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可能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亚太论文,两岸论文,经贸关系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推动的成效与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是作为亚太地区的营运中心,其腹地应是整个亚太地区,但重心又是祖国大陆。二是内地及香港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对象与投资地区,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亚太营运中心的成效。三是两岸关系发展顺利与否是台湾亚太营运中心成败的关键,直接三通则是关键的关键。而亚太营运中心的推动,对两岸经济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且不论其效果如何,其发展本身也会促进海峡两岸暨香港之间的经贸交流、合作与竞争,进而建立一种两岸经贸互动的新模式。
一、亚太营运中心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为落实跨世纪经济发展工程“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台湾当局势必调整其对祖国大陆政策与经贸政策,从而对两岸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发生重要影响,且正面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
(一)台对祖国大陆的经贸政策将不断调整与开放。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本质就是进一步推动台湾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建立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因而就不能不对祖国大陆实行某种程度的开放,否则台湾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现在台湾经济的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已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不可分的地步,贸易依存度相当高。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台湾若无祖国大陆这一市场,或者中断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往来,台湾经济发展将会受到致命冲击,许多企业可能会倒闭,连带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这一现实将迫使台湾当局正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不断调整对祖国大陆的经贸政策,改变限制甚严的状况,扩大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范围与祖国大陆产品的进口项目,扩大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与人员的往来。其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有所突破:一是可能有限度开放“中资”进岛,现已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二是放宽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单项规模与投资的技术含量;三是开放大企业到祖国大陆投资并与祖国大陆进行合作、开发;四是扩大开放祖国大陆工业半成品或制成品的进口;五是在金融、证券、保险等服务业方面可能会有大的进展。但因对政治因素的考虑,台湾对祖国大陆经贸政策的开放将是逐步、渐进的,以减少风险。
(二)加速中国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在目前海峡两岸暨港、澳的相互经济联系与发展中,港、澳与内地特别是南中国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人员往来、信息交流等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台湾与香港的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达到了不可分离的程度。
但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投资、贸易及人员往来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双向往来的程度很低,基本上仍是单向往来。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与进口相比较差5倍之多,祖国大陆企业更不能进入岛内,台湾也未开放一般民众赴台观光等,成为海峡两岸暨香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缺口。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推动,计划实现两岸的定点直航,促进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减少人员进出的障碍等,必将促进海峡两岸暨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往,贸易与投资也会进一步增加,加速中国经济圈的形成。特别是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推动,将促进香港—台北—上海中国经济三角的形成。
从现实来看,台湾与上海都在努力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而香港本身已是亚太营运中心,这样未来海峡两岸将在相互竞争和共同合作中发展为亚太地区航运与金融中心。上海已成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将成为祖国大陆在亚太地区的营运中心,与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不是一种“你存我亡”的格局,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存共荣”。因为各区域中心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条件与中心配合,在今天世界经济日益区域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很难独立存在与发展。
目前已有部分跨国公司将台湾作为亚太营运总部或专业营运中心,但更多的外商仍以香港与新加坡为营运总部,有的则迁往上海(如日本的八百伴集团)。所以在未来,台北、香港、上海、新加坡都将成为重要的营运中心,并很可能形成上海—香港—台北三个经济轴心。
(三)促使两岸直接三通在某种程度上的实现。台湾为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就不能不面对三通问题,但因考虑所谓“安全”因素,又不愿意在政治上妥协,乃提出“两岸经贸特区”等三通的变通方式。但不论台湾采取什么变通方式,两岸的飞机、客货轮如果可直接通过台湾海峡往来于两岸港口,不必绕道第三地,从而实现某种程度的直接三通,在两岸关系上将是一大突破。若能实现这一步,对于两岸的贸易、货物运输、观光旅游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与影响。
