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业集团_广州日报论文

关于报业集团_广州日报论文

关于报业集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业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之后,组建报业集团成了许多报社老总议论的焦点。已有50年历史的报社想组建报业集团,刚创办两年的也想组建报业集团;考察过欧美报界的,想组建报业集团;没有出过国门的,也想组建报业集团;发行量过百万、广告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想组建报业集团;发行量10多万、广告年收入两三千万元的,也想组建报业集团……

然而,中国的报业集团究竟是怎么回事?组建报业集团需要那些条件?报业集团是如何运作的?对报业集团应该有哪些政策?恐怕需要做一番切实的研讨,弄清其来龙去脉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以便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报业集团之路。

报业集团是怎样提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迅速发展,数量骤增,门类齐全,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普遍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报纸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分化组合,势属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报业经济要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就要解决一个规模经营问题。只靠单个报社的力量,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大的突破;大家都搞小而全的一套,也容易在低水平上重复。而实行集团化经营,做到人财物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就可以促进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规模经营中创造更大的效益。

许多老总看到了这个趋势,再加上有的同志到国外考察了形形色色的报业集团,开了眼界,组建报业集团的劲头就上来了。但究竟如何搞法,也并不是那么心中有数。有的报社有主报,还有一系列子报,他就说我是报业集团;有的报社吸收了一些企业的资金,他就说我是股份制报业集团;还有的是几家报社想联合在一起,组成报业集团,等等。照这种搞法,恐怕一夜之间就会冒出一大批报业集团。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注意。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考虑到我国的报纸无一例外地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觉得组建报业集团需要有个规范性的东西。经过调查研究,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5月18日发了个通知,作了几条规定:一是目前只作少量试点,不能一哄而起;二是不组织股份报业机构;三是不吸收与报纸无关的企业、商业参加;四是不组织跨省区集团;五是报社组建集团要写出论证报告,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通知发出后,署有关部门又一一告诉那些已经公布自己为报业集团的报社,统统取消了“报业集团”的称呼。

组建报业集团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既然组建报业集团是大势所趋,报社又有强烈愿望,你又不让它随便弄,那你就得给它订个标准,确定一些可供操作的基本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报批。

标准怎么订?

1994年6月10日至1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湖北日报、辽宁日报、新华日报等10家报社老总参加研讨,就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可行性、基本条件等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提出了组建报业集团的5个条件:

一是传媒实力。除一张有影响的主报外,至少应有4个子报子刊,以组成系列报刊。

二是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报社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报社年税利在3000万元以上。

三是人才实力。报社在职采编人员,具有副高以上新闻职称者,占总数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专业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15%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四是技术实力。拥有独立的印刷厂,拥有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能力。除保证本报社所属报刊正常印刷装订外,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

五是发行实力。主报及子报期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150人拥有一份报纸;有畅通的发行渠道,有逐步建立自办发行网的可能。

具备了这5个条件,你就可以申办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是干什么的?要以引导舆论和传播信息为目的,以报纸、杂志等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经营主体。不能说你成立了报业集团,就以主要精力去办企业,去炼钢、制药、办化肥。报业集团要姓“报”,要为发展中国的报业作出贡献,不能走题。

我国首家报业集团是如何运作的

组建报业集团的5个条件虽然不低,但当时能达到的报社,也有十个八个。能否都组建起来?有关领导同志认为,还是以党报为龙头,谨慎试点,逐步推开。以谁为点?中央决定先在省以下党委机关报搞一个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视情况扩大范围。既然是省以下,那就要找一个地市党报来搞。地市党报谁实力最强?要数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在1995年时,已经具备了组建报业集团的5个条件:

1.广州日报是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当时每天出版对开20版,期发量突破60万份;除办好主报外,还主办或合办了6张子报,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传媒实力。

2.广州日报社当时经营收入年均7亿多元,广告营业额接近4亿元,人均创利28万元,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3.广州日报社拥有一支300多人的采编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107人,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7人。报社还涌现出“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获得者等一批全国、省、市先进报业人才,具有较充足的人才实力。

4.广州日报社成立有印务中心,厂房宽敞,设备先进,技术人才众多,还有新闻服务中心、新闻纸张供应公司、广告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公司,具有较过硬的技术实力。

5.广州日报社自办发行,拥有一个自成系统、效率较高的发行网络。成立有报刊发行公司和连锁店公司,有400多名专业投递员,800多名零售报贩和60多辆发行专用车,具有畅通的独立发行渠道。

1995年12月6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向国家新闻出版署上报了《关于建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试点的请示》,国家新闻出版署又派员赴广州日报实地考察,回京后又召集首都16家报社老总座谈、论证,才于1996年1月15日正式批准广州日报作为报业集团试点单位。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组建报业集团是一个很细致很谨慎很具体的工作,不是谁说我是报业集团就成了报业集团。

那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运行两年来成就如何?从它们的实践看,主要体现在对内发挥了互补作用,对外增强了竞争能力。

对内的互补作用表现在:

1.信息互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现有9报1刊,拥有广州市公开出版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各种信息互补的网络。主报广州日报及各个子报子刊基本覆盖全市及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有些报纸如《足球》在全国亦有较大的影响。集团各报纸的读者对象兼顾了机关领导、一般干部和普通市民;专业对象性报纸从家庭育儿到少年、老年;服务性报纸有商业报、体育报、文摘报和休闲报,横向纵向全面发展。这些报纸基本覆盖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层面的读者,体现了舆论导向的集团效应,从而保证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全面实行。

