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材料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实施和完成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把好建筑工程质量关,防止混凝土裂缝,技术人员就必须明确温度、材料、工艺、养护等因素对混凝土建筑的影响,采取合理控制施工流程、控制浇筑温度、加强材料配比等手段,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满足建筑要求和国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应多观察,通过科学分析总结施工时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解决方案,为建筑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见的裂缝,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以其独特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现如今,在多数的建筑物中都可以找到混凝土的影子。但是,混凝土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它的均匀性不好、离散型较大,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等。其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会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分析其成因,可以发现,设计、材料及环境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广大施工人员及搅拌站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小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切实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见的裂缝
1、干缩裂缝。通常来讲,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的一个星期以及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混凝土容易发生干缩裂缝。这主要是因为,水泥浆中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蒸发,进而造成干缩,这种干缩是一种必然状态,不可逆且不可避。混凝土的表面及内部的水分蒸发程度不同,会导致其发生不同的变形,比如,混凝土表面受时间、温度、降水等条件的影响,水分的损失速度很快,变形程度也相对较大;而混凝土内部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小,水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变形程度也相对较小。
2、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尚未凝结之前,由于表面失水过快而发生的收缩。这种收缩往往在大风或者干热的天气比较容易出现。塑性收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一般呈现出中间宽、两端窄的不连贯状态,且裂缝长短不一。水灰比、凝结时间、温湿度、风速等因素是造成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3、温度裂缝。通常来讲,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更容易发生温度裂缝,此外,温差较大的地区也是温度裂缝的高发区域。混凝土完成浇筑后进入硬化阶段,在此过程中,水泥会发生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致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甚至可达70℃以上。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会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多见于混凝土施工的中后期。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搅拌而成,只有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质量过硬的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对水质有较高要求,只有用净水搅拌出的混凝土才是合格高质的混凝土。现因环保要求严格,水泥都是大厂家,质量控制稳定基本不会出现安定性不合格等现象,但掺合料中的粉煤灰要选择一级或二级灰,需水比较大的粉煤灰容易产生裂缝。在砂与石子的选择中,砂、石的粗细程度和泥含量没有按照要求严格选择也易产生裂缝。外加剂的选择对混凝土的质量而言也有极大影响,如若选择了不合格或者不合适的外加剂,混凝土的质量会严重下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便容易出现裂缝。
2、施工技术不合理。混凝土施工有固定的结构顺序,即捆绑钢筋-支模板-混凝土浇筑-浇筑养护-检验混凝土强度-满足强度要求-拆除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并确保每一个步骤的正确进行,否则一个细微的失误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在捆绑钢筋时,如果钢筋绑扎技术不合理,混凝土最后的成型就会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支模板这一步出现问题,则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强度变低,构架变形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也十分重要,在浇筑养护时要注重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护,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建筑单位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调控施工温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散发很多热量,从而升高了混凝土中的温度,导致内外温差加大,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施工单位没有严格调控施工温度,对混凝土进行妥善养护,极易产生裂缝现象。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各类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低质量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各类原材料进行质量把控,除了要重点针对所需的水泥进行严格的购选外,还要详细全面地检查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辅助材料,因为各类辅助材料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对对砂石的筛选,砂石泥含量、砂的细度模数;粉煤灰做到没车抽检,因为市场上粉煤灰最容易作假,上下不一。外加剂减水率,凝结时间一定要符合要求,如果一样不达标最后搅拌而成的混凝土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后期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
2、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原材料的配置比例不同,混凝土的质量也会不通。如水胶比过大、掺合料用量过高、砂率太高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产生严重偏差,也更容易产生裂缝现象,甚至影响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优化混凝土施工结构。如果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不合理,在施工中就极易产生裂缝问题。因此,为减轻裂缝现象,要对混凝土施工结构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多种设置来控制裂缝的产生。例如,预应力技术的使用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建筑施工中加以推广利用。
4、加强对浇筑过程的控制。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先确定浇筑范围、合理的浇筑时间,并预估容易产生裂缝的位置,才能调配出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值,降低产生裂缝现象的几率。第二,完成浇筑后,混凝土中的骨料由于重力作用会不断地下沉,导致少量的骨料会留在混凝土上部分,而混凝土表层又极易出现浮水现象,两者的混合致使了伸缩裂缝的产生。因此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务必要对其表面进行再次按压,避免伸缩裂缝的产生。第三,对混凝土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在确保混凝土满足标准后才能进行不同部位的支模施工。
5、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而言,后期养护也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尤其是能有效减少由于外在环境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最为关键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施工人员要及时采取降温或者保温措施来使内外温度达到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外界温度升高时,要及时采取科学的散热方式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保湿操作也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要设置合理的保湿时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大幅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其性能受到广泛关注,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因此,必须合理进行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料及配比、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强化成型后混凝土养护等,才能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军德,俞兆虎.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修补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
[2] 王琳娜,李亚川.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城乡建设,2017(1):230.
[3] 高新,郭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河南建材,2014(6):153-154.
论文作者:刘玉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温度论文; 成因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