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215000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默读不仅可以使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使阅读教学显得不再简单枯燥,而且默读在促进学生静默思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默读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让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感知性默读——把握主要内容
默读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默读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默读俯瞰全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莫泊桑拜师》一课时,由于课文较长,为了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我提出了以下默读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莫泊桑向谁拜师?为什么要向他拜师?
3.文中主要围绕拜师写了哪些事?
在教师默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迅速展开默读,不仅大致了解了文本的内容,而且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文内容较长,教师要充分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使学生在默读问题的引领下潜心默读、静静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时思路才会更清晰,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也只有默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学习,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梳理性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对于有些文章来说,只有理清文章脉络才能为深入研读奠定基础。而默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线索,明白文章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郑和远航》一课时,文章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部分,并且反复默读,根据郑和远航的经历让学生以“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为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个层次。这样一来,由于有了小标题引路,学生经过默读很快就梳理了文章脉络,找到了和文章小标题对应的段落,为接下来的精读课文奠定了基础。在这里,默读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静心思考,在梳理文章脉络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高年级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教师要善于通过默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文章思路,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研读性默读——精读文本内容
默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时,对一些重点部分可以通过默读让学生反复想,仔细揣摩,边默读边圈画、批注,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肤浅走向深入、从模糊走向清晰,同时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划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默读批注思考,有学生在“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这句话旁边写道“他这是怕马蹄声、马叫声惊扰了诸葛亮,真是诚心啊!”有学生在“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等词语旁边批注道:“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真是费尽了办法,辛苦了,太心诚了,太感人了。”就这样,学生在默读时批批注注、圈圈画画,不仅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古训,而且在这种默读的过程中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咀嚼性默读——体会文章情感
默读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在阅读教学中,每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深切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体会,才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默读对于学生精思、体会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彭德怀杀死大黑骡子前后那复杂矛盾的心情,我主要采取了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揣摩咀嚼感受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找出“怒吼,发火,深情,不耐烦”等词语分别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这些词语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感情;最后在学生反复默读咀嚼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在默读中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进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默读是高层次的阅读形式,它可以由文本的表面语言直接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层面,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默读,使学生在默读中内化情感、提高认识,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默读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它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静默思考、探究,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文章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走马观花,让默读流于形式,只有当默读真正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论文作者:朱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文章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在论文; 脉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