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安全有很大影响。软土地基会导致建筑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施工企业应当认真研究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恰当处理,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鉴于此,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软土地基的特征分析
1.1明显的结构性质
软土地基一般是因为海相沉积以及其他条件形成的,而且工程施工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比较容易出现震动和塌陷的问题,而且软土自身的结构会遭到一定的破坏,对整个地基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受到外界破坏时,无法进行修复和整理。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软土地基的保护,避免人为因素破坏软土地基的结构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1.2具有一定水量和压缩性
软土一般是土层中分布的软黏土,能够进行液化的沙土和具有很高压缩性的软土等,而软黏土中具有很高的含水量,有一些甚至高达70%左右,在地层中几乎为液态状的可流动形式,而且黏土中存在很大的缝隙,因此说黏土也是淤泥土中的部分。而且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和自身的液态具有一定关系,假设软土中含水量不断增加,那么其自身的压缩性也会不断提升。
1.3渗透性和抗压能力弱
因为软土地基具有很多的压缩性,因此导致软土地基具有很薄弱的渗透性,根据对建筑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数据分析后能够发现,软土地基的固结能力较弱,强度不高,需要很长时间能够固结。特别是含有有机质的软土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因为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它自身的排水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软土要承担一定的负荷,保证土层的排水性。
2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时,最为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强夯置换法,该类方法主要就是围绕着软土地基存在的根本威胁进行解决,避免原有不良土壤结构形成不良干扰。强夯法的运用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软土地基进行强力夯击处理,促使相应区域能够在不断夯击下形成较为理想的压实效果,有效缩小内部存在的明显孔隙。结合这种强夯法的应用进行把关需要重点关注夯击设备,确保重锤以及起吊设备的搭配较为理想,可以对于软土地基形成较为理想的不断夯击效果,针对重锤的重量同样也需要精确控制,切实保障夯击效果比较可靠。当然,夯击处理方法的应用往往还需要结合置换操作同时处理,对于一些含水量过大,或者是土壤材料比较不适合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处理的基础结构,必然也就需要予以充分置换,促使整个结构能够具备理想的应用条件,避免可能形成较为严重的制约效果。针对置换材料需要严格把关,在确保相应材料质量和性能较为理想的基础上,优先运用本地材料。为了更好提升强夯置换法的应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采取分层填筑以及强夯手段,避免因为一次性置换和夯击的厚度过大,进而影响到最终整体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2.2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遇到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还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该方法的运用主要就是围绕软土地基中存在的大量水分进行处理,尽可能地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如此才能够更好优化地基结构的应用性能,对于孔隙缩小以及形变控制具备较强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这种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方法来看,当前主要涉及到了砂井法、堆载预压法以及真空预压法等,应该重点围绕着建筑工程项目所处区域及其不同处理要求进行详细分析。砂井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在原有地基结构中进行砂土的有效填充,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砂井排水通道,保障相应区域内的含水量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处理中表现出较强的便捷性优势,排水速度相对也比较快,在地基稳定性控制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价值。堆载预压法则主要是针对相应软土地基采用预压处理,促使其能够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形成较为理想的排水固结效果,在检测分析软土地基得到有效改善后,也就可以祛除堆载结构,促使后续相关施工较为可靠稳定。真空预压法的应用则主要是借助于隔绝层进行填充入砂层的软土地基的隔绝,促使其能够在空气排除的同时,有效处理内部存在的水分,形成较为理想的快速固结效果,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都得到了理想运用。
2.3胶结处理技术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遇到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采取胶结处理方式,这种胶结处理方式主要就是借助于恰当的胶结材料,促使其能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较为理想的反应效果,如此达到较为理想的软土地基改善效果。当前比较常用的胶结处理材料为水泥,针对水泥材料进行合理添加和应用也就显得极为必要,需要确保其可以形成充分反应机制。结合水泥等胶结材料的应用而言,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水泥土搅拌法以及灌浆法等。水泥土搅拌法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含水量相对比较大的土壤结构,促使其能够在应用后形成理想的抗剪性效果,需要围绕着水泥材料的应用量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因为应用量不足,影响到后续反应效果,需要确保反应机制更为充分,相关搅拌处理也应该较为均匀适宜,优化水泥作用效果。灌浆法在当前同样也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将水泥等胶结材料进行有效灌入,促使其能够在土体内形成较强固结作用,进而也就可以改变土壤性能,当然,灌入的材料一般需要进行实现配置,促使泥浆可以较好在土壤结构中发挥应有作用。
2.4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中,桩基础结构的应用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这种桩基础处理技术主要就是在软土地基中设置较为理想的桩结构,通过这些桩结构的成型,进而较好提升整个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效果。结合具体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而言,其在桩结构的布置上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桩体结构的自身尺寸以及相互之间的间距都能够较为适宜,避免因为桩结构的布置数量不足,影响到地基结构改良效果。当前桩基础的构建主要涉及到了预制桩以及灌注桩两个方式,预制桩的构建主要就是依托在工厂中提前制作完成的桩体结构,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打入处理,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基础结构改良效果;灌注桩则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操作,可以借助于钻孔方式首先进行软土地基操作,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灌注,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桩体结构,较好服务于软土地基的改良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这类特殊的地质情况,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在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适宜的软基施工技术,并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处理软土地基,切实保障软基处理效果,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华.试析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8,44(08):78-80.
[2]张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化工,2018,47(12):134+137.
[3]王茹敏.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08):28-29.
[4]苏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8.
论文作者:吴波,孙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土地论文; 结构论文; 效果论文; 建筑论文; 理想论文; 使其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