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合时代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设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混合时代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设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幼儿的消极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在二代独生子女成为教育主流的今天,开展混龄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诸多不足。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一)混龄教育对幼儿的价值

1.混龄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幼儿的消极情感体验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几十年,当前越来越多的第二代独生子女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流。这些孩子在个性发展上普遍存在自我中心、责任感差、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问题。他们之中很多不懂友爱和关心他人。而混龄教育中,每个年龄的幼儿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与交往,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能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

具体而言,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年长的幼儿更愿意表现自己的谦让,勇于作出分享的行为,从而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这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身上任性霸道等消极的情感。而年幼的幼儿在与年长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其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发展,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责任感、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也得到了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这些曾经的弟弟妹妹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为幼儿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提供了条件。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社会环境”,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混龄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混龄教育改变了幼儿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年长的幼儿来说,有机会扮演领导的角色,实践关心、助人、奉献等积极的社会行为;能力发展稍迟缓的年长幼儿可以和年幼的幼儿一起学习,还可以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帮助,获得多种有益的经验。对年幼的能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可以做跨越年龄的学习,有机会与年长的幼儿一起学习和探索;能力较弱的年幼的幼儿又能倍受年长幼儿的关怀,许多认知及社会经验都可从与年长幼儿的交往与模仿中获得发展。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实,混龄班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求知欲、创新性远远超出同龄班的幼儿,他们在交往中遇到问题,甚至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幼儿自己就能解决问题,无需教师的参与。因此,不管对年长幼儿、年幼幼儿或是特殊幼儿,混龄教育所提供的弹性环境都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

(二)混龄教育对教师的价值

混龄教育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环境,一些新要求的提出必然促使教师主动加强业务学习,进而提高工作能力。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观察与反思能力。由于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年龄不同,为了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而促使教师必须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方案。其次,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了解了各个幼儿的特点,幼儿教师就要准确恰当地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的材料。再次,有助于教师形成研究的共同体。由于我国目前混龄教育方面的资料相对缺乏,很难找到可借鉴参考的直接经验,这反而有助于教师开展合作,进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建构混龄教育课程的原则

(一)主体性与发展性原则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沿着自己特有的生长轨迹发展。混龄教育把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放到一起,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幼儿互相间的协作,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每个幼儿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既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又要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异龄互动,促进幼儿体能、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

混龄教育因为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之间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这就容易导致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忽略掉其中的一部分幼儿,而这与幼儿教育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混龄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既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又注意幼儿年龄间、发展水平间的差异,利用异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促进幼儿间自主的“教与学”,并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因材施教。

(三)兴趣性与整合性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点必然有所不同,进而提高了教学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统整各方资源,注重课程内容间不同领域内部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从而激发每个幼儿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避免教学过程中只顾及某个年龄段,而忽略其他孩子发展的现象发生。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建构

(一)混龄课程目标

同龄班教育目标比较容易设置,而混龄班面对着不同年龄的幼儿,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特点,注重他们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或能力特征,就必须既要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能力设置不同的目标,同时还要整合这些目标形成共性目标。“共性目标”主要包含幼儿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感受;“分龄目标”则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来设置。

如混龄班“赛龙舟”活动其共性目标是“尝试探索多种材料划龙舟,发展协调、合作能力,体验民俗活动的乐趣”;其分龄目标是:小班幼儿能手脚协调地划龙舟,体验活动的乐趣;大班幼儿能尝试并总结齐心协力划龙舟的办法,培养关爱与合作精神。

(二)混龄课程内容

混龄班的课程体系内容既要对年长的幼儿提出挑战,也要防止给年幼的幼儿带来学习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要注重挖掘幼儿同伴资源的价值,将其中蕴涵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混龄班教师既要分析每个年龄层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又要分析同一活动内容中的多个活动层面:哪些内容是适合年长幼儿的,哪些经验年幼的幼儿能接受;这个活动能促进年长幼儿哪些能力的发展,使年幼幼儿的哪些能力得到锻炼。

(三)混龄教育的组织形式

混龄教育应高度重视活动过程中的异龄互动。混龄班与同龄班相比,特色就是异龄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良好的互动对于两个或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经验、能力和认知范围有差别,可以针对差异,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游戏及生活活动,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混龄班中的教育活动、同龄分组活动、混龄分组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游戏、结对子、个别学习等。同时在具体的活动中,对年长和年幼的幼儿的要求也应体现出差异性。例如针对同一个内容的提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回答的问题就应显示出层次性。同时,幼儿园还可以打破班界、分时段开展混龄活动,例如班级间“结对子”、全园互动式早操、混龄户外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游戏等,进而有效促进全园每个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标签:;  ;  ;  

幼儿园混合时代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设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