据台湾航运界专家表示,如果台湾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不实现三通,则在缺乏两岸经贸与全球集装箱运输航线联系的情况下,将使以高雄港为核心发展的亚太航运、转运中心的长期经济战略难以实现。近来由于台湾无法解决两岸直航问题,一些原看好两岸航运业务的个别外商已开始退出台湾,这就迫使台湾当局在实现两岸之间某种程度的三通上做出选择。
(四)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对香港营运中心地位的影响有限。总体上讲,一是香港本身的条件台湾远不能相比。香港外商银行家数在全球排名第四位;每天的外汇交易量近1000亿美元,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居世界第五位;香港银行团安排的联合贷款件数与金额更居全球首位;台湾还没有此地位。二是若香港遇到两岸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香港金融中心发生动摇,台湾也不会安定,更不会有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若香港保持繁荣,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更不会影响香港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亚太营运中心主要是依祖国大陆为经济腹地,这将使台湾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增加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及部分以台为基地的外商进入祖国大陆。同时因两岸直接往来的增加,不仅可以促进祖国大陆产业水平的提高,增加就业,而且促进商业的繁荣。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还将促成两岸经济的良性竞争与发展,既会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强台湾对祖国大陆经济的依赖性。从长远而言,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也有利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的统一也是一种促进作用。
二、不同功能中心与两岸经贸关系的互动与影响
亚太营运中心有六大功能中心,其每一个中心的建立与发展都会对两岸关系及两岸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制造中心与两岸产业分工体系的建立。台湾建立制造中心,是希望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祖国大陆与东南亚地区,岛内则从事技术开发、研制与高科技产业的生产活动,即将台湾建成“制造业研发中心”或“科技岛”,从而建立一种所谓的垂直产业分工体系。可见,台湾是不愿也不会将技术开发与高科技生产活动转移祖国大陆,只是将劳动密集产业转往祖国大陆,建立一种垂直的两岸产业分工体系。
但由于台湾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在技术上对日、美严重依赖,因此很难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制造业研发中心,最多只能是一个次中心(或者说美、日边缘的中间技术地带),所以台湾真正希望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生产中心与对外投资产业的支援中心,实际上是要建立以台湾为中心的亚太产业分工体系(美、日从事高科技产业—台湾进行中间技术产业—祖国大陆与东南亚从事加工生产活动)。这一分工体系现已具雏形,台湾一方面从美、日引进高科技或先进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将不具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祖国大陆、东南亚生产,而在台湾形成各种支援中心,如研究发展、经营管理、人员训练、设计、资料处理、技术支援、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目前台湾已有许多产品产量与销量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是亚太电脑与资讯产品经营中心。
这一发展趋势对祖国大陆经济不会产生多少负面影响,而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台湾亚太营运中心的推动会促使祖国大陆成为真正的亚太制造中心与营运中心。只要祖国大陆经济持续发展,外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远远超过在台湾的投资,其生产活动集中在祖国大陆,国际跨国公司的营运总部也将部分设在祖国大陆,使祖国大陆成为真正的亚太制造中心与营运中心。
(二)金融中心与两岸经济发展。台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设想已有10年的历史了,但发展效果有限。台北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只能锁定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不可能将美、日包括在内。台湾始终把经济的安定放在首位,因此尽管推动金融自由化,但对经济的干预十分明显。特别是台湾落后的金融体系与1995年不断的金融风暴,再次证明台湾难以在短期内成为一个区域性或国际性金融中心。
台湾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与两岸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近期内,区域金融中心很难建立,对两岸经济则不会有什么影响。目前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资金调动集中在香港,国际金融机构与相关国际金融活动仍以香港、新加坡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但长期而言,台湾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因其雄厚的外汇资金,对两岸经济往来具有某种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资金调动与筹措方面。(2)台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不会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还会刺激其发展。祖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所需外汇资金庞大,国际投资增多,而上海经济活动的重新振兴,使上海重新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而台湾金融中心的建立正好推动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进一步发展。(3)台湾金融中心的建立不会影响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如果香港回归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形势,台湾金融中心的建立就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如果香港形势出现不利,台湾金融中心就更难建立,任何重大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都不会把台湾作为其活动中心。
