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郭飞 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 264200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的有47例,恶性病变的有23例,联合检查良性病变的有45例,恶性病变的有25例,联合检查的敏感性93.3%、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8.6%,均高于单纯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对乳腺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乳腺X线摄片;超声检查;乳腺筛查;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几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对保证女性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6±2.3)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肿块直径<1cm,无腋窝淋巴转移患者,所有患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检查,调整超声探头的频率在8-10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乳腺充分暴露,严格按照操作的说明进行直接扫查,以患者的乳头为中心行放射扫查,直接观察患者的肿块形态、边界以及有无钙化等情况,X线检查使用钼靶乳腺机进行采取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放大,并详细记录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以及有无钙化等情况。
1.3评价标准
临床判定标准为:①良性:两种检查方式显示有明确的良性征象。②恶性:任何一种检查方式发现存在恶性征象[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行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
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的有47例,恶性病变的有23例。
2.2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结果
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应用X线检查,良性病变的有58例,恶性病变的有12例,应用超声检查,良性病变的有60例,恶性病变的有10例,联合检查,良性病变的有45例,恶性病变的有25例,联合检查的敏感性93.3%、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8.6%,均高于单纯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组间比较,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3讨论
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是临床用于乳腺癌检查中的常用检查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检查中。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钼靶X线检查主要是通过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线进行吸收的不同吸收情况而成像,因此,钼靶X线检查的优点是可以获得高密度的分辨率,可以将腺体内的各种钙化情况以及微小的钙化情况均清晰的显示出来[2]。钼靶X线检查的的缺点是在密度较为相似的乳腺组织中其分辨率降低,因此,不能将致密的腺体组织结构清晰显示。超声检查是通过各组织对声阻的差异出现许多微小的界面成像,因此,超声的优点是可以获得较高的浅表器官的穿透力,组织的分辨率高,但是对于腺体内的微小钙化特异性较差,其原因是微小钙化在图像上只是显示强回光点反射,因此,应用超声检查不能判定是密度较高的纤维结缔组织还是钙化病灶[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经过病理检查,良性病变的有47例,恶性病变的有23例,联合检查良性病变的有45例,恶性病变的有25例,联合检查的敏感性93.3%、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8.6%,均高于单纯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P<0.05)。综上所述,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对乳腺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亚婕,常才,丁建辉等.中国乳腺X线筛查项目中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5):486-489.
[2] 刘丹,郭钊轩,李颖彤等.佛山市城市妇女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04(4):374-380.
[3] 成大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04-4305.
论文作者:吴建华 郭飞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超声论文; 乳腺论文; 乳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筛查论文; 基础上论文; 两种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