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第一中学 750400
“学困生”的思想意识转化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虽然老师们足够重视这项工作,但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在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列举出很多,笔者最近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习得性无助”理论中找到了答案。
“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表现为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通过对这类学生之前的学习生涯进行研究,可以初步推断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习得性无助”一致。“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一、“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在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遇到了学习困难的阻力,多次尝试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后无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积淀的不良学业状态。学生在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高一开始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原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
2.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只是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
3.自我认识不足。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偏差现象,就灵武一中学生表现的比较集中和典型,所以我们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能为学校的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二、“习得性无助”的矫正策略
1.进行心理调适和有效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回顾个人学习的经历与“习得性无助”的表现进行具体的比对分析,如表现为消极地面对生活情况,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而且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进而可以意识到这种“习得性无助”也可以通过“习得性”进行“自助”。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归因障碍,但只要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效训练,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归因困难,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为此,教师就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呈现一些学习活动中的成败事例,要求学生讨论和分析成败原因。经过多次耐心的归因训练以后,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的错误归因方式就能得到有效地纠正。当然,对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决不能停留在纠正归因方式上,而应花更大力气改善他们的认知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训练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积极的鼓励,从而更好地保持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积极评价学生,矫正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教师就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客观、关心、鼓励和帮助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只注重与其他学生的横向比较,而应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对他们的积极行为、正常努力和学习进程中的表现作出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感到白己的行为是能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从而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这样,形成良好的自控信念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自信心得以提高,正确面对失败才有可能。
3.行动策略“想到就行动”。顾名思义,“想到就行动”就是想到做什么事立马去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想了一万件事,可能还没有做一件。如果你开始训练,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以“想到就行动”为指导思想。
4.正视差异存在,选择应对策略。认知障碍看似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教师、家长面对“学困生”爱的削弱和消失。鉴于此,教师需树立正确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真正促进学生在原有能力和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从而避免学习障碍的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可能性。
论文作者:虎进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学生论文; 习得论文; 无助论文; 噪音论文; 受试论文; 努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