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忠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测与骨质疏松相符性的研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26000人,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各个年龄组男、女中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上升,26000例中老年人的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此外每隔一个年龄段,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明显上升(P<0.05)。结论: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临床应通过饮食等渠道补充维生素,并加强吸收。其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人群;维生素D;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300-02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日趋增高[1]。本文旨在为了解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人群的相关特征并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干预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医院体检的45~82岁中老年人,询问其病史、家族史和一般情况。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26000人,其中男14445例;女11555人。平均年龄为(62.67±5.64)岁。
1.2 方法
由受过规范化培训的专职医师对26000例老年人进行测量。骨密度检测: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CM-200)进行26000例老年人骨密度的检测。工作人员每日测量前均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的校准。
1.3 检测标准
骨密度的检测正常值参考范围在-1至+1之间;t值-2.5SD为骨量减少,当t值低于-2.5时为骨质疏松[3]。
1.4 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
对26000例老年人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骨密度状况
由表1可见,各个年龄组男、女中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每隔一个年龄段,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点的疾病。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年龄逐渐增加,骨微观结构会逐渐退化,且老年人群相较于中青年人群骨脆性明显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其中7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骨密度下降最为显著。人体内的维生素D是构成骨质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于皮肤和食物,经过肝脏及肾外组织代谢生成及肾脏激活转化成有活性的1,25(OH)D[3]。因老年人群肾脏功能衰弱,导致老年人体内的维生素D来源逐渐降低,在诸多因素影响到经皮肤及食物吸收的维生素D明显减少,并且老年患者钙流失严重、骨细胞分泌的作用机制衰竭,人体骨钙构成比异常,骨密度以及整体骨量也因此降低,不能满足维持老年人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老年人群骨重建部位吸收、骨密度降低以及骨形成不平衡较为常见,其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面临的风险为易发生骨折,且老年人群普遍并发多种慢性疾病,更容易发生危险事件,所以骨密度下降极易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
改善老年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以改善其骨密度状况,从而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针对被研究老年人的骨密度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应从补充维生素D的角度出发,增加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均衡饮食,进而改善老年人的骨密度状况,以保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维生素D的水平和体内钙、磷营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在饮食与运动锻炼下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可利用钙片以及促吸收药物等加强中老年人体钙含量,此外还应及时检测25-羟维生素D以及补充维生素,诸多措施下可以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临床应通过饮食等渠道补充维生素,并加强吸收,其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董全星.自拟益血强骨汤在气血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195.
[2]罗红亮.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低能量骨折患者中的回顾性研究[C]//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2014.
[3]郁啸云.陶氏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1):32-37.
论文作者:孙怀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老年人论文; 骨密度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维生素论文; 人群论文; 中老年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