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基石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员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保护和增进员工的心理健康,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与发展,员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在现实中,心理健康的员工比其他员工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也会更自觉地参加日常工作,从而顺利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而如果工作压力过大,就容易对员工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如工作绩效下降、内在满意感降低、离职倾向与越轨行为增多等等。而如果工作压力过大,就容易对员工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如工作绩效下降、内在满意感降低、离职倾向与越轨行为增多等等。这种现象或问题在许多统计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北美地区因压力而付出2000多亿美元/年的经济代价,其中美国高达300亿美元/年。再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会产生5000多个职业病人,并因此而造成2000多万元/年的经济损失。工作压力与员工心理健康是正相关的关系。工作压力越大,员工心理健康越容易出现问题;相反,工作压力越小,员工心理健康越容易得到保障。而在现实中,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员工对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区别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切实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以心理资本为视角,对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构建措施作了如下的分析和论述。
一、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述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内涵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心理资本”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Luthans。他指出:“心理资本是指可以带来积极组织行为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财力资本一起,并称为企业的四大资本。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心理资本是影响其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如坚韧、乐观、希望、自信、情绪智力等等,都是心理资本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中,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而是人。归根结底,心理资本于人之所以具备无限潜能,其根源就在于人的心理资本。在反复试验验证的基础上,Luthans于2005年提出了“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理论。就心理资本实现问题,该理论阐述了一套极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为企业的心理资本干预实践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应当认真应对的永恒课题。而心理资本理论为解决该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实际中,自信、乐观、坚韧等作为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成为员工应对挫折、克服困难时必备的心理素质。心理资本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高绩效,这也激发了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心理资本具有可开发与可测量的特点,这为企业明确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由此可见,基于心理资本的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挖掘员工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员工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促使员工做出有益企业和自身发展的行为,以最终实现增进员工心理健康的目标。
基于心理资本的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在实际中,它既能保护和增进员工的心理健康,也能克服和纠正员工的心理疾病,还能帮助和实现员工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心理资本视角下,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对象界定、内容选择、机制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心理资本视角下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建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升心理资本
教育目标就是将人培养到应达到的标准,其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并且能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个心理健康方面没有问题的人,或者是解决掉心理和行为问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并不一定有一个幸福生活,解决掉心理和行为上问题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心理资本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不断开展发展人的潜力为主,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前提是确定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能够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健康,同时能够与社会保持和谐。除此之外,心理健康还意味着自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增加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对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此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除此之外,企业要帮助心理健康较差的员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员工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企业通过对员工心理健康,将员工的心理干预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员工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企业全体员工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化解和预防员工的消极心理,进而使员工生活变得充实、多彩多样等。因此,企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企业全体员工。现阶段,按照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可以将企业员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状态:(1)心理正常状态:只要表现为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较强,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2)心理不平衡状态:表现为心理处于一种焦急、担忧、矛盾、恐惧等状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较差,具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3)心理病态,表现为心理出现的极大问题,与社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交际能力非常差。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将有可能转变为精神疾病患者。企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对象是心理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员工。
企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大都集中在第二或第三心理状态的员工。例如,学习或引进国外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员工援助项目EAP。首先,通过专业人员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心理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员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进而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干预的途径主要有:一方面,企业要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讲座,普及员工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一些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员工,企业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来疏导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员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除此之外,对于感觉心理不适而主动寻求帮助的员工,如果企业不能解决的可以寻求一些外部力量来提供一些帮助。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一部分人群开展,这不仅损害了人们平等享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利,而且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地向医学化趋势发展,即使企业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的扩大的引进。企业员工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其的重要性,对接受企业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存在极大的顾虑,对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较多,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具有隐私性,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自己具有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主张员工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和智慧等,通过对人类积极品质的探析与研究,关注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企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员工,让每个员工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要改变员工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员工积极心理资本进行储存,以预防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乐观、自我效能等心理要素。在实施心理教育具体措施上,首先要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进行测量,根据实际的测量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例如20到30岁的年轻员工,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各种工作技能不足,岗位竞争激烈致使年轻员工的心理问题较大,加强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对来自职业成就和发展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的办法。换一个角度来讲,心理健康就是培养员工积极心态来疏导负面情绪。经研究表明,5到7个积极情绪才能疏导一种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理念到方法多个方面来对心理资本进行存储,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化解消极情绪,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心态决定命运,不仅适应于员工,企业同样适应。培养积极的心态、信心自尊等心理素质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有目标分步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教育咨询一体化
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象和方式确定好之后,心理教育有效性在于教育方式是否妥当。从教育对象上来分类,教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个人的,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来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来解决员工心理的具体性问题;另一种是针对群体的,主要是通过各种培训和讲座,实现一对多的心理健康咨询,来解决员工相同的心理问题。从心理教育内容上讲,可以采取理论知识的教授,也可以采取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间和方法上,可以定期的聘请心理专家到企业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和解决讲座,同时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和文艺活动,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实现员工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明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有特殊性,心理教育的内容与被教育者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个人的隐私,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有些心理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细致的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诊断,发现心理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结束之后要有反馈性的跟踪服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一体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大量心理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机构共同参与。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一工会组织职能
在实际中,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健全的保障机制。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专项资金、专业人员、专门机构作保障,那么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就很难做好,这是长期工作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在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问题作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5.67%的企业会进行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也有23.11%的企业会通过内刊等形式进行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还有18.02%的企业会搞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活动。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实际效果也差强人意。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福利。与此同时,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搞好这项工程,将会为企业营造一种安定、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员和机构是企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工会是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机构,也被形象地称作“职工之家”。在实际中,工会主要履行教育、协调、维护、建设四项职能。新形势下,企业员工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工作压力变大、工作时间变长、工作要求变高等等。适应形势的发展,工会四项职能的内涵和要求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履行职能的目的并没有变,都是以减轻员工工作压力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覆盖面广,对工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工会要认真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工会要在人员配置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严格审查工作人员的入职资格,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工会要明确岗位职责,教会员工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增强实效,必须营造积极的、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其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综上所述,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石。而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在完成该项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晰认识;其次,要对当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分析;最后,要对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有一个科学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