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作出的重大判断。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也出现了一部分问题,认知不当和践行效果不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是更好的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的统一,从而使我们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知与行
一、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思想渊源,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进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和力量,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在这多元文化的冲刺之下,我们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条件下,对于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新时代的要求。
(一)青年强、则国强。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中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勤学,下的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我们广大青年指明方向也提出要求。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对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将其外化为行为习惯作为国家工作的重重之重。新时代的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大学生除了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外,还应该加强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领域的培育。新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与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当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当问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只有50%的人回答的是“一般了解”,18.75%的人回答的是“听说过”,而非常了解的只有31.25%。同时,当问到“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61.54%的人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中所得知的。同时有40%的人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认知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度还不是很理想。
(二)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不佳
通过调查分析,当问到“能否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只有39.74%的人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那样做。当问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否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32.8%的人认为只是有时候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三个倡导”到十九大的不断强调,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践行效果仍有待商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制约性
大学生群体在生理上已发育完成,但是在心理上,还处于人体走向成熟但还未成熟的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对于事物的认识,实践的反复过程中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具有接收能力强和辨别能力低的特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导致很多大学生理想信念迷茫,陷入信任危机,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奉献精神,滋生利己主义,功利意识膨胀。
(二)传统思想理论课程的形式化
通过调查分析,33.33%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帮助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一般,认为传统思政课程过于形式,只能让学生知其形式,不知其作用。同时通过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大部分课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枯燥无味。有些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进行讲解过于抽象,缺乏直观性,加上枯燥乏味的“灌输”和“说教”,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情绪,很难深入人心。
(三)新媒体时代价值观念的冲击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代的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迅速获得政策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提高了大学生们了解国家大事的效率。通过调查分析,71.79%的大学生愿意通过结合新媒体来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新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兴形式,内容和形式更生活形象,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却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性。新媒体时代产生了大量的自媒体。信息鱼龙混杂,庸俗化、碎片化极易对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判断和事物概念产生误导。网络漏洞的存在,威胁大学生的安全。让大学生缺乏安全感,产生对社会的不信任感。舆论事件极易诱导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陷入舆论之中,产生价值观念的偏差。
四、新时代下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相统一的应对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引导。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融合度。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在政治理论知识中的价值观,并最终转换为自身的价值信念和自觉行动。理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必须与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相结合。例如: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线上答题知识竞赛等形式,在认知层面多角度的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内化于心。
(二)开展有效社会实践活动。
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是让大学生产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的引领作用,开展形式丰富的共青团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的理论研讨会,举行相应的高水平讲座以及针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文比赛活动等等校园实践活动。同时,也应举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纪念,将传统文化节日的所传达的价值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实践活动中去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流媒体承载着社会的主流舆论,并且在舆论引导中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它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因此我们应加强主流媒体的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大学生对于主流媒体的认可度,关注主流媒体的舆论动向。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被其它舆论误导。同时,利用自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自媒体平台上及时更新正确时事的舆论引导,防止大学生对于时事事件的错误舆论。
参考文献
[1]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段妍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作者简介:高静(1995-),重庆市开州区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论文作者:高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论文; 新时代论文; 舆论论文; 媒体论文; 的人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