节(少数瘤体较小者可呈高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缘与子宫内膜界限清晰,肿瘤带蒂脱出时可见条状低回声延伸至宫颈或阴道内;彩色多普勒特点为“彩球征”-瘤体内血流信号呈星点状分布,较丰富的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围绕周边,带蒂时蒂部呈条状血流显示。
3.4 子宫内膜癌 早期子宫体积正常,回声杂乱不均,局限型可见中至强回声,弥散型可见低回声区或团块;中晚期时子宫增大,呈不均质的实质性团块回声表现,伴宫腔积液时,可间杂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病灶与肌层界限不清,子宫内膜与肌层间的低回声声晕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肌层浸润较浅时血流信号呈稀疏的点状或短棒状分布,侵及深肌层则为密集的条状或网格、树枝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0.5。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多普勒超声检查因其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妇科类疾病诊断时,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有经腹部和经阴道两种检查方式。经腹部超声检查需要在患者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其诊断准确率易受到患者膀胱充盈程度、腹部脂肪厚度、病变范围和肠管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以下优点[3]:①超声探头经阴道置入,紧贴宫颈和后穹窿处,距离患者的盆腔脏器距离更近,因而显像更为清晰;②超声检查时,患者的膀胱处于排空状态,可有效避免膀胱充盈程度不同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③扫查范围更广,且不受患者腹部脂肪厚度和肠管气体的影响,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均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且可以提高对病灶的检出率,有利于确认病灶的良恶性,同时对患者无创伤性。
【参考文献】
[1]吕双宏,张翠珠,顾建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151-153.
[2]王丽云.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55-2956.
[3]缪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7):20-23.
论文作者:许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多普勒论文; 超声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阴道论文; 回声论文; 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