但台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还会继续推动,两岸金融业务的往来也会不断开放,如台湾“陆委会”于1996年4月通过“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地区证券及期货业务往来许可办法”,为从事证券与期货交易、受托处理祖国大陆民众投资台湾股票等两岸金融业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前不久台湾又提出开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将其视为海外分行)与祖国大陆金融机构直接往来等,都有助于未来两岸金融业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的资金筹措与调动。
(三)交通转运中心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台湾交通转运中心的发展与两岸经贸关系特别是通航密切相关。对于台湾这样一个“大进大出”的海岛经济体系来说,发展海运中心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两岸经贸往来中,台湾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经济利益。由于祖国大陆缺乏国际转口港,大部分远洋集装箱都经由香港、神户、釜山进行转运。如果高雄港允许祖国大陆集装箱参与,对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祖国大陆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预计到2000年将达700万个标准集装箱,相当一部分需要转运出口,若一部分经高雄港转运,不仅有利祖国大陆运输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台湾港口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但由于台湾对祖国大陆政策的限制,无法突破两岸通航问题,台湾便又提出“两岸经贸特区”(最近又提出“经济自由区”)以图有所突破。按台湾的规划,“特区”让祖国大陆经台湾港口转往第三地的半成品,可在港区内加工。若能落实,则是祖国大陆企业经营活动首次进入岛内。同时在区内,可以引进祖国大陆劳工,对特区内仓储转运或贸易提供25~30%的所得税减免,将大大促进台湾转口贸易的发展,预计到2000年,可使台湾的转口贸易量达到600亿美元。台湾现在将高雄港与台中港规划为两个“境外航运中心”,台中港偏重于大宗散货与杂货运输(有两个机动集装箱中心与8个码头业务包括简易加工转运业务),高雄港则偏重集装箱(集装箱转运为固定方式,有4个集装箱码头)。最近,阳明海运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凯阳公司在香港注册,就是以香港为跳板积极争取祖国大陆市场,看好上海、大连、天津、青岛、福州与厦门航线。
台湾航运中心的推动也将刺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上海港目前是祖国大陆最大的国际通航港口,到1995年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50万个标准箱,占祖国大陆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3强。上海正在加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吞吐量将达200万个标准集装箱。上海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广大的腹地,成为祖国大陆本身的货物中心。随着祖国大陆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未来祖国大陆沿海各省市的中转集装箱运输量会不断增加,而上海则成为祖国大陆沿海集装箱中转枢纽港的地位。
未来两岸的海运往来将有大的发展。东亚地区货物运输量会持续增加,高雄不会影响上海港的发展;高雄与上海港的货物流向与腹地不同,上海将是祖国大陆沿海集装箱中转枢纽港,高雄则是面对整个亚太地区。
目前台湾“境外营运中心”限制太多,祖国大陆不能以“国轮”或大型母船营运,又不能卸货、揽货,只能做些小量的分运,所以对祖国大陆来说,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台湾将两岸航线定位为“特殊的国内航线”,而不愿外轮加入营运,影响台湾“境外转运中心”的功能。最近,台湾又决定准许外轮定期航线经由第三地区靠港而不必转船往返两岸,但这只能从事转口运输,不可能运载两岸间往来的货物,因而台湾航运界反对外轮经营两岸航线,可见海运转运中心的建立还有很大的变数。
空运中心的建立对两岸经济的影响与意义不是很大。空运货物量较小,且在亚太地区一般不必经过台湾,而是经香港、汉城等地。就商业性旅客转运中心看,台湾本身是可以基本实现的,但对两岸来讲,在本世纪内,祖国大陆同胞还无法大批进入台湾;北美、日本与拉美等地区商业性旅客从台湾转往其他地区的量也不是很大。不过,一旦两岸关系有大的突破,并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会提高台湾商业性旅客转运中心的地位。
(四)媒体中心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媒体中心的设立对两岸经济本身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只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但有利于两岸之间的文化与信息交流,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密切与长远发展。
为建立媒体中心,台计划推动与港、澳、祖国大陆地区媒体事业的合作及互利关系,放宽赴祖国大陆地区采访、拍片、制作节目的限制,同时放宽祖国大陆地区影片来台的限制,准许祖国大陆地区制作的电视节目及电影产品来台进行制作,这会促进海峡两岸暨香港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媒体市场的繁荣。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1993年,台湾占华语影视市场份额的47%,比香港和内地多,但成为亚太媒体中心的可能性不大。在台湾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一些国际媒体类的公司如迪士尼(DISCOVERY)、亚洲商业新闻(ABN)及美国家庭票房电影院(HBO)设立的亚太地区总公司等将新加坡、香港作为拓展亚洲或华语的中心,而美商时代华纳公司进军台湾有线电视市场,与台湾的长亿、兴农集团集资30亿元台币成立的台华国际公司,因未获准而撤资,表明外商并不看好台湾的媒体中心。就未来亚太地区华语媒体市场而言,仍将港、台为主,祖国大陆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五)电信中心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电信业开放与发展程度同亚太营运中心的建立密切相关,台湾为此需要与祖国大陆电信部门建立关系,改善两岸通信质量,台还希望研究兴建两岸海底电缆的可行性以及开放电信网络与祖国大陆联接。目前,台湾已完成“两岸通信草案”,希望未来两岸将共同出资承租通信卫星及将金门、马祖的海底电缆与祖国大陆的电缆以接续器互相接通方式完成两岸通信;祖国大陆邮电部门也呼吁两岸有关部门就直接通话等邮电通信事项进行商谈。纵览东北亚及东南亚,由北至南连接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香港地区、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尼等9个海缆终端站的亚太光纤电缆于1995年10月完成连接,这有助于两岸通信业的合作与发展。
目前,两岸如果能够直接通话或利用接续器进行转接而不经过美、日等地,将大大增加两岸的通话量,并节省大量开支。但在短期内,台湾在开放两岸通信方面难有大的突破,其电信中心的建立对两岸经济关系不会有大的影响。从长远而言,若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对两岸的通信与经济联系有重大意义。
总之,只有保持稳定、良好的两岸关系,台湾才能实现亚太营运中心的计划目标,这就要求台湾当局不断扩大对祖国大陆的开放政策,加强两岸往来,建立良性的两岸关系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