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Vlog为例浅析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论文_张鑫

以Vlog为例浅析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论文_张鑫

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自媒体盛行的阶段,个体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自己,以期望向其他人呈现出自己最理想化的一面。自我呈现的研究理论较多,本文将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下选用视频博客(Vlog)为例子,对当今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我呈现;拟剧理论;短视频社交;视频博客

1 从现实到网络的自我呈现

美籍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1959年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了“拟剧理论”。他把社会生活看作成一个大舞台,演员和观众就是这个舞台中的两个重要角色。整个舞台又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就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标准的表达性装备【1】,而后台则属于表演者放松休整的区域。通过对前后台的控制即印象管理,表演者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种更理想化的行为。

戈夫曼以设得兰岛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描述了现实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呈现行为。而现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的时代,网络传播中的个体自我呈现的方式也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网络传播中,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很多网民都将微博等社交软件当成了私人的表达工具【2】,导致了原本该出现在后台的行为呈现在前台,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变得模糊。本文以现在较流行的Vlog为例,探讨一下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的方式以及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2以Vlog为例的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

2.1 Vlog中的自我呈现方式

视频博客(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简称Vlog),指的是创作者(Vlogger)以第一视角记录生活的所见所闻,通过剪辑美化、配乐 和字幕,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3】。它兴起于2012年美国流行的视频网站YouTube,现在国内已出现VUE、小影等专业Vlog视频分享平台。Vlogger们以个体为中心,以个性化为表达方式无剧本式的将真实生活呈现给观众。

后台前置化的场景展示。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提出,前台是观众观看表演者表演的区域,而后台区域往往是表演者放松做准备的,是不允许观众进入的地方。与以文字、图片记录为主的传统博客相比较,Vlog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动态化展现出表演者的真实生活,使其后台前置化,以用户为中心将个体的日常生活呈现给观众,使其原本做为表演准备的后台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梅洛维茨认为电子媒介使得过去各不相同的社会场景融合在一起,模糊了前台和后台之间的分界限【4】。日常生活、购物、旅行、美妆教程、美食、开箱测评等都属于Vlog的常见主题,用户通过Vlog这个舞台将自己的身份地位、个人风格、真实的日常生活等一一呈现出来,以营造出一种“超真实”的感觉,使观众看到具有个体风格的表演者。

角色多样化的前台表演。在Vlog中,用户在镜头前的场景成为前台,其中包括地位标志;衣着;性别、年龄、种族;身材相貌;姿势谈吐;面部表情和举止等媒介符号,通过改变这些符号,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以“人设”为主的网络世界中,用户通过发布美食、手工、旅行购物等日常视频,呈现出与之不一样的角色,打破固定人设的印象。以明星欧阳娜娜为例,通过Vlog向观众分享她的日常生活,包括各种活动、做饭、化妆以及留学时的日常等等,将更加生活化的形象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打破了对她以前的固有印象,使得欧阳娜娜不再只是观众心中的“明星”。每一个个体在一生中都会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孩子、家长、配偶、同事等等各种角色,每一次的表演都是表演者与观众互相了解的社会化过程。

时滞性的理想化呈现。不论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总是想要隐瞒那些与理想化自我不一致的行为。对于以突出个性化、呈现人格化为特征的Vlog,在内容制作上,用户会注重镜头语言连贯性和画面的协调性考究以及配乐、剪辑、字幕等方面【3】,摒弃或隐瞒与标准不一致的行为,选择有利于呈现自己理想化身份的行为。用户以及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导致一条 Vlog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在制作与呈现过程中出现了时间的滞后性。每一条Vlog精心制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出独具魅力的理想化形象,他们都会期待着观众们发现并且喜欢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自然流露的表达方式。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相比较来说,现在的社交媒体强化了自己的形象控制权,即给予强化、流露弱化【5】。所谓的给予是指的有意识传达给观众的那部分,流露就是指无意的传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中,我们会把无意识传达给观众的那部分全部隐藏在屏幕后面,只会按照自己的剧本呈现给对方最理想化的一面。拟剧理论中最核心的就是情景控制,在追求个性化、去表演化的Vlog中,用户以自己为视角向观众呈现的是无剧本的真实生活,许多无意识的动作、姿态、眼神等都自然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看表演的观众跨越虚拟的网络世界进入到表演者的现实生活中,使之感同身受,同时满足了表演者和观众的需求。

2.2 自我呈现带来的收获与满足

2.2.1 表演者的收获

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个体都是在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以强关系为主的微信相比较,用户通过Vlog将自己的生活更加动态化的呈现给不同的观众,不仅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个体,也在这个需要人人展示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我的表达欲望以及社交需求;而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使其增加用户黏性。例如在2019年3月召开的两会,China Daily的《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以个体的角度而言,记录了记者从起床到前往两会现场直至最后的收工一天的行程,这不仅给新闻传播带来一定好处,使新闻呈现出轻松娱乐但又不乏专业严谨的一面,也塑造了明星记者,增加用户粘性,有利于网红记者的IP打造【6】。

2.2.2 观众的满足

与快手、抖音等其他短视频不同,Vlog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快感,而是更加注重内容的制作以此来满足观众的欲望。以日常的真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期许感,而且也带给观众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满足了观众在生活中满足不了的欲望。以国内初代Vlogger之一井越为例,从喜剧编剧转行成为职业Vlogger,观众通过观看他发布的视频,毛绒宠物、女友以及世界各地的旅游,后台前置化的形式使得观众有一种透过表演者观看自己想象中的生活的感觉,以此引起了情感共鸣。而且这些高质量的内容创作也表明了用户和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强化了观众的审美品味。正如戈夫曼所说的“我们往往认为对表演的明确强调,势必要求表演者似乎具有一种比他实际身份更高的等级地位。”【1】表演者通过一种“品味表演”向观众展现自己的形象与品味【5】,也变相的满足了观众对于更高阶层生活的追求。

2.3 自我呈现对个体带来的伤害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视频博客环境中,Vlogger会不断根据受众需求来改变呈现的内容,包括更多地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自我呈现会偏向后区,导致后台区域的进一步缩小。过去只有通过人们密切观察才能交换的信息直接播放出来,现在观众很容易通过镜头就能看到Vlogger背后的日常生活,当设计的场景、编辑的视频越精妙,观众的代入感和窥探欲更加强烈,就会根据视频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人肉”,造成私人信息泄漏,进而导致对Vlogger的伤害。

3.结语

Web2.0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将最理想化的一面呈现给观众,隐瞒与理想化表演不一致的行为。Vlog中的自我呈现大致可以概括为后台前置化、角色以及表达方式多样化、理想化呈现等多种形式,但是多样化的呈现形式给传受双方带来的不只是益处,也会造成网络舆论给个人以及群体带来伤害。因此,用户在满足自我的同时还需适度的利用网络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呈现形式来表演。

参考文献:

[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31.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98.

[3]莫路.论Vlog的传播特征及其局限——以微博社交平台为例.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J].2019(11):68-69.

[4]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

[5]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新闻与写作[J].2018(1):56-62.

[6]陈莎,张煜翔.后台前置:从两会 Vlog 看时政新闻创新传播路径.现代视听.[J].2019(7):41-44.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以Vlog为例浅析短视频社交中的自我呈现论文_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