集团各报的发行量逐年增加,主报广州日报的发行量已达80多万份,子报如《足球》报的发行量已达200万份。报纸的发行时效性增强,每天早8点以前,读者就可以看到当日的报纸,基本形成了媒体宣传的优势互补。

2.人才互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大胆培养和使用新干部,从办报实力雄厚的主报先后向子报子刊派送办报骨干20人,旨在进一步办好子报子刊,通过提高报刊质量,促进子报子刊的健康发展。两年多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各个子报子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广州商报被兼并过来一年多即由亏损到持平,还归还拖欠的部分债务和稿费30多万元。

3.财力互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内部经济关系,实行既集中又灵活的“内部银行制度”,由主报统一向子报子刊派驻财务主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集团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外的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1997年的总产值为16亿,净资产为11亿,利润3.8亿,是广州市国有资产十强之一,去年的广告额近6亿,占广州地区年广告额12.9亿元的46.5%;集团下属的广告公司、报刊发行公司、房地产公司、印务中心、连锁店公司、宾馆酒家及俱乐部等经济实体健康、迅速发展,利润占集团利润的50%,初步具备了现代化报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在对外竞争中表现出较为雄厚的实力。

应给报业集团什么政策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尽管取得了突出的两个效益,但它的运行机制、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等等,同建立报业集团之前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就使报界产生了一定的困惑;组建报业集团和不组建报业集团到底有什么区别?广州日报建立报业集团后,对内增强了互补作用,对外增强了竞争能力,这是不是组建和不组建报业集团的区别?恐怕不是。比如说你广州日报是集团,你有现代育儿报、岭南少年报、足球报等子报,我新民晚报不是报业集团,我也有新民体育、新民围棋等子报子刊;你广州日报是集团,下有8个公司,我新民晚报不是集团,我也有饭店、宾馆、公司等多个实体;你广州日报是报业集团,广告年收入5亿多元,我新民晚报不是集团,广告年收入6亿多元。其他报社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有实力的省报,都可以这样比较。就是说,凡是你有的,我也都有。既然如此,那冠不冠以“报业集团”的名称,岂不也就无所谓了?

报社组建集团和不组建集团要不要有区别?我看一定要有。这个区别,就是给报业集团一些特定的政策。你申办报业集团,我要严格按条件审批,一旦批准了你,就要让你享受一定的政策。

那么,从我国目前的条件出发,可以给报业集团一些什么政策呢?

按理说,集团应该是公司。是公司,就要按公司那一套运作。但我国的报纸有自身的特性,其首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那它首先就是个舆论集团,且又是以党报为龙头。党报的性质人们都清楚,你总不能说党报归公司管吧?因此,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做法,也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不能把整个报社变为报业公司,不能弄个董事会来决定总编辑。在领导体制上,恐怕还是叫社委会、管委会比较合适。社长、总编还是要由上级任命。这一条不变,其他方面的运作,可否改变一下几十年的一贯制?

比如说级别。现在报社的级别都比照国家机关来定,你是正部、副部,我是正厅、副厅,等等。其实,它成为了报业集团,也早就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了,待遇早就和国家机关不尽一样了,你非让它保留那个空名干什么?我看可以取消级别。你报社是哪一级?我没有级,我就是报业集团!那总编不干了,担任国家官员了,套哪一级?你认为他适合哪一级就套哪一级嘛。当市长、书记也行,当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也行,看你怎么用他。

再比如说用人制度。它成了报业集团,它的中层干部还要报经上级组织部门批准?我看没有必要。它那个社委会或管委会定了就行。

再比如说分配制度。集团取消级别,分配制度就可随之改变。根据报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干哪一级活,拿哪一级钱。它可以实行十级工资制、九级工资制,不一定非按照处级、科级发钱。

再比如说创办子报子刊。当年组建报业集团,有个用意是想让它在竞争中兼并小报小刊。但从现时看来,兼并实非易事。我国的报纸山头林立,大大小小都有主管单位。报纸是我的,我的报纸影响大小、赚钱多少是我这个单位的事,就是贴钱办报,我愿意,和你报业集团有什么关系?你想要,我就是不给。面对这样的现实,报业集团想再办报办刊就有很大难度。你不让它办,它就把钱投到饭店、宾馆、房地产上,这样下去,又壮大不了新闻出版力量。怎么办?我看可以给它一定的政策。它想办什么子报、子刊,只要有道理,就批给它。它有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发行实力,能办一张成一张,越办越多,市场越占越大,就可以把那些不景气的小报挤垮。这岂不是好事?

再比如说出版项目的变更。按目前的管理体制,报社要扩版、增期、更改报名,都要经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它成了集团,本身具有五大实力,决策能力又强,这些事情就可以让它自行决定。它扩多少版,是根据市场需要决定的,赔了赚了都是它自己的事,你非管它那么死干什么!更改报名,也可以由它自己决定,上面只需帮助它核对一下,不要有重名就行。

以上所谈,不过是笔者随时想到的几点。如果要深入探讨起来,恐怕还会有多少多少条。千头万绪,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扩大报业集团的自主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让他办起了报业集团,仍然不让和原先的报社有区别,我看这样的集团不办也罢。

标签:;  

关于报业集团_广州日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